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校的善良教育

德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德国可谓“罪孽深重”,但是德国二战后对于战争的反思,引起了世界的尊敬。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受难者默哀一事。其实德国的反思还体现在教育之中,不得不说,德国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德国的各阶层反思这段历史,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且把这种“善良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国学校的善良教育

善良教育,初一听会觉得很惊奇,善良还需要教育吗?我们社会倡导的不就是向善吗?既然德国的小学教育中把善良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肯定有其历史基础和人的发展心理基础,历史原因我们应该都知道,发起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后继者不希望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如何防止有发生战争呢?战争的产生源自于对利益的渴望、对胜利的崇拜、对暴力的欣赏、对生命的漠视等等方面,德国就像我们如何防止未来自己又发动战争,这就要从玩玩抓起。从小就要教孩子善良,别崇尚暴力,只有善良才能够收到社会的接受。当然,这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小孩子在内心对于善恶并没有概念,对于这种人性的看法,更像是洛克的“白板说”,人生下来就是一块白板,社会和家长怎么在这个白板上勾画,这个孩子就可能会成为所期望的人。德国人认为我们从小教孩子善良,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就会避免再次发起战争,也是为了反思历史的罪恶。

有一定的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载体,才会产生教育效果。对于德国的善良教育的看法,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理性的观点。原因在于德国善良教育是其历史重负下的责任教育,进行善良教育和德国的战争史密不可分;其次是德国的文化传统,或者说是教育传统,我们知道德国在近现代涌现了诸多的教育研究者,卢梭的提倡自然教育,其教育阶段说认为儿童在2-12岁是感官教育阶段,重视感官教育;受到卢梭影响的康德(康德受到卢梭影响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大哲学家康德在每天下午都会有散步的习惯,多年不改其志,但是终于有一天,康德没有去散步了,主要原因就是这天康德在读卢梭的《爱弥儿》太入神忘记了自己的活动规律,也说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确影响很大)则主张儿童自由的发展,这个自由的发展是在幼儿阶段就要严加管束,防止儿童把自由发展成人性,康德认为儿童在10岁就能够进行道德判断,所以道德教育要尽早;而德国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的幼儿发展阶段论对德国幼儿教育影响也较大;当然也离不开后来的赫尔巴特,被认为是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则认为儿童生来有暴力的一面,需要严加管教。

具体来看,既然能够把善良作为一种教育,就必然有教育的内容。对于善良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爱护小动物,同情弱势群体,唾弃暴力、拒绝暴力和宽容待人。

德国学校的善良教育

当然,德国的善良教育有其发展的历史。一般认为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西德政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推行的,本来一开始西德政府希望年轻人忘记那段“纳粹”历史,迎接新的生活,但是又引起了暴乱,只有重新思考怎么面对历史,总体是逐渐正视,特别是勃兰特在波兰的墓碑前的下跪,促使西德去正视这段历史。既然无法逃避,就只有教育后人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善良教育也就发展起来了。第二个阶段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是东西德的统一,东西德统一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慢慢的又成为了“经济大国”,经济大国会不会有更多的政治诉求呢?这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安,毕竟德国可是有“前科”的国家,这种情况下推行各种措施来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善良教育就是措施之一。二是:东德西德在经过几十年的不一样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情况面临巨大差异,如果不是有历史的维系,相当于就是两个国家,在融合初期,肯定有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社会问题的存在比如青少年犯罪、暴力等等会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成长,这时候从教育上需要着手进行解决,已有的善良教育无疑又是一剂良方。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善良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德国是一个有着宗教传统的国家,可以说宗教中的原罪说是促使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又一大动力。我们也不必认为这种善良的教育是好的,我们所存在的教育是没有善良教育的,其实我们也有善良教育,只不过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况且我们也没有历史的罪责去背负,也没有好战的传统,自然无需专门进行善良教育,只把其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的小学也应当重视学习的品德发展,小学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在他们内心中留下善的种子,可能当时不会明白,但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才会发现,善良的种子才会闪耀人性的光辉。我还记得有人批评说小学大谈社会主义,大学大谈道德教育,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小学的时候不重视道德教育,到了大学才发现道德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没读到大学阶段是不是就难以大谈道德教育了,这个谁也说不清。当然,出于默契,还是很少有人出来正式批判的,最多也只有发发牢骚。不过,希望我们在基础教育中少灌输一些大的观念,多教一些善的、道德的观念,对于孩子的观念的塑造要顺应身心发展的阶段,其实我们政府的教育改革有多大程度上是按照人的发展阶段来考虑问题的,还是个大的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