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郭芳 | 深圳報道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深圳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I 攝)

7月5日,全國港澳研究會、前海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18前海合作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再出發,推動高質量發展”,旨在探討進一步深化深港澳合作。

當下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前夕,在這一特殊時間點上,該論壇得到了境內外的熱烈響應。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董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何厚鏵,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宋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等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境內外政商學各界等1000餘人參加了論壇。

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當天的熱點話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深圳提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的目標。

在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何厚鏵表示,澳門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有責任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積極參與和貢獻於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是劃時代的機遇,是香港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在即,可以預期,這將在改革開放最前沿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 董建華: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在國家追求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之際,香港可以憑藉自己的優勢再創輝煌。

首先,香港是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享有來自海內外的資金、人才和信息優勢,這些都是深化發展的重要的要素。其次,香港在文化上中西兼備。這種兼融中西優良傳統的環境氛圍和治理經驗,可以為內地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鑑。第三,香港還是亞洲區內首屆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聚集大量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產業,為國際資本提供借貸融資服務、發行債券、外匯交易與保險業服務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是香港“一國兩制”的地位。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可以連接及充分發展內地龐大的市場,同時亦保留著香港獨特的制度文化與辦事方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 何厚鏵: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澳門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有責任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積極參與和貢獻於大灣區建設。

第一,踐行“敢為人先”的精神。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點上,大灣區可繼續發揮試驗區的作用,透過以點帶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二,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由於區內具有“一國兩制”和三個單獨關稅區的特點,其合作方式必然是既統一又多樣的,不能照搬以往的模式,而是讓三地社會經濟制度的多樣性成為灣區發展的助力,以促進灣區內多元合作和協調發展。大灣區宜採用創新合作模式,才能令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打破不同關稅區的制約,真正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融會貫通。第三,努力做到善於作為。由於種種制約,澳門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能力加以取捨。第四,發揮優勢推進合作發展。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澳門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用好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深化跟內地的區域合作。第五,抓緊機遇提升能力。大灣區對澳門機遇,也是考驗。澳門的整體規劃必須全面做好,才能跟得上高質量發展步伐。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是劃時代的機遇,是香港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香港在大灣區擁有不少獨特優勢,特別是在金融和創科領域。

香港優良的法治、成熟發達的金融市場,加上自由流通的信息和資金,令其成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內地企業“走出去”首選的融資平臺。香港也是國家在深化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試驗田,讓國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開放市場,與國際接軌。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 梁維特: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澳門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未來澳門將有效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推動自身改革創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澳門的獨特優勢,加大力度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揮澳門精準聯繫的作用,為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服務;融入國家發展,特別是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改革創新。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 王偉中: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走在最前列,是深圳必須肩負的政治責任,更是新時代深圳必須擔當的重要使命。走在最前列、勇當尖兵,深圳有基礎、有條件,關鍵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深圳將對標最高最好最優,緊抓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歷史機遇,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依法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科技創新生態鏈,全力推動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轉變、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深圳產品向深圳品牌轉變,讓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深圳的突出特質。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楊偉民: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速度並沒有同步帶來中國質量。中國產品的質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不多,原創型產品不多,擁有自己技術的企業不多,產業鏈上別人離不開的技術更是幾乎沒有。產業體系雖然很完整,什麼都能生產,但普遍缺少核心技術,現代化程度不高。如果把工業4.0比作智能化,我們處於智能化的還幾乎沒有,真正實現3.0即信息化的也不是很多,多數仍處於2.0的自動化階段和1.0的機械化階段,農業甚至還沒有過機械化這一關。

對發展階段的準確判斷,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我們的問題在哪裡,搞清楚了,才能解決經濟形勢怎麼看的問題,才能知道應該幹什麼。如果以為仍處於高增長階段,就會不遺餘力、不惜代價保增長,就會犯歷史性錯誤。出發點錯了,以後的事,都會錯。

原銀監會主席 劉明康: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大灣區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於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加州灣區。一個最大的不同是三個不同法律管轄區的交融。而且背後法治的系統性建設更為複雜。

國際人才、資本、貨幣與信息流都取決於法制的安排與法治的建設。這是跨境投資、立業、持有和處置資產的信心來源。大灣區的建設應有別於過去的改革開放實踐,在根本性的問題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這個問題的解決和相關體系的建設可從三大方面來把握:1、粵港澳在公法領域的立法自成體系,應尊重“一國兩制”的原則,加強執法合作,但不統一立法。2、在商業、經濟及金融活動方面的法律適用應大膽革新。3、建設質量司法和質量執法社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 朱民: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人工智能過去幾年因為計算能力、算法、數據的急劇增長而從純數據進入實際的生活場景,正在顛覆幾乎所有的一切,商業、物流、信息、安保、製造業、政府管理。

人工智能運用最前端的行業是物流。如果能建設成深港澳世界智慧物流中心,這一定是世界級的智慧物流中心,現有的技術完全可以支撐,而已有的灣區場景完全可以支撐這個大目標。擁抱人工智能,深港澳未來有無限可能,物流是其中巨大的機會。

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主席 理查德•約翰•羅伯茨: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創新需要基礎,在中國看到的創新基本上是從外到內,不是中國本土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做科學研究的方式非常不一樣。這裡給大家介紹三個世界著名的案例:

第一,英國劍橋科學家醫學聯盟。這個實驗室有個宗旨,就是給年輕人創造他們認為合適的科研條件。實驗室摒棄了官僚作風,安排了足夠的預算為科學家支付科研經費。這裡催生了7個諾獎獲得者,有超過20個諾獎獲得者在此學習過。

第二,貝爾實驗室。在這裡學習的人有非常大的自由度,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他們認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這些人群中有四位得了諾獎。

第三,硅谷。這裡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在工作,其中有一些雖然沒有獲得諾獎,但獲得了在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許多頂尖獎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 徐冠林: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希望珠三角能夠成為中國實體科技的戰略性研究中心。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必須考慮吸引人才的方法和持久性,這比目前的招商引資模式複雜多了。

創新科技生態模式需要多年的培育,組織發展新的高科技經濟體,必須利用全國的人才。我們吸引人才不一定讓他們來這裡落戶,到這裡落戶會產生其他的問題,高昂的房價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但也會讓年輕人裹足不前。

原奧巴馬政府金融和基礎設施顧問 亞倫•克萊因: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我們需要多樣化的產業,比如說紐約,雖然紐約是金融中心,波士頓是教育中心,洛杉磯是娛樂中心,灣區是科技中心,但這些地區也有其他的行業,我們必須要適度選址多樣的產業。深圳是科技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南方是中國經濟的引擎,多個城市的有機組合才讓大灣區發展起來。我們不能什麼都要,我們必須要了解在整個大灣區的規劃中到底需要哪些元素。

大疆創新科技公司董事長 李澤湘: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喬布斯有一句名言,1位優秀的工程師頂50個普通的工程師。我們需要1個頂50個的優秀工程師。

預估一下,整個大灣區要打造國際科創中心,需要創始人至少1.6萬人,優秀工程師13.6萬人。但從現實供給看,創始人需要1.6萬,大灣區只能提供420個,僅滿足2.6%;優秀工程師要求是13.6萬,只能提供6%,這是我們發展科技產業的人才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I 攝 )

7月5日,全國港澳研究會、前海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18前海合作論壇,還設置了四場平行分論壇,涵蓋了制度創新與融合、金融合作、科技及文化創新、青年發展等四個主題演講,來自官產學媒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其中,“制度創新與融合”分論壇備受關注,現場座無虛席。《中國經濟週刊》副總編輯楊眉(上圖右三)在該場分論壇上發表演講。楊眉談到,在所有的創新中,理論創新是靈魂,制度創新是基礎,科技創新是核心。

本次前海論壇,重點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楊眉認為,推進大灣區建設,一方面要靠制度創新,通過頂層設計實現三地的政策相通與銜接;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融合,實現三地在科技、人才、基礎設施和資源要素等各方面的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佈前夕,前海合作論壇研討了哪些重要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I 攝 )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