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春季因天氣潮溼,常誘發或加重腳氣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黃啟輝介紹說,腳氣又稱溼腳氣,是臨床中比較常見而又難治病證。引起腳氣的原因有久居溼地,或水溼浸淫,或夙體有溼,鬱而化熱,溼熱走注於下;或過食辛辣生熱,熱蘊而生溼,溼熱膠結而下注;或寒溼浸淫,或瘀血阻脈等。中醫根據其病因,一般分三型加以治療。

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溼熱腳氣

主要症狀: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則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病變證機是溼熱浸淫於下,壅滯氣血,灼腐經氣脈絡,以此而變生為溼熱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清熱燥溼,溫化止癢。

黃啟輝表示,此類型的腳氣,可選用《雜病辨治心法》中所談的“苦參礬石湯”進行治療。藥方組成:苦參24克,礬石10克,芒硝12克,花椒12克,土茯苓30克。將上藥置於醫用煎藥鍋中,加漿水(即發麵所制酸漿水)約1500毫升左右,浸泡藥約25分鐘,煎煮約30分鐘,取藥汁去藥渣,既可內服又可外洗。方中苦參、礬石清熱燥溼解毒。芒硝軟堅瀉熱除溼。花椒溫陽止癢。土茯苓清熱利溼止癢。

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寒溼腳氣

主要症狀: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則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溼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溼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溼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散寒除溼,溫化止癢。

對於此類型的腳氣,黃啟輝推薦用《證治準繩》中的“雞鳴散” 行治療。藥方組成:檳榔15克,陳皮30克,吳茱萸9克,紫蘇葉9克,桔梗15克,生薑15克。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方中檳榔化溼行氣,氣以化溼。陳皮和胃化溼理氣。吳茱萸溫陽燥溼止癢。紫蘇葉辛散透達。桔梗宣利氣機。生薑溫陽散寒止癢。

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瘀血寒毒

主要症狀: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則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瘀血內阻,寒毒內浸,瘀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瘀血寒毒病理病證。其治當活血化瘀,散寒解毒。

黃啟輝建議,此類型的腳氣,不妨採用《雜病辨治心法》中的“桂苓烏頭湯”療治。藥方組成:桂枝12克,茯苓12克,桃仁12克,丹皮12克,白芍12克,麻黃10克,生川烏(煎煮約30分鐘)9克,黃芪12克,炙甘草10克。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方中桂枝、麻黃溫陽通經,開達腠理,化瘀止癢。茯苓滲利溼毒。桃仁、丹皮活血化瘀。白芍益血緩急止癢。生川烏攻逐陰寒除溼。黃芪、炙甘草益氣固表。

文|健康養生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