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乞丐,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但你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嗎?這種被迫乞討的人群,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我們知道有丐幫等乞丐集合體,甚至有些朝代將乞丐作為一種職業,進行制度管理。

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既然成為一項職業,各行各業都有其職業標榜,乞丐也不例外,乞丐一般供奉伍子胥或者朱元璋。

提起伍子胥,我們都知道他是春秋時期的名流,但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曾經有過乞討的經歷。當時楚平王想要殺害伍子胥,得到消息的他逃亡到吳國,花光所有積蓄,被迫乞討過活,正是在乞討途中結識了吳國公子,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從此得到賞識走上了士大夫的道路。

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而朱元璋,眾所周知是皇帝,也有過乞丐“生涯”,朱元璋曾在元覺寺當和尚,生活可以說是安逸,然而後來戰亂不斷,寺院慢慢沒落,不能承擔僧侶的生活開銷,於是遣散了僧人,朱元璋也在此列,於是開始了乞討的生活。

雖然乞丐們供奉伍子胥、朱元璋,但嚴格來說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乞丐,他們只是有過乞討的經歷,後來有了大作為而已,他們不屬於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乞丐。

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說到記載,其實中國歷史上有且只有一人,作為乞丐被載入史冊,而且是一位無名之人,朝廷嘉獎他行乞興學賜名“訓”,沒錯,此人便是武訓。一個乞丐究竟幹了什麼大事,能得到朝廷賜名,被載入史冊,先從他的生平開始說起。

武訓(1838-1896),山東堂邑縣武莊人,家境貧寒,七歲便失去父親,通過乞討來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計,維持生計都是一件難事,就更不要說上學了,武訓從小就羨慕學堂裡的學生,但僅僅停留在羨慕,直到20歲,心智開始逐漸成熟,他開始考慮自己要做些什麼。

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百姓連餐餐飽腹都做不到,供孩子上學的家庭,少之又少。武訓流浪街頭,人間百態盡在眼底,聯想到自己從小未能讀書,他不希望別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樣,於是他有了辦學堂的夢想。

對於一個乞丐來說,或許唯一的希望就是有這頓沒下頓的生活能結束,然而武訓卻有如此偉大的抱負,這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個笑話,武訓卻堅持了下來,他除了乞討,還經常做工來攢積蓄,這樣一下就是三十年,終於創辦了第一所義學。

一名乞丐用30年創辦義學,皇上賜他黃馬褂,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學堂創辦起來,那些曾經恥笑武訓的人也變成了敬佩,幫忙宣揚他的事蹟,很快這件事傳到了皇宮裡,清廷都被感動,賜了一塊牌匾,上書“樂善好施”,還賞賜了一件黃馬褂。然而武訓並不為這些虛名所動,依然堅持乞討辦學,並且又陸續辦了兩所學校。

1896年,武訓去世了,僅僅活了59歲。為了鼓舞世人,也為了宣揚武訓的品格,《清史稿》專門收錄了他的事蹟,山東當地人也視其為驕傲,為其立傳、建祠,武訓也因此被譽為“千古奇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