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古時候的東北被稱為蠻夷之地,這是源於惡劣的氣候,到了冬天零下四五十度,毛少的動物都會被凍死,生存下來的人類挖個地窩子,學動物們——貓冬。但是人沒有學會動物們冬眠的本事,還需要填飽肚子,狩獵、殺孽是一種獲得生存的本能和本領,這裡的人被稱之為蠻人。所以很多人的印象中,這是個沒歷史文化的地方。如果你到過遼西的朝陽,這個印象不僅會被抹除,而且還會讚歎不已,這裡曾是東北最早的國家都城,歷史上的前燕國、後燕國、北燕國就定都於此,史稱“三燕”,它們雖沒有像隋唐朝代實現大一統的偉業,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頁,尤其是牛河梁遺址的發現,把人類文明史推向了五千年的重要階段。

五世佛塔,華夏獨尊

在朝陽市區,現存有二座古塔,一座叫北塔,為十三級密簷式磚築佛塔,現高42.6米,由夯土臺基、磚臺座、須彌座、塔身、塔簷、剎頂組成。其主體結構塔身上,四面磚雕密宗四方佛、八脅侍菩薩、二十四飛天、八大靈塔及塔名等圖案,精美異常,引人入勝。 另一座叫南塔,高約40米,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層密簷式磚塔,建在一個寬大的方形磚座之上。從塔的外形看,均為遼代風格,因為東北現存大部分的古塔均為遼代所建。當你有機會走進北塔的基座和地宮,你會發現佛塔“五世”同體的真身,這在國內也是極其罕見的,由此奠定了朝陽為北方佛國的地位。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三燕”溯源,一世塔身

“五胡亂華”時期,朝陽先後出現了“前燕”(鮮卑慕容),“後燕”(鮮卑慕容)和“北燕”(漢族馮跋)三個王朝的割據政權。鹹康7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皇光率領群臣到現在的朝陽一帶選擇建新都地點,當走到柳城時,看到這裡依山傍水,土地平整,認為是“福德之地”,於是決定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建新都,定名“龍城”。龍城即今日朝陽城,因前燕、後燕、北燕先後定都於此,朝陽為三燕故都因而得名。當年的皇宮就建在北塔一帶,其中北塔所處的位置為和龍宮。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和龍宮就是北塔的第一世塔身,它是方形的還是長方形的無法考證,但它堅固的基礎是有據可依。公元439年北燕滅亡,北魏統一北方。公元485年前後,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文成明皇后馮氏為其祖父北燕王馮弘祈壽冥福和弘揚佛法而修建“思燕佛圖”,選址就在和龍宮的基礎上修建,為木製塔,後毀於火災。到了隋朝,篤信佛教的隋文帝於仁壽年間在朝陽敕建舍利塔,並供奉有佛祖舍利子。此塔在北魏思燕佛圖基礎上建立,為方形空心式十五級疊澀密簷式磚塔,稱為寶安寺塔。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奉詔建開元寺塔,此次建塔,僅僅是對隋代創建的寶安寺塔進行維修,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在塔簷束腰上裝飾了仿木構建築彩畫,並在塔南側第七層簷上用朱書寫有“天寶”二字。並修飾一新,既為現在的四方塔。到了遼代,在唐塔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重修,外包了磚雕等,十五級改為十三級,貌似有了遼代的風格,但實際是隋唐身。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站在塔下可見一層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端坐於蓮花座之上,蓮花座下雕有五象、二馬、五孔雀、五金翅鳥,生靈座,旁邊有二菩薩和磚雕小塔。佛、菩薩的上方有寶蓋和飛天。密宗五方如來、八大菩薩、八大靈塔是遼塔密宗佛塔常用的裝飾題材,這是遼代佛塔的典型風格,唯一不同的是佛像不是在佛龕內,而是浮雕在牆面上,這可能與當時隋唐塔塔身有關係。如果去掉這些磚雕,塔身的形狀與西安大雁塔完全一致。遼代的塔身均為八面,只有隋唐塔為四面。遼塔以華麗的雕飾著名,這一點完全不同於風格樸實、以素面為主的隋唐塔。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走進地宮,揭秘五世塔身

一層塔身下面的基座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維修時新建的,實際是建了一個迴廊,也是一個小型的展覽館。一側裸露的凸凹不平的磚牆就是遼代重修時使用的磚。在一處較大的洞坑內則有宮殿的的臺基,這是前燕國和龍宮所用之物,為石質須彌座。再上面的夯土分別“思燕佛國”和隋唐朝代建塔時所遺留。塔中心出土的遼代石經幢高大完美,被稱為“東北第一幢”。石幢除了經文還記載了重修時的經過以及塔藏佛祖舍利的內容,是對佛塔五世同身的佐證,這個身世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的。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與唐塔比較,遼塔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塔身上都增加了佛像的雕刻,這既是遼塔最大的特色,更是佛教思想集中體現之處。站在北塔基座上可以欣賞到一層塔身現存的遼代精美磚雕,有護法天王,有塔身法門,各種佛教的吉祥紋飾、二十四飛天伎樂、走獸,四個轉角則是龍的紋飾。雖經近千年的風吹雨淋,尤其是人為的破壞,它的精美雕工和線條依然煥發著光彩。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香菸嫋嫋,禮佛依昔

作為北方的佛國,朝陽的佛教信徒相比其它地區更為虔誠。在北塔廣場我看到的都是磕長頭的,這有些出乎預料。密宗在藏區和內蒙流傳廣泛,而朝陽與內蒙赤峰毗鄰,在遼代時影響就非常廣泛,特別是對遼興中府(今朝陽市)遼塔佛教信眾影響更為至深。因此朝陽北塔在遼代被打造成密宗金剛界佛塔,無論其塔身磚雕,還是其天宮、地宮出土的佛教文物,無不深深打上密宗的烙印。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佛塔四周設有行長禮的專用鋪板,平時蓋有遮雨的雨布,用繩子捆系,用的時候打開,用完了再繫上,方便下一個使用。每一位禮佛的人都是心懷善念的,因此絕無用完了不蓋不繫就走的,每天來此做原地等身磕長頭的絡繹不絕,這是一種無為有為的修行方式,是密宗信眾最虔誠的禮佛方式。除了禮佛之外,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南北相望,二塔二佛一世界

塔為舶來品,因佛教傳入中國並結合各朝代各地的建築特色而迅速普及,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一個標誌物。塔最先是供奉佛祖舍利而建,規格最高。也有的地方建塔有的是為了鎮妖怪,有的是祈福,遼代建塔也是按照所在城市的政治地位賜予,它具有昭示的作用。站在北塔一層券門向南望去,另一座高高的古塔與北塔遙相呼應,這就是仿造北塔而建的南塔。南塔建於遼代,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簷式磚塔,高約45米,南向。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簷和塔剎構成。塔基方形,素面,以磚迭砌而成。須彌座設束腰兩週,線層束腰的每面各設壺門五個,內雕雲龍等。束腰上部為磚碉仰蓮,承託塔身。兩塔展示的都是同一個佛陀的世界。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遼代崇信佛教,修造了大量佛塔。信徒們把造塔看作是修行功德,祭拜供養、禳災祈福、增壽延年、報德滅罪最好的載體。特別是遼代中後期聖、興、道、天祚帝時,朝野佞佛之風更盛,許多廟宇、佛塔都修建在這個時期。遼代佛塔從形式上看,主要為八角形、方形、六角形磚塔,多為實心密簷,許多塔內建有天宮、中宮、地宮,並非真正的空心,但是不能登臨。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1988年,在對北塔維修時發現了天宮的位置,經挖掘出土了千餘件奇珍異寶,包括鎏金銀塔、金銀經塔和波斯玻璃瓶等國寶級文物。此外,兩顆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驚現於世,是繼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後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轟動海內外。

北塔博物館,國寶的展示

位於北塔廣場北端的這棟仿唐建築就是展示北塔及朝陽佛教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展廳分地上地下兩部分,面積達2300平方米,陳列分四個部分:以中國名塔和朝陽古塔圖片展、北魏《思燕佛圖》沙盤、北塔“五世同堂”文物展、北塔精品文物展和北塔石刻文物展為主要內容。《佛陀之光》特展,主要有佛祖舍利供奉、舍利探秘特展等。北塔展區主要有北塔歷史畫展、北塔歷史遺蹟陳列、磚雕藝術陳列等。展品內容豐富,有關北塔的三百件展品是在1600多件出土文物中精選,可謂件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國之瑰寶。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博物館展示有大量的銅佛像,均為鎏金佛,年代最久遠的為五代時期的佛像,造型簡約,袈裟線條流暢,十分少見。除了釋迦佛,還有藥師佛、宗客巴以及力士、菩薩、歡喜佛等藏傳佛教像。因為一直在石匣中存放,雕刻精美,形象生動。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玻璃在現在絲毫不覺稀奇,放在一千年前可是極其珍貴的寶物。這件玻璃瓶出自波斯,由透明玻璃吹制而成。瓶內底上還立有一長頸小瓶。像這樣類似的玻璃瓶存世無多,北塔地宮這件完好無缺,由此成為國寶級的文物。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鎏金銀舍利塔為六角三層密簷式塔。基座上每面刻壺門,基座上面一圈勾欄。一層塔身各面各鏨刻一尊佛像。塔身內有一隻鎏金銅舍利瓶、題記銅板、以及銀經卷等。銀菩提樹一共出土了大小形狀相同的四顆。八角錐體銅座,上面是銀片捲成的樹幹,樹枝由銀絲擰成。玉石版做工細膩,滑潤,雙耳白瓷罐花紋生動,獸鈕造型逼真,罐體圓潤渾厚,器型如此大的白瓷件十分少見。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兩位佛舍利驚現龍城,舉世無雙

1988年11月,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驚現朝陽北塔天宮,天宮位於北塔的第十二層簷中部,由門道、甬道、宮室組成。在宮室內放置有由六塊石板築成的石函。這是一個為供養佛祖真身舍利而構建的曼荼羅世界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天宮中盛裝佛祖舍利的“七寶塔”,是當今世界首次以實物形態集中反映了佛教密宗的思想內涵。珍貴的兩顆佛舍利、七寶塔等10件北塔文物均為國寶級的文物。七寶塔是一件由各式珍寶串成的方形單簷式塔。其製作之繁複精細,真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在銀棺裡,放置著一件方形單層簷式金舍利塔,由純金片製成。三層底座,上面是碩大的八瓣蓮瓣。塔身下方一週圍欄。屋脊之上以及四簷下均飾有珍珠。在塔身的四面分別刻出四方佛,塔內側刻大日如來。

塔內為瑪瑙舍利罐,兩粒舍利就放置於此罐內。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2004年,距離南塔50米的一處地宮被發現,出土彩繪舍利石函、琉璃瓶、鎏金銀棺、鎏金銀菩提樹、鎏金眾僧像等稀世珍寶和《佛舍利銘記》一塊,同時發現錠光佛舍利14粒。這是繼1988年在北塔天宮發現釋迦牟尼佛舍利以來,朝陽又一次出土佛舍利。兩位佛舍利同現一城,佛教史上從未有過。尤其是錠光佛舍利過去一直被傳說,這是目前僅見的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錠光佛舍利。

錠光佛,古稱燃燈古佛,是佛祖釋迦摩尼佛的老師。佛教中有“三世佛”的說法,即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如果寺廟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三尊像即為三世佛。左邊一尊是過去佛錠光佛,中間是現在佛釋迦牟尼,右邊一尊是未來佛彌勒佛。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作為慕容氏的後人,望著雄偉壯觀的北塔,慕容暄老師既激動又高興,她為祖先把“三燕”國定都於朝陽感到自豪,先輩們創下的輝煌歷史就如這巍巍屹立的古塔,千年不朽。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三燕”,距今已有1700餘年,朝陽北塔以其獨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構築形式,留下了“五世同堂”的美譽,不敢說在全中國,至少在東北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及的,這裡是北方的佛國聖地。

回眸北塔,曾經三燕、北魏、隋、唐、遼“五世同堂”的塔身加上近代新修建的迴廊基座,應該說“六世同堂”才準確。朝陽在過去佛、現在佛舍利子的加持下,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為一座五世塔,二位佛舍利而建的博物館,是北方佛國聖地

遇見已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圖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拍片碼字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和商用。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朝陽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北票大黑山旅遊景區 朝陽鳳凰山延壽寺 北票博物館

美食佳釀:慕容王府酒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