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劉邦究竟算不算嗜殺功臣的大魔頭?

衣賜履按:昨天,我們講了劉邦封的八個異姓王,其中七個,有殺的,有廢的,有逃的,就剩一個長沙王吳芮善終,且王爵襲五世。今天,我們看一下,劉邦還殺了哪些功臣,還有哪些似乎可以殺,卻沒殺的,分析一下原因在哪裡。

一、誅殺的功臣

第一個,陽夏侯陳豨

前197年,陽夏侯陳豨造反,被誅,不多說了,詳見拙文《韓信非死不可,因為他是嘗過人血的獅子》。

第二個,丁公

丁公對劉邦來講,真是“立了大功”,因為他可以殺了劉邦,但放過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漢家四百年天下。但嚴格來講,他又不算是劉邦的功臣。因為,丁公是項羽的手下。

前205年,劉邦率近六十萬聯軍攻擊西楚,一舉拿下項羽老巢彭城(江蘇省徐州市),然後,花天酒地,聲色犬馬,好不快活。彼時項羽正在齊國作戰,聽說彭城陷落,大怒,立即帶三萬人馬火速回救,打得劉邦狼狽逃竄。之後,項羽派人追捕劉邦。車伕夏侯嬰載著劉邦一路西衝,路上碰到了劉邦的兒子劉盈(漢惠帝)和女兒(魯元公主),抱上車繼續逃竄。後面西楚軍追得緊,呼喝聲就在耳前。劉邦嚇得魂都飛了,好幾次把兒子女兒扔下車,要自己跑。每次夏侯嬰都停下車,把倆孩子再抱上車。劉邦恨不得砍了夏侯嬰,但一根筋的夏侯嬰死都不肯把孩子扔掉。劉邦無奈,只好帶著孩子跑。

這還能跑得掉?顯然不行。西楚軍追到跟前,追到什麼程度?手握三尺劍就可以幹掉劉邦!誰帶隊追的?就是丁公。劉邦被追得狼狽不堪,便回頭對丁公說,你是好漢,我也是好漢,為什麼兩個好漢非要以性命相搏呢?丁公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居然放了劉邦一馬,扭頭走了。劉邦逃得一命。

前202年,項羽滅亡,丁公來謁見劉邦。劉邦大喜,立即把丁公拉到軍營中示眾,說,丁公身為項王的臣子卻不忠誠,倘若當年他沒有放了我,這天下就是項羽的,他是使項羽失掉天下的人啊!

於是下令,把丁公砍了!

之後,劉邦說,之所以殺了他,就是要讓後世為人臣子的,不要效法丁公!

「醬香通鑑」劉邦究竟算不算嗜殺功臣的大魔頭?

【拉出去,砍了!】

衣賜履說:史書上並未明確劉邦從彭城逃走時,是丁公在追他。從記錄上看,劉邦雖然多次被項羽打得抱頭鼠竄,但只有從彭城逃走那次,最有可能被人追上,而史書記錄的曾經追上又放走了劉邦的,就只有丁公,咱老實不客氣地,把這倆人擱一塊兒吧。丁公之所以放了劉邦,一是丁公可能是個挺仗義的人,看劉邦拖兒帶女逃跑的狼狽樣,怪不落忍的,就放了他一馬;二是劉邦當時可能給丁公許過諾,一旦如何,一定報答云云,否則,丁公抓了劉邦回去,項羽不給他封王,也得封個侯吧?

可惜的是,倒黴蛋兒丁公,去找劉邦的時候,時機不對。如果當初放走劉邦的時候,直接跟著劉邦跑了,至少能封個侯。然而,等天下一統之後,劉邦最怕的就是有人背叛,此時來討功,讓人家抓了一個最鮮活的反面典型。

這件事兒,從做人上看,劉邦不夠地道。但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劉邦是個政治人,從政治、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殺丁公,以儆效尤,不但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非常正確的。

除了以上兩位和被誅的異姓王,似乎劉邦沒再殺過什麼功臣了,至少,最初封的十八個侯,未見記錄有被殺的(關於十八個侯,詳見拙文《

蕭何位居功臣榜榜首,其實大有深意!》)。

另,雖然劉邦把兒女推下車挺沒人性的,但從丁公放過劉邦的情況看,當時,生死關頭,迫在眉睫。把兒女扔掉,可能都能活,而帶著兒女,幾乎可以說,是死路一條。倘不是丁公,哪裡還有劉邦的大漢啊!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劉邦的行為也不是不能理解。還有,劉邦的危機公關能力,超出我們的想像。我不信,他一句大家都是英雄,為什麼要相互殘殺,就能讓丁公放過他。

二、該殺或能殺而未殺的

衣賜履說:這一點,是我非常佩服劉邦的,我覺得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做到這一點的帝王恐怕更不多。即,不少之前差點要了劉邦老命的傢伙,他居然都赦免了,不但赦免了,而且大都封官了,這個心胸寬廣度,不是一般人能夠比的。

第一個,季布

「醬香通鑑」劉邦究竟算不算嗜殺功臣的大魔頭?

【黃金千兩,不如季布一諾】

這傢伙非常有名,有個成語叫“季布一諾”,說的就是他。意思是,只要季布曾經承諾過什麼,一定說話算話。季布是上面那個倒黴蛋兒丁公的親外甥,也是項羽的將領,曾多次使劉邦蒙羞。我們不知道究竟他幹了些什麼,但項羽滅亡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說有敢收留窩藏季布的,罪連三族,可見連劉邦臉皮這麼厚的人,都無法忍受,呵呵。前202年,項羽敗亡之後,季布逃亡,剃去頭髮,用鐵箍卡住脖子當奴隸,把自己賣給魯國的大俠朱家(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遊俠之一,這是生活在漢初,如果在武帝時期,估計朱家沒有立身之地,到時我們會講到武帝時的大俠郭解,被武帝幹掉,不需要什麼理由,就是個人影響太大而已)。朱家心裡明白這個人是季布(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朱家知道這個人是季布),就將他買下安置在田莊中。朱家隨即到洛陽去進見滕公夏侯嬰,勸他說,季布有什麼罪啊!臣僚各為他的君主效力,這是常理。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掉嗎?如今皇上剛剛取得天下,便因私人的怨恨去抓人,這不是顯得太小肚雞腸了嗎!況且,季布這傢伙很有能力,官府如此急迫地抓他,這不是逼著他要麼向北投奔匈奴,要麼往南歸順百越部族嗎?我覺著,您得跟皇上說說這事兒。


夏侯嬰覺得有理,就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劉邦說了季布的事。劉邦想了想,赦免了季布,並任他為郎中(宮廷禁衛官)。朱家果然是大俠,將季布解救之後,再也不見季布。

第二個,貫高等

前200年,劉邦徵匈奴大敗而歸。十二月(十月為歲首),劉邦返回長安,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劉邦對張敖的態度非常輕慢,以致於張敖的宰相貫高等人非常憤怒,認為劉邦在羞辱他們的主子。於是,決定刺殺劉邦。前199年,冬季,刺殺劉邦未果。前198年,刺殺事洩,貫高與張敖都被抓捕。正月,經審訊,張敖並未參與刺殺行動,赦免,但王爵貶為侯爵。劉邦覺得貫高忠於主子張敖,品性不錯,一併赦免。貫高自覺沒臉事奉劉邦,自殺。另有張敖手下田叔、孟舒等,劉邦同時赦免,並重用(詳見拙文《劉邦清理異姓王,先拿親女婿開刀》)

第三個,蒯徹

前196年,劉邦平叛陳豨之後,回到洛陽,得知韓信已死,問呂后,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

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徹的計謀。

「醬香通鑑」劉邦究竟算不算嗜殺功臣的大魔頭?

【生未逢時的縱橫策士】

劉邦詔令齊國(劉肥為齊王,蒯徹是齊國人)捕捉蒯徹。蒯徹被帶到,劉邦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

蒯徹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採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採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

劉邦怒了,說,煮了他。

蒯徹說,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劉邦說,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麼冤枉?

蒯徹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誰牛逼誰就率先得到它。盜蹠(春秋時代著名大盜,蹠讀如直)的狗,對著帝堯狂叫,並不是堯不仁德,只不過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我給韓信出主意時,我只知道他,並不知道陛下。況且天下磨快刀子想幹陛下爭奪天下的人多了去了,只不過都不是您的對手罷了。您總不能把他們都煮了吧?

劉邦笑了,說,放了他吧。於是,赦免了蒯徹的罪過。

第四個,欒布

「醬香通鑑」劉邦究竟算不算嗜殺功臣的大魔頭?

【無他,一腔忠誠耳】

前196年,三月,劉邦以謀反罪夷彭越三族,割下彭越的首級在洛陽示眾,並頒佈詔令,有來收斂屍體者,一律逮捕。梁國大夫欒布出使齊國,回來後,在彭越的頭顱下奏報情況,祭祀後大哭一場。官吏將他逮捕,報告劉邦。劉邦召來欒布,痛罵一番,說,給我煮了他。左右正提起他要投入滾水中,欒布回頭說,請讓我說句話再死。

劉邦問,還有什麼話?

欒布說,當年皇上受困於彭城(江蘇省徐州市),戰敗於滎陽(河南省滎陽市)、成皋(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之間,而項羽卻不能西進,只是因為彭越守住故魏國(河南省東部)土地,與漢聯合而使楚為難。當時,只要彭越一有傾向,與項羽聯合則漢失敗,與漢聯合則楚失敗。而且垓下會戰,沒有彭越,項羽就不會滅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彭越接受符節,被封為王,也想傳給子孫後代。而如今陛下向梁國徵一次兵,彭越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疑心以為造反;未見到反叛跡象,便以苛細小事誅殺了他。我擔心功臣會人人自危。現在彭越已經死了,我活著也不如死,請煮死我吧!

劉邦認為有理,便赦免了欒布的罪,封他為都尉(民兵司令)

衣賜履說:結合八個異姓王的結局,我們看看劉邦誅殺人或赦免人的標準是什麼。

殺或貶的是哪些人?七個異姓王(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敖),加上陳豨和丁公,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謀反,或者被懷疑謀反,除丁公外,每一個都有謀反的行為,或者至少具備謀反的實力。

也許,我們在談到韓信、彭越、英布,包括韓王韓信、盧綰時,會覺得他們或多或少有點冤枉。是的,他們可能是值得同情的,但,在政治層面上,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說某人冤枉還是不冤枉,是他們造反之後被誅,還是皇帝要誅他們逼得他們造反,這種討論意義不大,因為,絕大多數這種情況,就是黃泥掉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因此,劉邦誅殺他們只遵循一條標準,即,不要對皇權發起挑戰,或者,不要有向皇權發起挑戰的能力

那麼,劉邦放過了哪些人?季布、欒布、剻徹、貫高等。這些人,劉邦有充分的理由殺他們,季布追殺羞辱過他,貫高刺殺過他,剻徹鼓搗韓信謀反,欒布簡直明目張膽違反劉邦的禁令,但,劉邦一個都沒有殺,甚至還給季布、欒布、貫高等封了官,除了貫高自覺沒臉而自殺之外,其他人都任職了。這透露出一個什麼信號?劉邦需要忠誠。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對故主忠誠度非常高,以此思之,他們對劉邦也會保持忠誠。然而,卻偏偏殺了曾經放他一馬的丁公,其實是要昭告天下,我需要的是忠心,忠誠的人,就算是我的仇人,我也給他官做;有二心的,即使是我的恩人,我也不放過他

對,我沒說剻徹。劉邦只是放了剻徹,但並沒有封他做官。因為,剻徹類似於戰國時的策士,他為誰出主意,並不是出於忠誠,而是為了某種“自我實現”,這樣的人,用起來不放心。因此,劉邦雖然放了他,但沒有任用他。

如果說劉邦放過季布這些人,還帶有某種政治目的,有那麼一種輿論引導、宣傳教育的意思,那麼,劉邦放過剻徹,則真正體現了他作為一個人的自然屬性——他不是一個嗜殺魔頭,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寬厚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