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上古時期,共工氏與顓頊爭帝,失敗,怒了,撞不周山,結果天柱倒,穩固大地的繩子也斷了。天從西北方向傾斜下來,所以,才有了斗轉星移;西南方向的大地沉降下去,所以百川東到海,泥沙俱下。

這段話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共工氏可能愛好旅遊,是徐霞客的遠祖,他在爭帝失敗後,對中華九州進行了地理大發現。(這一句純屬胡扯)言歸正傳,怒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為什麼要提不周山?因為毛主席的一首詞寫到了: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1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咱們開始認真扯:從1927年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到後來的井岡山,再到福建、江西的大片紅色土地,紅軍的發展越來越壯大。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這期間國民黨也沒少去“剿匪”,可是越打反而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毛主席早在1928年寫就的《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文早就分析透了。

估計國民黨沒人看過,或者看過也白搭。因為當時中國的客觀形勢就那樣,辛亥革命,成立民國政府,接著是北洋政府,然後是軍閥混戰,後來蔣介石北伐,北伐了一半接著軍閥混戰。可謂是山頭林立,各為其主,絕對不是鐵板一塊!

紅軍一出現了不得,要革一切反動派的命!什麼帝封官,什麼牛鬼蛇神,統統一鍵清理!垃圾毒瘤就該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當時的紅軍實力真的很弱小,但是內心很強大,“打倒一切反動派”,您就腦補這氣勢吧。反動派當然就害怕了,所以不得不“剿匪”。

想“剿共”,各山頭首先就伸手要軍費,然後就是保存實力,接著達成默契,只要出了我的地界,使命完成。這就給紅色政權的建立提供了不小的曠量和空間。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我們也可以從根據地的名字體會出一些玄機:井岡山根據地(湖南、江西交界),“湘鄂贛”根據地,以及後來的“蘇皖”,“晉察冀”,“鄂豫皖”,“晉冀魯豫”根據地等等,全都是處在兩省或多省交界的地方。

直到解放戰爭時期這些根據地都連成片兒了,國民黨依然是派系林立,內耗不止。

這一點後來的民國國防部長何應欽充分認識到了,所以對紅軍從以前的各省“會剿”改為國民黨中央領導下的“圍剿”。

1930年10月,蔣介石結束與馮玉祥和閻錫山的“中原大戰”,12月就開始部署十萬大軍對江西、福建兩省的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大規模“圍剿”。總指揮就是那個被活捉的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結果:敗。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紅軍趁著大霧在龍岡設伏,全殲十八師,師長被活捉。“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這感覺是不是很熟悉?酣暢淋漓,手到擒來,只是費了些吹灰之力。

請問下,紅軍的優勢有哪些?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時),

霧滿龍岡千嶂暗(地利)

天兵怒氣衝霄漢(人和)

三樣全佔,不贏沒天理的。

所以,1931年4月,怒不可遏的何應欽,調集二十萬軍隊進行第二次大規模“圍剿”,這就是下闕的“二十萬軍重入贛”。

兵力是上次的兩倍,風煙滾滾,遮天蔽日,氣勢洶洶,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放手發動群眾啦,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啦,軍民魚水一條心啦,建立反圍剿統一戰線啦,等等,結果當然就是,不周山下,紅旗招展,一片勝利的景象。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在毛主席的筆下還是那麼詩意!

我紅軍雖然弱小,但就是敢像共工氏一樣怒觸不周山,就是敢改天換地!不僅敢想,當然更敢幹!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毛主席是一個預言家。為什麼,他是神嗎?不是,那是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仔細分析,看清了當時的形勢,當然也就能夠預知事情的發展,所以,無論多麼艱難,他可以一直那麼勇敢,那麼樂觀。

“前頭捉了張輝瓚”,好詞~

“不周山下紅旗亂”,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