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巴菲特不斷用他投資時所使用的標準來衡量他已經入股的企業的質量。如果他的一隻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某個投資標準,他就會把它賣掉。正因如此,投資大師從不會在不知道何時退出的情況下就盲目投資

退出策略因人而異,與一個投資者的方法和系統有關。但每一個成功投資者都有一種與他的系統相吻合的退出策略。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有些投資系統會得出某項投資的目標價格,也就是退出價格。這是格雷厄姆法則的特徵格雷厄姆的方法是購買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然後在它亻們的價格迴歸價值的時候(或兩三年後依然沒有迴歸價值的時候)賣掉它們。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巴菲特這輩子經過手的股票至少有數百種,然而他的大筆獲利,卻總是來自於那些具備持久競爭優勢的公司。他的長期投資理念讓他總是長時間的持股,不輕易拋出手中的任何股票。當然他也並非死守長線而不知變通,一旦股價夠高,投資目標得以實現時,他也會出脫持股。作為備受敬仰的股壇神話,巴菲特的進退之道顯得相當靈活機動。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歷史上巴菲特曾2次出脫手上的全部股票,即使是他所謂的長期核心持股,也全部出清。次是在1969年,巴菲特認為在當時股市他已經找不到可投資的股票,所以出清持股,當際股市的本益比在50以上。第二次是在1998年,由於這次巴菲特持有的公司股票已經十分龐大如果出清持股換成現金,必然因為流動性不足而造成股價下跌,所以這次他採用以伯克希爾股票併購股價淨值比很低且淨值中持有大量債券的再保險公司,也就是以高於伯克希爾公司真實價值的股票來換取持有大量債券的再保險公司股票,這時市場的本益比在40以上。所以如果你遇到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本益比超過40,甚至50,應該就是賣出股票的時候,即便這是你的長期核心持股。因為我們深知,即使是我們所認同的好公司,也不能長期維持50倍的本益比。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人們常說,要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股市上的投資人,無論是基金經理人還是一般的散戶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的貪婪。他們在股市調整下跌的時候恐慌不已,常常不知所措,跟著消息和所謂的“莊家”湧進湧出,對自己的行為不作理性分析,結果損失慘重;在股市上揚的時候,則希望自己買的股票漲了再漲,希望市場一往無前地上揚,沒有頂點,希望自己的股票達到自己為它設定的短期內甚至永遠無法達到的價位,結果當他們還沉浸在憧憬和夢幻中的時候,股市突然風雲突變,開始下跌,將已經到手的收穫瞬間化為灰燼,為自己留下永久的遺憾。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理性,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在市場低迷時乘機挑選投資對象,靜待機會買進。在市場瘋狂上漲時,冷靜而不貪婪,股價一旦達到自己的獲利預期,就果斷獲利脫手。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作為一般投資者也一樣,當股價已經足夠高,投資目標得以實現時,應果斷脫手,實踐表明,當股市上升時,越接近頂峰,上升速度越慢。這就給投資人比較充裕的時間去判斷市場趨向,及時賣出股票。股市到了頂峰時期,可能徘徊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而不是一到頂峰就下跌。這種現象給正確的判斷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此時經濟指標還可能上漲,但股市走在經濟指標之前,很可能已是強弩之末,上不去多少了。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如果在股市週期的晚期賣出股票,雖然放棄了末尾期的上漲,但也避免了因對未尾期認識不清,滯留漲市過久的風險。這是保住既得利潤的明智之舉

一個沒有投資目標的投資者,不會有任何系統生成的目標或出售信號。他的最佳做法是遵循一種機械化退出法則。這至少能限制他的損失。但這無法保證他獲得任何利潤,因為他沒有做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所做的事情首先選出一類有正平均利潤期望值的投資對象然後圍繞它建立一個成功的系統。

當投資目標實現時果斷脫手

巴菲特提醒您

投資者應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在市場低迷時乘機挑選投資對象,靜待機會買進。在市場瘋狂上漲時,冷靜而不貪婪,股價一旦達到自己的獲利預期,就果斷獲利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