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正月十五元宵節,除了鬧元宵、猜燈謎,還是一個年輕人相遇的日子,被已故著名詩人余光中認為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這兩則至今仍被人們經常引用,來表達愛慕的詩句,講述的正是發生在元宵節的浪漫故事。

在唐詩宋詞中,元宵節一直備受文豪們偏愛;在明清小說中,元宵節也往往是契合人物命運的重要情節;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也處處可見元宵節的影子。

今天,就讓我們到文學著作中去,看看那些經典人物是如何鬧元宵的。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紅樓夢》劇照。網絡資料圖。

《紅樓夢》

元宵節在《紅樓夢》中多次出現。

在第一回中,“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鬥她玩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過會的熱鬧。”(過會,是元宵節的活動之一。)

仍是第一回,“真是閒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

第十八回更是《紅樓夢》中一個重要轉折,元春晉封賢德妃,回賈家省親時正值元宵佳節。“卻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只見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作成,粘於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做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幕,桂楫蘭橈,自不必說。”

第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但賈氏族人來者寥寥。

第五十四回,元宵節賈母同大家在大觀園裡飲酒,鳳姐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們在這裡,不如咱們傳梅,行一套‘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啊!正對時景兒。”於是大夥玩起了擊鼓傳梅。一人擊鼓,眾人傳花,鼓聲止時,花在誰手,便要說笑話。遊戲中鳳姐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一個是“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閤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一個是 “聾子點炮仗”。講完笑話,鳳姐說:“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在後世對《紅樓夢》的解讀中,元宵節別具象徵意義,暗示了賈府由盛世到衰敗,而元妃與姐妹們所做燈謎,更暗示了每個人的命運。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三國演義》

第六十九回,“到了正月十五夜晚,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在這一回中,耿紀、韋晃、金褘和吉邈、吉穆等五人計劃在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起兵討伐曹操。五人對天立誓,歃血為盟,不成功便成仁。

第一百一十九回,鍾會率兵滅了蜀漢後,蜀將姜維為恢復蜀漢社稷,便假意投降鍾會。並鼓動鍾會起兵自立。姜維說:“近聞郭太后新亡,可詐稱太后有遺詔,教討司馬昭,以正弒君之罪。據明公之才,中原可席捲而定。”鍾會說:“伯約當作先鋒。成事之後,同享富貴。”姜維說:“願效犬馬微勞,但恐諸將不服耳。”鍾會說:“來日元宵佳節,於故宮大張燈火,請諸將飲宴。如不從者盡殺之。”

到了次日元宵節,鍾會、姜維二人請魏軍諸將飲宴。數巡後,鍾會執杯大哭。諸將驚問其故,會曰:“郭太后臨崩有遺詔在此,為司馬昭南闕弒君,大逆無道,早晚將篡魏,命吾討之。汝等各自僉名,共成此事。”眾皆大驚,面面相覷。鍾會拔劍出鞘說道:“違令者斬!”眾皆恐懼,只得相從。畫字已畢,鍾會乃困諸將於宮中,嚴兵禁守。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水滸傳》

第三十三回,遊走江湖的宋江來到清風寨,投奔好友花榮,時值無宵節,宋江對花榮說道:“聽聞此間市鎮上,今晚點放花燈,我欲去觀看觀看。”花榮答道:“小弟本欲陪侍兄長去看燈,正當其理。只是奈緣我職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閒步同往。今夜兄長自與家間二三人去看燈,早早的便回。弟在家專待,家宴三盅,以慶佳節。”宋江道:“最好。”卻早天色向晚,東邊推出那輪明月上來。正是:玉漏銅壺且莫催,星橋火樹徹明開。鰲山高聳青雲上,何處遊人不看來。

當晚,宋江和花榮家親隨梯己人,兩三個跟隨著宋江緩步徐行,到這清風鎮上看燈時,只見家家門前,搭起燈棚,懸掛花燈,不記其數。燈上畫著許多故事,也有剪採飛白牡丹花燈,並荷花芙容異樣燈火。四五個人手廝挽著,來到土地大王廟前,看那小鰲山時,怎見的好燈?

但見:“山石穿雙龍戲水,雲霞映獨鶴朝天。金蓮燈,玉梅燈,晃一片琉璃。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圍錦繡。銀蛾鬥彩,雙雙隨繡帶香球。雪柳爭輝,縷縷拂華幡翠繡。村歌社戲,花燈影裡競喧闐。織婦蠶奴,畫燭光中同賞玩。雖無佳麗風流曲,盡賀豐登大有年。”

第六十六回,由於玉麒麟盧俊義、拼命三郎石秀等梁山好漢深陷大名府大牢,梁山發兵營救,因此演繹了大名府元宵節火燒翠雲樓、智取大名府的故事。

第七十二回,出現了一篇《絳都春》的詞,描寫的是北宋時期東京街頭正月十五元宵之夜的盛況景緻:“融和初報,乍瑞靄霽色,皇都春早。翠幰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霄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縹緲。風傳帝樂,慶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開嬉笑,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梢聲杳,遊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

不過最終東京汴梁的元宵節,被鬧得天翻地覆,雖然宋徽宗被鬧得狼狽不堪,但是也讓宋江招安大計功敗垂成。

《西遊記》

唐僧師徒來到天竺國時,恰逢元宵之夜,他們便進城看燈。“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攢成;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掛;青獅燈、白象燈,燈架高檠;蝦兒燈、鱉兒燈,棚前高弄;羊兒燈、兔兒燈,簷下精神……看那紅妝樓上,倚著欄,隔著簾,並著肩,攜著手,雙雙美女貪歡;綠水橋邊,鬧吵吵,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對對遊人戲彩。滿城中簫鼓喧譁,徹夜裡笙歌不斷。”當然,也正是這場元宵燈會,讓唐僧又經歷了一場劫難。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家》——巴金

“元宵節的夜晚,天氣非常好。天空中有幾顆發亮的星,寥寥幾片白雲,一輪滿月像玉盤一樣嵌在藍色天幕裡。這天晚上大家照例敬神,很快地行完了禮。覺英帶了覺群到街上去看人燒龍燈。瑞珏和淑英姐妹們想到琴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種惜別的心情,雖然兩家相隔不遠,但是她們少有機會跟琴在一起玩幾個整天,而且元宵節一過,新年佳節就完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再不能夠像在新年裡那樣痛快地遊玩了。於是大家聚在一起,在覺新的房裡商量怎樣度過這個晚上。大家都贊成覺新的提議:到花園裡划船去。”

《北京的春節》——老舍

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公園裡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

元宵節 | 最浪漫節日裡,文學名著的主角如何人相約黃昏後

在中國許多古裝電視劇中,都有男女主角在元宵節相遇的橋段。《大明宮詞》裡的太平公主就在元宵節時初遇薛

《寄小讀者》——冰心

那時代的風俗,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屠宰的。因此,母親在過年前,就買些肘子、豬蹄、雞、鴨之類煮好,用醬油、紅糟和許多佐料,醃起來塞在大罈子裡,還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紅白年糕。這些十分好吃的東西,我們都一直吃到元宵節!

我們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風俗,元宵節小孩子玩的燈,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燈’與‘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話,因此,外婆家送給我們姐弟四人的是五盞燈!我的弟弟們比我小得多,他們還不大會玩,我這時就佔了便宜,我牆上掛的是‘三英戰呂布’的走馬燈,一手提著一盞眼睛能動的金魚燈,一手拉著會在地上走的兔兒燈,覺得自己神氣得很。

《故鄉的元宵》——汪曾祺

故鄉的元宵是並不熱鬧的。沒有獅子、龍燈,沒有高蹺,沒有跑旱船,沒有花擔子、茶擔子。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會’——賽城隍時才有,元宵是沒有的。很多地方興‘鬧元宵’,我們那裡的元宵卻是靜靜的。有幾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個鄉下的漢子,一個舉著麒麟,一張長板凳,外面糊紙紮的麒麟,一個敲小鑼,一個打鑔,咚咚噹噹敲一氣,齊聲唱一些吉利的歌。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後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城隍廟裡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我的心靈自傳》——周國平

“我上小學時,父親才三十開外,仍很有生活的樂趣。每年元宵節,他會親手製作一隻精緻的走馬燈,在紙屏的各面繪上不同的水彩畫,掛在屋子裡。電燈一亮,紙屏旋轉起來,令我驚喜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