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讓廣電文化節目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廣電主流媒體始終肩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引導價值取向的重要職責,廣電文化節目本質上是傳統文化當代化、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各級廣播電視臺應緊緊圍繞我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6大重點工程建設,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精心策劃,培育打造各具當地文化特色的節目,形成百花爭妍春滿園的景象。

「评论」让广电文化节目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發“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之《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繼去年7月份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工作方案》之後,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再次細化,這既是我省對中央倡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響應,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文化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如何通過現代媒體大眾化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增強群眾文化自信,為富民強省提供精神支撐,這是宣傳文化系統義不容辭的責任。

雖然當前新技術迅速發展,新媒體大量湧現,輿論傳播格局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廣播電視仍然是受眾面最廣、影響力最大,深受普通老百姓歡迎的主流媒體。今年初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精心策劃、匠心打造推出的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音樂流行相結合,引發廣大觀眾點贊和收視熱潮,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縱觀近幾年來的電視熒屏,在中央倡導和廣電總局調控下,各類廣電文化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兒行千里》《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文氣沛然、春風化雨,讓人耳熟能詳、流連忘返,包括浙江衛視去年以來推出的《向上吧!詩詞》《漢字風雲會》等優質原創文化類節目,都深受觀眾喜愛,掀起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

可見,廣電主流媒體始終肩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引導價值取向的重要職責,廣電文化節目本質上是傳統文化當代化、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新形勢下,推進文化類節目建設,滿足群眾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的旺盛需求,努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正是廣電主流媒體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與擔當。

「评论」让广电文化节目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從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最近對全省廣電媒體文化類節目調研的數據來看,雖然全省各級廣電媒體開辦的199檔文化類節目(廣播89檔,電視110檔)在整體上呈現出良好發展的態勢,但同時也存在投入力度不夠、節目同質化、融合傳播落後、盈利模式缺乏、領軍人才短缺等問題。

如在對當前文化類節目面臨困難的調查中,有62%的廣電媒體認為是人力物力不足和資源有限。還有28%的廣電媒體認為文化類節目發展受到平臺的限制,同時缺乏相應的體制機制保障。單就經費來源這一項數據來看,仍有16%的文化類節目沒固定的經費來源,還有28%的文化類欄目經費需要自籌。

而在對文化類節目建設希望得到哪些方面支持的調查中,有31%的廣電媒體希望得到資金支持,有27%的廣電媒體希望得到人才支持,有25%希望得到政策支持,還有17%希望得到制度建設方面的支持。

再如在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方面,我省文化類節目也分別存在著58%和54%的集中性傾向比例。而在盈利模式的開發方面,我省文化類節目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佔22%,年收入10萬元到100萬的僅佔20%,還有55%的節目沒有廣告收入,缺乏可持續性的造血機制。

以上種種,既有主觀上對傳統文化傳承弘揚重視還不夠的問題,也有客觀上基層廣電人、財、物等配套支持不足的問題。這次省政府印發《行動計劃》,為我廣電媒體加強文化類節目建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廣闊舞臺。

「评论」让广电文化节目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那麼,廣電媒體要如何把握這一契機,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更有作為呢?《行動計劃》已經明確了發展目標,指出了前進方向,各級廣播電視臺應緊緊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6大重點工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挖掘不同題材、選取不同角度、研發不同形態、依託不同渠道,精心策劃,培育打造各具當地文化特色的節目,形成百花爭妍春滿園的景象。

比如,良渚遺址、“海上絲綢之路”等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培育申報,其歷史源遠流長能否具象化地呈現於熒屏上,以增強作為浙江人的文化自豪感?1000個省級以上傳統村落,10000幢傳統民居的搶救性保護,這其中又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可以小見大、值得挖掘、適合講述、讓人感懷?培育100家旅遊風情小鎮、130個非遺主題小鎮和民俗文化村、2條非遺精品旅遊體驗路線,這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體驗,不正是廣播電視聲像結合、視聽兼備、現場感強、感染力大的優勢所在嗎?而對浙江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闡釋,央視的《百家講壇》等文化知識講座類節目,在歷史文化普及化、通俗化方面已做出了學習的榜樣;優秀傳統文化精品創作,如圖書、影視劇、動畫片、戲劇表演等,更需要文化類節目的持之以恆、潤物無聲的展示、推廣和闡釋。特色傳統文化重點提升,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唐詩之路山水人文旅遊、南孔文化體驗聖地等作為各地文化特色品牌,無疑更是各地文化類節目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題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浙江人文淵藪,文化資源稟賦深厚,這為文化類節目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豐富營養、不竭源泉。同樣,文化類節目的培育打造也並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精神文化的孕育是一種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地方廣電媒體,或許沒有實力像國家級媒體一樣,製作推出類似《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現象級、大製作的文化精品,但按照“小大正”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和特色,以“小而美”取勝,同樣能夠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為傳承弘揚當地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浙江建設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