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的中國方案 雄安規劃帶來智慧城市未來機會

“未來之城”的中國方案 雄安規劃帶來智慧城市未來機會

雄安新區

  作為“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成立一年以來,關於新區的規劃動向備受各界關注。5月份,雄安新區核心設計人員稱,“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最晚於6月份上交中央。”因此,近期是雄安總規劃曝光的關鍵節點。可以肯定的是,雄安新區規劃將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工程,因此它將為多個領域帶來顛覆性變化,有望成全行業催化劑。

  雄安將打造綠色智慧新區

  今年4月20日,國務院批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成為指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提出建設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國務院批覆《綱要》時指出,將雄安新區定位為“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七大重點任務中的前四條“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都或多或少與環保業務相關。

  很明顯,求發展的同時不犧牲環境,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雄安新區在將來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領域,將會採用很多新理念、新技術以及新材料。

  未來智慧城市樣板

  事實上,《綱要》中對雄安提出的規劃目標,基本可以看作未來智慧城市的“模板”。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未來城市的“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潮流。

  隨著智慧城市發展的不斷深入,如何讓智慧城市的建設做到切實提升普羅大眾的生活便利指數也成為雄安新區建設的首要課題。目前,雄安新區引入合作的BAT等科技公司主攻方向都集中在城市公共服務的智能化建設上。

  從雄安智慧新區的規劃中,可以窺見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脈絡:合理節約能源,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科技利民,智能與民生並存將成為2018年智慧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

  將帶動多產業改革創新

  中國的造城能力毋庸置疑,要在三五年之中短、平、快地建設一座漂亮的新城並非難事,再依靠行政指令讓央企、大學、科研機構等企事業單位搬遷入駐也非難事。然而,雄安新區的難點並非建設,而是後續的產業培育以及運營,這一切,只有通過改革創新來實現。

  伴隨著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革命孕育興起,這將帶來交通、通訊、能源、產業、教育等領域的顛覆性變化,這些領域的形態變化將會極大放鬆城市營造所面對的各項根本性、前提性侷限條件,帶來創新空間。

  縱觀近期新華社和人民網的雄安新區相關的新聞,關鍵詞主要有生態綠色、改革創新、產城融合等。概而言之,未來雄安新區一定是具有良好的生態本底,通過各個領域的改革創新,高端產業拉動,城市配套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的新區。這是一個產業、城市、生態多元融合的新區,並非常規意義上的城市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