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微博)知道“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故事,並深深為之感動。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長髮育特徵,在他成長的某些階段,的確就是看天上雲捲雲舒、看地上花謝花開、看草坪中小螞蟻在搬家、在雨後的蝸牛在散步……的時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耐心的等待他們成長是一個美好的過程。

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家長的耐心卻日趨減少,把“快點”不自覺的作為了口頭禪;事實也的確如此:你可以在這裡慢慢的,可是時間不等人、學習不等人、同伴更不等人;當一個個小夥伴飛奔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時候,當夜半孩子作業依舊沒有寫完的時候,當距離上課還有十分鐘而孩子依舊沒有到校的時候……能夠純碎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豈非凡人?

於是乎,家長迫於無奈也好,著實著急也罷,一改曾有的陪孩子慢慢成長,轉變成為“催促王”,只恨不得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做了,讓他可以快一點,再快一點!

其實,“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是一個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如若只是“耐心等待”或“著急催促”,結果往往都是欲速而不達。

一、不溺愛、多鼓勵、善於發現其優勢

孩子是需要引導的,就像小樹苗,如果放任其生長,就會多出許多枝枝杈杈。對於孩子來講,天性中有很多善良的美好的東西,但同樣也有很多需要後天學習與調整的部分。作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維護自己好的部分,而逐步改善需要調整的部分。

孩子也是需要鼓勵、表揚的。正確的使用誇獎,能夠讓孩子在被認可的快樂中走的更穩更好。孩子的世界,他們更能接受真實的批評而非虛偽的誇獎。

孩子身上是有許多潛能亟待挖掘的,而這些潛能的發現真的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你認為孩子是怎樣怎樣的,也許就是因為家長的“誤”認為,把孩子真正的優勢潛能遮擋了去,終將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中……

二、在他出現問題時及時伸出援手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需要家長在第一時間給與孩子幫助,而這種幫助是非強迫的、不焦慮的,用成人的冷靜和睿智來引導、幫助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往往是此起彼伏的狀態。所以家長的態度一定是要冷靜的、平和的來看待這些問題。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出現的不同的問題,做出不同的判斷以及處理方法。因人而異很重要。所以育兒沒有千篇一律、亙古不變的真理。

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把問題交給“老師”或者“時間”。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對自己孩子負責的人就是自己。最好的做法是:先認真的觀察、再仔細的思考、最後找出幾種方案和孩子來溝通或者一起面對。家長不能焦慮,也不能強迫孩子必須按照你的觀點來。管人是管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在心中認可你,佩服你,而非認為你僅僅是衣食父母而不得不屈從,那麼孩子出現的問題就會少許多,解決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三、以身作則帶動孩子成長的步伐

正如上面所講,想要孩子在心中被認可和佩服,作為家長不學習不進步是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同樣作為家長如果能夠以身作則來帶動孩子的成長,那麼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會是正向的、舒心的、有效果的。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星星眨眼,看月圓月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螞蟻搬家、看花開花謝;但我們作為家長更應該清楚,我們下一步需要做什麼。孩子的行為是隨心所欲的,但家長不可以,家長的角色更好應該是不動聲色的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帶動孩子。

同樣家長需要知道,自己的陪伴是優質的、有效的。越來越多的媽媽選擇了全職,卻只是茫然於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無休止的嘮叨著孩子的日常行為,卻不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生理、心理需求,也不知道與時俱進,結果導致孩子煩不勝煩,自己也徒增傷心。何苦呢?所以進步是需要同時的,不管孩子還是家長。作為家長帶給他們正能量,他們就會信心滿滿向前衝;你一邊要求他們前進,自己卻在無所事事中蹉跎,就不要怪孩子沒有上進心。

總之,“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是一句聽起來很簡單的話,但絕不是很簡單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