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鄉村振興」爲啥不叫「農村振興」?

前言

  2018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於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原則、目標、主要任務和規劃保障等,為各地編制和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據和實施路徑。未來30年,鄉村必將成為世人矚目的風雲之地。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鄉村復興。

2017年12月底,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並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鄉村振興“七條路徑”,制定了鄉村振興“總路線圖”,以及“三步走”時間表。

2018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於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原則、目標、主要任務和規劃保障等,為各地編制和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據和實施路徑。

但鄉村到底應該如何去振興?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應該把握哪些點?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計劃推出大型政論紀錄片--《中國鄉村變遷記——“中央一號文件”實踐的見證》。2018年7月9日,節目策劃會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舉辦。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出席策劃會,為我們深度解析了“鄉村振興戰略”,其中不乏咱們老百姓關注的許多問題,詳細內容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鄉村振興”為什麼不叫“農村振興”?

叫鄉村振興,為什麼不叫農村振興?一字之差,農村更突出農村是搞農業的地方,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地方,鄉村振興更突出地域概念,不光是農業,鄉村不能只搞農業,而且鄉村今後也不光是農民生產生活居住的地方。像歐洲,法國的鄉村,居住在法國鄉村非農民佔三成,這叫逆城鎮化,我們的逆城鎮化也會到來。

“天價彩禮”、“廁所革命”不只是噱頭

——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韓俊說,現在講“廁所革命”,有的地方可不就是搞個形象工程革命就完成了,有的地方廁所一改,政府補千八百塊錢,農民掏一兩百塊錢,改完就不管了,冬天一上凍,農民著急了,凍了怎麼弄。在北京知道,北京現在廁所各個也沒有真正完成,郊區、城中村家裡哪有廁所,都是旱廁。所以我就講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起好步每一項工作都很嚴,媒體要關注,要突出問題導向,要及時講這些問題,現在我們不怕講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忽視問題,我們把他當成一個口號來喊,喊十年二十年鄉村也振興不了。

鄉村振興是全面振興,就說現在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負擔,現在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現在天價彩禮,“一動不動”,一動就是汽車,不動就是房子,或者三斤三兩,三斤三兩鈔票就是十萬,不用稱,這個不算高的。現在很多我們在找一些這樣的典型,在整治天價彩禮,還是引導農民,移風易俗,農村的不良社會風氣。不光是富口袋,還要富腦袋,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農村的鄉風文明,還得靠德治,靠自治,靠鄉規民約。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在快速工業化城鎮化大潮下,農村人口流動性顯著增強,鄉土社會的血緣性和地緣性逐漸減弱,農村由從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加快演化。一些地方鄉村文化特色逐步喪失,傳統重義輕利的鄉村道德觀念侵蝕淡化,人際關係日益功利化,人情社會商品化,維繫農村社會秩序的鄉村精神逐漸解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村社會秩序的失範。一些農民社會責任、公德意識淡化,與家人感情日益淡漠,家庭觀念不斷淡化,導致不養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則、不睦鄰里等有悖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增多,家庭的穩定性不斷被削弱。封建迷信有所抬頭,陳規陋習盛行。一些地方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和過度消費盛行。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缺乏一套適應農村社會結構特徵、符合農民特點的有效方式、辦法和載體,隔靴搔癢、流於形式的問題比較突出。

鄉村是否振興,要看農民的精氣神旺不旺,看鄉風好不好,看人心齊不齊。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弘揚鄉村文明。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深入挖掘農村特色文化,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提升展示和宣傳。

人口流動大,鄉村要靠誰振興?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我們2017和2011年相比農村常住人口減了九千萬人,我們要和2000年相比減了3億人以上,現在很多村莊叫房堵窗,戶封門,家家不見年輕人,有的村可能一看就剩幾個人了,中國農村正處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這裡面最重要的變化是什麼?人口的變化。人都流走了鄉村怎麼振興?靠七老八十的人振興?現在鄉村就是一個共同體,共同生產、共同生活的基礎,農民靠一個熟人社會,誰都知道自己的鄰居是誰,傳統的道德、倫理、習俗大家都是承認的。但是現在鄉村共同體正在大量解體,很多人回去不認識自己的鄰居了,很多人回去根本認不了全村的人。像我們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村裡的人哪一個不認識的。

鄉村振興離不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轉型。一是農民持續流動。2017年全國鄉村人口比2010年減少了9081萬,比2000年減少了3.127億。大量人口向城鎮遷移,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程度加劇。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出現家庭分離,村莊空心化、“三留守”問題嚴重。二是農民出現分化。原來同質化的農民群體產生了明顯的職業分化、收入分化、利益分化,帶來農民意願訴求多元化和行為方式多樣化。2016年全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為2.1億人,比2000年和2010年分別減少1.5億人和6000多萬人。處於不同階層和群體的農民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也往往採取不同的利益表達方式,給農村社會發展和鄉村治理帶來新的挑戰。三是農民原子化。市場經濟發展激發了農戶個體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積極性,同時瓦解了一些傳統的經濟和社會合作機制,強化了農民個體意識,弱化了農民對村莊生產生活共同體的意識。

面對農村這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國農村社會發展和鄉村治理在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適應,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一是一些地方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現象比較嚴重。二是基層政府和組織的服務、組織、動員能力弱化。三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管理權威和服務能力弱化。四是村民自治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組織農民的難度不斷加大。

要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鄉村治理方式,既要注重運用現代治理理念和方式,更要注重發揮農村傳統治理資源的作用。比如,近年來,浙江率先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在完善自治、加強法治的同時,制定村規民約、行業守則、職業規範等道德章程,設置道德講堂、德育基地、文化禮堂等各類載體,開展道德評議活動,提升德治水平,促進“三治”相結合,對化解社會矛盾、促進鄉村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要借鑑浙江等地經驗,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發揮其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找!13萬個村2900萬戶8900萬貧困戶,精準扶貧夠精準嗎?

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韓俊說,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掛帥、親自上陣、親自督戰,總書記在“三農”工作領域花精力最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突出精準。當時研究中國有多少貧困人口,這個數是有的,每年有多少人脫貧,這個數是有的。但是你到一個縣裡我們調研去問,誰是貧困人口?你說我這個縣還有30萬,你把檔案給我看,這30萬人是誰,沒有,不知道在哪兒。說我這個縣3萬人脫貧了,這3萬人是誰,你把花名冊給我,沒有,確實沒有。因為國家統計局在全國建立了一個調查系統,一個縣也就抽最多的200人的樣本,還有七八十個縣沒有樣本,平均一個縣150多戶抽樣,他不可能用一百多戶的抽樣推這個縣多少貧困人口,國家統計局只可以告訴你全國有多少貧困人口,每年多少人脫貧,也可以大體說每個省有多少貧困人口,這個省誰脫了貧,但是誰是貧困人口,誰脫了貧,統計局說我真的不知道,因為他抽樣推斷,怎麼能知道?所以我們從2014年開始搞建檔立卡,13萬個村2900萬戶8900萬人找出來了,後來發現不精準,有的省精準率還不到70%,搞了兩輪迴頭看,最多一年兩百萬人搞回頭看,就是要精準。

農民生活環境“髒亂差”,該如何整治?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國鄉村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通過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模式,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攻堅戰,農業資源利用的強度下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退耕還林還草424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擴大到1200萬畝;農業面源汙染加重的趨勢減緩,以垃圾處理、汙水治理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速,全國73.9%的行政村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但是鄉村環境和生態問題仍很突出。資源硬約束日益加劇。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國基本國情,耕地質量下降,黑土層變薄、土壤酸化、耕作層變淺等問題凸顯,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低0.2,華北地下水超採嚴重。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汙染向農業農村擴散,上億畝耕地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屬汙染。農村垃圾、汙水處理水平較低。生態系統退化明顯。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仍然有290多萬平方公里,草原超載過牧問題依然突出,湖泊、溼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瀕危物種增多。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尚未形成。循環農業發展激勵機制不完善,種養業發展不協調。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尚不健全。農業汙染責任主體不明確,監管機制缺失,汙染成本過低。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突出四個重點。一是治理農業生態突出問題。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方式,切實做到該減的減下來,該退的退出來,該治理的治理到位。同時,要對症下藥、綜合施治,繼續加大對水土流失區、地下水漏斗區、土壤重金屬汙染區的治理力度,分類有序退出超載的邊際產能。二是加大農村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系統養護修復的有效措施,包括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制度、進一步完善輪作休耕制度等。要繼續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建立農業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三是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對於環境汙染的治理,不但要堅持不欠“新賬”,還應考慮如何逐步還上“舊賬”。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讓保護環境不吃虧、能得到實實在在利益。四是以更大力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要整合資源、鎖定目標、確定標準,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農村髒亂差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變,給農民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小農戶怎麼才能富起來?

——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韓俊說,習總書記講說一千道一萬,核心還是農民增收,怎麼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這幾年,我們強調發揮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這些都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但越是這樣越不能忽視小農生產這個基本面。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現實。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生產的關係,是鄉村振興的重大政策問題。要堅持家庭小農生產為基礎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相協調,既要把定發展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路的前進方向,也要認清小規模農業經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基本經營形態的基本國情農情。一方面,要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踐中,各地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依託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等有效形式,在不打破家庭經營格局情況下,實行統種統收、統防統治甚至統銷統結,以服務規模化彌補經營細碎化的不足,實現了農業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進而實現了基於社會化服務的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億萬普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要認真總結、不斷完善、加快推廣。另一方面,必須立足農戶家庭經營的基本面,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採取普惠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扶持小農戶拓展增收空間,著力強化服務聯結,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為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中央加大“三農”體制機制創新力度。

上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多年來首次下調,主要糧食品種價格機制改革全面展開;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進入收尾階段,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向黨中央、國務院提交基本完成報告;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央試點縣增加到1000個,預計2019年年底前,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的家底將全都摸清。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正在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獨家!“鄉村振興”為啥不叫“農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