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要說到岳飛相信各位觀眾小夥伴們都應該非常的清楚,這個人物從我們小學的時候就出現在了我們的教科書上面,岳飛是當時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當時為了抵禦外敵被民間奉作民族英雄,是一個擁有雄才偉略的軍事家以及戰略家,他還是一個詩人,是戰場上意氣風發的詩人,他的功績我們有目共睹,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岳飛的功績,而是關於大家耳熟能詳岳母刺字的典故,接下來要說的,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知。

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我們先來看看岳飛的生平,岳飛其實從小牛逼到了長大,岳飛出生在當時非常動亂的南北宋之際,靖康之變的時候岳飛還是個小孩子,岳飛出生在當時河北(宋朝時河北湯陰縣,現為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岳飛就非常的好學,非常的喜歡兵法史書之類的書籍,在家人的引薦之下拜了周同做自己的師傅,他的騎馬射箭的功夫,都是周同交給他的,而且岳飛從小臂力驚人,在岳飛青年的時候能夠拉開300宋斤的弓(宋斤1斤約16兩),跟李元霸有的一比。(同樣小說記載的岳飛,所以這裡也把岳飛拿來跟小說人物李元霸做對比)

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岳飛一生非常的坎坷,雖然從小就文韜武略非常的熟悉,在戰略戰術指揮上面十分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岳飛在早年的時候經歷了三次的投戎,曾經收復建康,在抗金的功勞上,岳飛十分的大,抗金名將對岳飛來說是名副其實的,而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名將,肯定是有一些能夠讓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那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一說到岳飛大家腦海中肯定是浮現出岳母刺字這個典故,而這樣的故事主要目的也是讓我們銘記這樣一個英雄,以及英雄身上不屈不撓的精神。

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岳母刺字說的就是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這四個字,以此來讓岳飛銘記自己是為了國家而獻身的,為了不讓岳飛遭受其他各色各樣誘惑的驅使,在岳飛的背上刺下字,但是事實是岳母刺字這個故事,正史上全無記載,第一次記載岳母刺字是後來元朝人寫的《宋史本傳》裡面,但是書中也沒有明確記載是岳母給岳飛刺的字,也沒有說刺啥字,只記載了岳飛背上有紋身,而這個紋身後來也就演變成了岳母刺字這個典故。

岳飛背上這4個字,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被讀錯了百年

而岳母給岳飛背上刺字,是出現在清朝時期的《精忠說岳》上面,書上明確講出曾經有節度使想要賄賂岳飛,岳飛拒絕了,岳飛在自己的職位上,經常要面對各式各樣的誘惑,於是他的母親怕岳飛忍受不住誘惑,於是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這四個字,而不是“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精忠報國”這四個字是近代慢慢演變過來的,在岳飛的墳前刻的也是“盡忠報國”這四個字,這是對岳飛歷史的一種尊敬,雖然岳飛在最後含冤而死,但是他的精神不應該讓後世的人遺忘,更應該要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