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聚焦“三个集群”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我县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强力推进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发展。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建成寻乐书岩、三会现代农业园区,启动江南七彩田园综合体建设,全县新增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3万亩,累计达到38.9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2.7万亩;2017年出栏生猪108万头、肉牛4.3万头、土鸡656万只,实现水产品总量1.55万吨。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强力推动融合发展。瞄准一产业“接二连三”,新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建成“四季寻乐汇”乡村旅游线路,新增星级农家乐5个,天新、青龙、寻乐书岩3个园区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覆盖面达40%,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30%以上。2017年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产值达60亿元以上。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品牌效应。建成“苍溪红心猕猴桃”和企业自主商标为一体的母子商标体系,在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建成品牌旗舰店30多家,培育四川华朴、苍溪日昇等一批出口企业。红心猕猴桃荣获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奖,红心猕猴桃鲜果离园均价达每千克30元,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近1.5倍。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紧扣“三条链条”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大园区带小庭园,构建种养循环产业链。建成万亩以上红心猕猴桃种养循环产业园区18个、千亩以上园区76个、产业庭园5.8万个;推行猕粮、猕蔬、猕药套作,种养循环产值达22.5亿元。

加工园联物流园,做强加工物流链。建成红心猕猴桃加工及冷链物流园,建成万吨猕猴桃采后处理中心、年产值10亿元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新开发猕猴桃深加工产品32种,第二产业产值实现23.46亿元。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种植园联旅游园,拓展互动服务产业链。建成红心猕猴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休闲农庄187家,建成全国首个红心猕猴桃交易中心和县级“京东馆”,举办全国红心猕猴桃研讨会和采摘节,旅游观光及服务业产值实现14.7亿元。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突出“三大抓手”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突出政府全面主导。启动项目资金集聚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凝聚合力”的原则,将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实现政策和资金向农业产业双倾斜。

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强力推动。政府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创建示范,引领带动,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合社324家,以租赁、股权量化、入股联营和“五统一保”“四保三分红”等方式联结利益,实现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75%以上,有效保障了农民收益,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突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机制、政策、模式上精准发力,优化返乡创业软环境,广泛吸引企业家、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退复军人、退休公职人员和农技人员等社会力量加入到农业产业发展队伍中来,通过他们带回的人才、资本和技术助推农业产业发展。2017年,全县招引返乡创业796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27个,回引资金27.36亿元,我县涌现出了罗洪、李君、杨敏等一大批返乡创业的领军人物,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华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华朴农业是我县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猕猴桃百亿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在推进华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上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为猕猴桃“8个+”,即:

“猕猴桃+基地”

“猕猴桃+科研”

“猕猴桃+旅游”

“猕猴桃+加工”

“猕猴桃+品牌”

“猕猴桃+金融”

“猕猴桃+仓储物流”

“猕猴桃+会展交易”

2017年,我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五上央视头条。华朴公司董事长王贵也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三产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