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1930年,由于“立三路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斗争采取盲动主义,搞飞行集会、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准备暴动,致使党的地下组织屡遭破坏。

就在这一时期,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彭真、中共军委系统的薄一波和刘仁等三十几位同志,在天津被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逮捕。党组织指示,尽一切努力营救这些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的是张友渔。

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张友渔1928年受中共顺直省委指派,来到阎锡山占据的天津,利用蒋、阎之间的矛盾进行统战,搞情报,开展营救的工作。张友渔利用和天津市长南桂馨的特殊关系,打进市政府,任秘书处第三科科长。

经过周密思考,张友渔决定向接替南桂馨的天津市长崔廷献建议成立“自新院”。当时,国民党将他们所谓“罪行”重的政治犯关进监狱,轻的就关进另外设置的机构。各地均设有“自新院”,阎锡山在山西也设有“自新院”。张友渔正是要借此把被捕的三十几位同志转到“自新院”,表面上要他们悔过自新,实际上是把这些同志弄出监狱,以便进一步营救。

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崔廷献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在天津先成立一个“临时自新院”,并委派张友渔负责筹办。

张友渔当然不负“重托”,“临时自新院”很快筹备就绪。院址选在海河金汤桥附近奥租界的一座小洋楼,被判三年以下徒刑的政治犯(除判重刑的彭真同志外,包括薄一波、徐彬如、李运昌、刘仁等被捕的三十几名地下党员)被移送到这里。

“临时自新院”的生活待遇比较好,两人住一屋,各睡一张小铁床,每天三餐都是大米、白面。除了文书、会计、事务等几个非国民党员的管理人员,只有几个警察轮流站站岗,政治犯在里面可以自由活动,只是不能外出。院长是信仰佛教的老知识分子周克昌。此人虽不赞成共产党,但也并不仇视。选用这样的人当院长,有利于地下党开展工作。张友渔兼任副院长,明为加强管理,实际是为了能直接掌握情况,便于营救工作。

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如何营救这三十几位同志呢?由于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此时,阎锡山被迫放弃北平和天津,

由张学良接管。张友渔明白,随着政权的移交,自己也将失去市政府科长的职位。因此,必须迅速把同志们营救出来。他心急如焚,苦苦思索,终于想出条妙计。

有一天,他走进市长办公室,假借谈工作,利用一个适当的时机,以激愤的口吻说:“我们是得撤退了。我们是被蒋、张挤掉的,我们不能就这样输下去。不能让张学良捡了便宜,把天津轻易地端过去。那些政治犯,我们不交给他们,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跟蒋介石、张学良捣乱,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利吗?

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这一番话,很中崔廷献的意。他问具体怎么做。张友渔建议说,把“临时自新院'撤销。理由是,这只是个“临时”机构,任务完成了,就可以撤销。崔廷献觉得这个办法挺好,就下达指示说:“你和周克昌写个书面请示,就说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表现挺好,刑期也快满了,可以释放,‘临时自新院'也可以随即撤销。”

张友渔迅速起草公文,与周克昌共同签署后送交市政府,崔廷献立即批准。就这样,在奉军代表接管天津市政府的前一天,这个临时自新院就闪电般地摘了牌撒下岗,地下党三十儿位同志被立即释放。

胆大心细运妙计,撤销机构救战友

撤销“临时自新院”虽然是个妙计,可也是一步险棋。它利用了阎锡山与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矛盾。张友渔很清楚,张学良进天津,国民党蒋派的市党部必然立刻恢复,他们对共产党组织是决不会放过的,对这件事一定会追查,于是便隐避在法租界的六国饭店。

果然,蒋派国民党市党部恢复后,其宣传部长得知“临时自新院”撤销了,政治犯被全部释放,便打听张友渔的下落,要缉捕他。党组织及时获取了这个情报,立即指示他东渡日本暂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