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吃糉子,才最健康?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各式各樣的粽子逐漸上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挑花了眼?到底哪一種粽子最符合健康飲食,怎麼吃粽子最健康?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粽子裡包的是“糯米”,比大米更好消化

怎麼吃粽子,才最健康?

粽子

粽子裡面放的米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大米”,而是糯米;比起大米,糯米可以提供更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B族,它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

而且,比起大米來說,糯米才容易被消化吸收。兩種米的主要成分雖然都是澱粉,但是糯米含有更多的“支鏈澱粉”,這種澱粉的消化效率比起普通的“直鏈澱粉”更高,所以糯米比起大米來說,更好消化。

甜粽、鹹粽、白米粽哪個好?

怎麼吃粽子,才最健康?

粽子

其實,添加了紅豆、蜜棗等“甜口”餡料的甜粽,比較不適合血糖不穩定的人食用。糯米的升糖指數本來就比大米更高,在食用甜口的粽子之後,血糖會迅速升高,這樣非常不利於血糖的控制。而加了肉、蛋黃等餡料的鹹粽,比較不適合在控制血脂的人食用,蛋黃、肉裡面都含有比較高的膽固醇,不利於血脂的控制。

一天最多能吃幾個粽子?

怎麼吃粽子,才最健康?

粽子

到了有粽子的季節,很多人喜歡把粽子作為一種飯後甜點來食用。可別看粽子小小一個,可熱量還真不少,每 100g 粽子約含有151大卡熱量,而一個粽子就有大概250大卡左右熱量,這個量甚至超過了一碗米飯的熱量。

如果把粽子當成飯後甜點,每天吃只能吃一個,最好在吃完飯3個小時左右再食用。

吃粽子,還必須注意這3件事!

1、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粽子少吃!

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的,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與普通大米或粳米相比,更容易消化,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時候食用。另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腦梗者也應儘量少食用粽子,這是因為市面上很多粽子內高油、高糖、糯米為主料,如果進食過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消化不好,吃粽子得多嚼

粽子裡的糯米質地緊密,粘度大、韌性強,在胃裡很難被粉碎研磨,難於形成細膩的食糜,才讓大家覺得難以消化,對於消化不好、有胃病的人來說,想吃粽子也不是不行,但必須得多嚼。

3、粽子熱熱再吃

粽子應趁熱吃,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而粽子中夾的五穀雜糧,在冷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所以粽子必須在熱透了之後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