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三部《劝学篇》

是什么对历史的影响最大?是思想。一种思想如能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其后才能有英雄人物顺势而为,利用社会力量成就巨大的历史功业。巧合的是,历史上有三部都叫《劝学篇》的著作,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荀子《劝学篇》

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三部《劝学篇》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和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最有名的三个弟子分别是韩非子、秦丞相李斯和汉丞相张苍。荀子也是我国战国四大散文家之一,其余三人是庄子、孟子和韩非子。荀子的著作现在总称《荀子》,第一篇就是《劝学篇》,这也是荀子散文的代表作,摘录部分章节如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读这种文章简直是享受,成语、名句俯拾皆是。孔夫子提倡好学深思,荀子教导人学不可已,这种学习精神,经过世代传承,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所造成的历史影响绝不可以低估。

张之洞《劝学篇》

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三部《劝学篇》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晚清名臣,直隶南皮人,生于贵州,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所著《劝学篇》,大的历史背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步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书中提出一系列主张,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但大部分主张均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反动性,但其中关于教育方面的主张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

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三部《劝学篇》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1835-1901),大阪人,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鼓吹“脱亚入欧”,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功臣。福泽谕吉也堪称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写了大量鼓吹侵略的文章,把日本“文明开化”的近代化进程与对外侵略密切联系起来,公开鼓吹弱肉强食的强盗哲学。他提出的侵占朝鲜、吞并我国台湾、再占我东三省等一系列侵略构想,其后辈均付诸实施。现在日本最大面值一万日元纸币上即是用的他的头像。日本对其尊崇如斯,国人能不警醒乎!

福泽谕吉的《劝学篇》撰写于1872年2月至1876年11月间,共由17篇论文组成,1880年结集出版,书中立足于人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号召人民舍身卫国,努力赶超先进国家,反映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于日本资本主义民主运动以及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三部《劝学篇》

一万日元上的福泽谕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