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錢,不借太可惜了」,兩年前的這句話現在還靠譜嗎?

兩年前的2月份,上海一位大媽說出了這樣的話:

“要是親戚朋友的錢,我肯定不敢借,指不定他們什麼時候要用,但國家的錢,這個時候不借就太可惜了。”

當時的情況是,央行再次下調個人購房首付比例,原則上首套房首付下調至20%,二套房首付下調至30%。而房貸利率也是普遍低於4.9%,首套房75折、8折、85折非常普遍。

上海大媽很聰明,她非常清楚中國一個普遍規律:

房貸一直是最便宜的槓桿,是普通人最容易撬動的槓桿,也是能撬動就必須要撬動的槓桿。

不過兩年後的2月份,現在,市場已經大變,房貸依然是最便宜的槓桿,但卻想要撬動它卻需要使出相當於之前幾倍的力氣,現在能從銀行貸出錢錢的都是牛人。

對於購房者來說,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相比去年房價是下跌了,利息也是少了,但房子更不好買了,房貸更不好申請了。

“國家的錢,不借太可惜了”,兩年前的這句話現在還靠譜嗎?

普通人涉及到的中長期貸款基本上就等於房貸,但2017年該項貸款已經明顯縮水。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3800億,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將繼續減少。2017年短期貸款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助力2017年房地產登頂歷史最高點。但自2017年最後三個月到現在,短期貸款已經明顯被遏制,中長期貸款繼續減少。

昨天是立春,但房貸市場依舊寒風凜冽,看不到半點回暖的意思。按照慣例,每年年初房貸都是相對好申請的,但今年卻大相徑庭。

前幾天,廣州的各大銀行就著急上調房貸了,據說之前是5%,現在已經是10%,預計後續更多銀行會跟進上調。而據中新經緯的統計,一線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已基本維持上浮5%-10%,多個二線城市則更猛,已經上浮至15%,100萬房貸多支付20萬利息,300萬就是60萬,就這還不一定能給批。房貸已經不是想撬就能撬動的槓桿了。

就拿一線城市來說,首套房貸利率實際情況可能比10%更高,因為銀行批貸也是看菜下飯,購房者之間還得競爭呢,誰願意出更高的利率,就貸給誰。這樣搞也是“無奈之舉”,銀行自身情況都不怎麼好,存款成本這麼高,房貸利率“這麼便宜”,能多賺點利息就多賺點唄。

“國家的錢,不借太可惜了”,兩年前的這句話現在還靠譜嗎?

還有的更牛,銀行要求購房者買理財產品,買夠額度鎖定相應時長,才給房貸。以房貸換存款,銀行這麼搞也是逼不得已。剛到2月份,銀行吸儲情況已經非常不樂觀。熱門城市收入高,按說存款量應該佔大頭,但現在變了,農村人存款可能比城市人還要高。

城市人不容易,有點錢就交月供了交房租了,要是還有剩的就買點互聯網理財了,哪還有錢去銀行存款呢,昨天筆者一個朋友找哥借1500塊錢,我這才發現,工行卡里就剩1000塊錢了,這個年就指著年終獎多發點了。

農村人淳樸,有點錢基本都存銀行了。引一段葉檀財經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縣域個人存款餘額4.7萬億,佔該行個人存款比重已經超過了50%。看到了吧,農村人支持起了存款半邊天。

在四大行中,農行的日子可能相對好過一點。其他銀行比如工行,開年就花大力氣拉存款了,工行某支行就公開表示,20萬以上存單,利率上浮30%。如此幅度,還能說啥,銀行是真急了,缺錢。

“國家的錢,不借太可惜了”,兩年前的這句話現在還靠譜嗎?

基準利率還沒動,房貸市場已經連續上行了1年多了。目標直指銀行和房地產這對好基友。如果算上針對開發商的開發貸,貢獻GDP比例達到20%的房地產和建築行業都受到極大影響。接下來,無論開發商拿地蓋房,還是購房者買房,都必須動用更多自有資金。房地產不斷被夯實,經濟開始由虛向實轉變。

長期慢慢的收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去槓桿總是痛苦的。

對於房地產來說,這就是一個不斷出清的過程,購房者買房難度不斷增加,前兩年大量高槓杆拿地的大量中小房企將在2018年不斷離場。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也會有不斷壞賬被曝出,一些小的金融機構肯定也會破產,但大銀行已經通過去庫存基本從三四線樓市脫身,保住它們也就差不多了。

從房地產供需兩側來看,阻止居民加槓桿買房,並趕走一大批中小房企,留下積極去槓桿的大房企,整個房地產更加穩健,房價理性回調,並不會崩盤,它給予決策者足夠的迂迴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