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唐代的大詩人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戰亂流離,四處奔波。因此,杜甫在很多地方居住過,留下許多紀念他的場所,比如成都著名的杜甫草堂,以及甘肅成縣的杜公祠和陝西延安的杜公祠等。西安市的長安區,也有一座杜公祠,雖然這裡略顯得低調,但是與杜甫關係密切——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6月9日,離開興教寺之後,前往韋曲鎮途中,在楊虎城將軍陵園東側,我們順著小路蜿蜒而上,就來到杜甫紀念館和牛頭寺的範圍內。首先,我們前往牛頭寺,這裡是長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依坡而建,安靜怡人。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據說,這座牛頭寺始建於唐貞觀六年(632),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改名為福昌寺,元祐元年(1086)複名為牛頭寺,至今未變。唐代,此地被稱為“樊川”,寺院眾多,僧侶雲集,牛頭寺與興教寺、華嚴寺、興國寺、法幢寺、禪經寺、洪福寺、觀音寺並稱為“樊川八大寺”。

如今,牛頭寺沒有留下任何古蹟,主要的建築均為近年新建,包括山門、大殿和僧人居住的房舍。走進寺內,殿前有一株高大的皂莢樹,被公佈為西安市的三級保護古樹,它見證了這裡曾經的輝煌。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明嘉靖五年(1526),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寺內修建杜工部祠,後來遷移至寺院的東側。從此以後,牛頭寺與杜公祠,上下相望,左右比鄰,相得益彰。離開牛頭寺,我們來到東側的杜公祠,這裡已經成為杜甫紀念館,並且免費向公眾開放。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杜公祠背靠少陵塬,南望秦嶺山,沿著臺階而上,穿過仿唐的山門,走進園林般的建築群,我的內心瞬間舒適了。這裡種植的紫荊和臘梅,交相輝映,遮天蔽日,均被列為西安市的三級保護古樹。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院落正中,詩聖堂內,供奉著一尊杜甫的泥塑坐像,手握護板,威嚴正氣。在殿內四周的牆壁上,通過大量文字和圖片,講述了杜甫的生平事蹟、年譜、足跡圖和世系表等,以及杜甫在長安各種際遇。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據說,這裡有一件珍貴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墨拓本,它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親筆所寫。可惜,我在展廳中根本沒有看到,這裡只有一塊清光緒二十九年所立的《唐杜文貞公遺像碑》。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在詩聖堂西側,簡陋的迴廊內,牆壁上鑲嵌著六塊石碑,形制相同,高低錯落。它們均為明清兩代重修杜公祠的紀念碑,從左往右依次為《太微張先生迎祀杜祠記》《守護法藏誡文》《創建唐工部員外郎杜子美先生祠堂記》《新修杜工部祠記》《重修杜工部祠堂記》《重修杜公祠碑》。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除了這些石碑之外,杜公祠內再也看不到什麼古蹟了。但是,作為杜甫紀念館,這裡的建築、迴廊和窯洞,均被改造為介紹杜甫及其詩歌的展廳,如《杜甫的文化意義》和《杜甫▪長安》展等,立足鮮明,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紀念館東側盡頭,在兩間窯洞之中,利用狹小的空間,分別展示了杜甫著名的詩歌“三吏三別”和“秋興八首”。前者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表達了杜甫對飽受戰亂之苦百姓的同情;後者是杜甫居住在四川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時所作,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一組詩,表達自己對這裡的思念之情。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長安牛頭寺 尋訪杜公祠

杜甫,字子美,祖籍陝西長安縣,唐先天元年(712)出生於河南鞏縣。他和少陵塬頗有淵源,經常自稱“少陵”、“少陵布衣”、“少陵野老”等,他的詩集也以《少陵集》命名。

唐天寶五年(746)至唐乾元元年(758),杜甫曾經在長安居住十多年;唐天寶十年(751)以後,他的活動主要集中於長安城南的少陵塬周圍,如今的丈八溝、曲江、韋曲、皇子坡、杜曲等地,都成為他詩篇中吟詠的題材。

大曆五年(770)冬,杜甫由潭州前往岳陽時,在一條小船上突然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雖然他的一生政治失意、生活貧困,但是這也促使他深入體察民眾疾苦,寫下大量現實主義風格的詩歌,與李白齊名,被譽為“詩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