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天上掉个大馅饼,一下砸中汉文帝

衣赐履按:昨天我们讲到,吕后死后不久,刘姓皇室成员和老资格功臣联手,一夜之间,吕氏尽族。之后,问题来了。谁来当皇帝?不是有后少帝刘弘吗?错,立谁都有可能,就是这个刘弘不能再当皇上了。因为,刘弘是惠帝刘盈的儿子,吕后的亲孙子,身上流着四分之一的吕家的血。而现在,吕氏被诛灭,且是被诬以谋反的。那么,刘弘长大以后,反攻倒算怎么办?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赵氏孤儿的例子还有余温呢!

怎么办?只能废了少帝,重新立个皇帝。立谁?大家商量着来。

前180年,九月,灭掉吕氏之后,周勃、陈平等老革命,派朱虚侯刘章去齐国向齐王刘襄汇报灭吕情况。然后,这帮老革命们开始商议谁当皇帝的事,与会者一致认为,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都不真是惠帝(刘盈)真正的亲儿子,是当年吕后抢了别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生母,收养到宫中,硬认给惠帝的,立太子的立太子,封王的封王,目的是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已被灭族,而少帝和各亲王一天天长大,等他们掌握实权,我们在座的各位恐怕都要被灭族!与其冒这个险,不如从诸侯王中另选一个贤明的立为皇帝。

衣赐履说:这是公然的扯谎。不是刘盈的儿子,吕后能让前后少帝继位吗?

有人提议说,齐王刘襄,是高帝的长孙,可立他为帝(一任齐王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排行老大,而刘襄又是刘肥的长子,故有此一说)。

重要高官们反对说,吕氏家族太过强梁,以外戚身份,几乎危及皇帝宗庙,摧残功臣。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暴虐无度,被人喻为恶虎,只不过戴着人的帽子。如果立刘襄为帝,驷钧一族立即就会变成第二个吕氏家族。而代王刘恒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

「酱香通鉴」天上掉个大馅饼,一下砸中汉文帝

【这个馅饼砸过来,刘恒真是吓一跳啊】

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秘密派出使节,前往晋阳(代国首府,山西省太原市),迎接刘恒。

衣赐履说:此时,究竟是哪几个大臣在议,我们不清楚,可能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吧。皇帝与非皇帝,相差何止万里。消息透露,很可能引发新的流血,因此,秘密进行。老革命们让朱虚侯刘章出使齐国,其实早就把刘襄排除在帝位候选人之外了。

从史书上看,陈平、周勃等选择刘恒,是因为对外戚专权的恐惧,恰恰刘恒的老娘薄太后家的人“谨慎温良”,所以馅饼才落在了刘恒的头上。这是先选外戚再选皇上,似乎选得还不错。然而,当皇权稳定后,皇帝更迭按“正常”方式进行的时候,外戚是谁就由不得大臣来选择了,强权太后、强权娘舅们轮番登场,一代一代的强权外戚上演着循环剧目,只能让人呵呵了。

二十三岁的刘恒,突然接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难道,难道,天上真的能掉下馅饼不成?急忙征询左右亲信的意见。郎中令(宫廷禁卫官司令)张武等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年高帝开国时的大将,精通战阵,长于谋略。这些人的愿望并不止于已有的权位,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严威罢了。现在,他们已诛除诸吕,刚喋血京师,就来迎接大王入京,不可轻信。我建议大王声称有病,不要前去长安,静观政局变化。

中尉(晋阳警备区司令)宋昌却说,各位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我有三条理由,第一,当年,秦失去了政权,诸侯、豪杰蜂拥而起,自以为可以得天下的人多了去了,但最后当了天子的是高帝,天下人不敢再有称帝的奢望。第二,高帝分封子弟为诸侯王,封地犬牙交错,足以控制天下,宗族稳如磐石,天下人都信服。第三,汉朝建立之后,废除秦的苛政,简省法令,推行德政,百姓安居乐业,任何煽动,都很难获得百姓支持。吕太后靠着她的威严,封吕氏三人为王,独掌朝纲,然而,太尉周勃持节进入北军,振臂一呼,将士们全都露出左臂,愿为刘氏作战,吕氏家族,随即消灭。因此,刘氏的帝位,来源于天授,不是靠人力争夺而得。现在,即使朝中大臣另有异谋,百姓也不会为其所用,他们的党羽也不可能铁板一块。现在,朝内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这样的宗室大臣,外面还有吴王刘濞、楚王刘交、淮南王刘长、琅邪王刘泽、齐王刘襄,以及我们代王,都使他们畏惧。高帝的儿子中,只有大王和淮南王刘长,而大王年长,且大王仁孝忠厚,天下共知,因此,大臣们顺应天下人之心,要迎立大王为皇帝。大王不必猜疑!

衣赐履说:一般人听到要当皇帝,可能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慢一步错失了皇位。而刘恒虽然年轻,但表现非常沉稳。

另外,从张武、宋昌等人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朝廷与封国之间,绝不是其乐融融,相互之间的防范具有某种天然性和必然性,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中央集权,是迟早的事。

「酱香通鉴」天上掉个大馅饼,一下砸中汉文帝

【薄太后,终于熬出来了】

刘恒禀报老娘薄太后,商议半天,仍然犹豫。卜问凶吉,得到了“大横”(古时用火烤龟甲,观察显示出来的纹路来预测吉凶。甲壳上如果全是横的裂纹,称为“大横”)的征兆,卜辞说,横线直贯多强壮,我做天王,夏启(夏朝开国之君)的事业得到光大发扬。

刘恒说,我本来就是王,又做什么王?

占卜的人说,所谓天王,是指天子。

于是,刘恒派太后之弟薄昭前去拜见太尉周勃。周勃等人向薄昭详细说明迎立刘恒为帝的本意。薄昭还报刘恒,说,迎立之事是真实的,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刘恒舒了一口气,对宋昌说,看来,你说的是对的。

刘恒命宋昌做为自己的陪乘,同车而行,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驿车,一起随行长安。行至高陵(陕西省高陵县),暂停休整,刘恒命宋昌先驰入长安观察动静(依然放心不下)。宋昌行至渭桥,宰相及以下百官都来迎接。宋昌回来报告。刘恒驰车赶到,群臣跪拜进见,俯首称臣,刘恒下车还礼。太尉周勃近前说,希望与您单独谈话。

「酱香通鉴」天上掉个大馅饼,一下砸中汉文帝

【刘恒惴惴入长安】

宋昌在旁说,您要说的,如果是公事,就公开说;如果是私事,皇帝没有私事(宋昌可能是害怕刘恒被劫持,故有此说?)。

周勃跪下,呈献皇帝玉玺符节。刘恒辞谢说,到代国官邸(代邸,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再商量此事。

闰九月,二十九日,刘恒进入长安,下榻代国官邸,朝廷群臣相随。右宰相陈平,率领文武百官拜谒,说,现在的皇上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不应继承大统。大王是高帝的年长之子,应该登基,请大王即刻即位!

刘恒按所谓的规矩,辞谢了N次之后,即皇帝位,群臣按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秩高低排列侍立。

东牟侯刘兴居说,诛灭吕氏,我没有立功,请允许我负责清理皇宫(原文为“请得除宫”,一个“除”字,充满了血腥)。刘兴居和太仆夏侯婴(刘邦的车夫,几次三番救了惠帝和鲁元公主那位)一道进入皇宫,对少帝说,你不是刘氏后代,不应做皇帝!然后,刘兴居转身命令左右持戟卫士,放下兵器退出皇宫。有几个忠于少帝的不愿放下兵器,宦者令张释告知情由,他们默默退下。夏侯婴命令用车子将少帝送出宫外。少帝问,你们要把我送到哪里?滕公说,住到皇宫外面。之后,把少帝安置在少府(宫廷供应部)中。

衣赐履说:不知道夏侯婴在把少帝送出宫中时,是否想起了当年,他驾着车载刘邦逃亡,西楚追兵紧跟在后,刘邦几次把惠帝刘盈扔下马车,他都停下车给抱回来,即使刘邦要杀他,即使楚军已到身边,他也不肯扔下刘盈。而此番,却是他亲手抛弃了少帝刘弘——刘盈的亲儿子。

接着,高阶层官员派出天子特用的法驾仪仗,到代王官邸,恭迎刘恒入宫。

刘恒于当晚进入未央宫。而未央宫谒者(皇家礼宾官)十人,全副武装在端门(未央宫前殿大门,也是未央宫的正门)戒备,喝令止步,说,天子居住于宫中,你们是干什么的?刘恒告诉周勃,周勃亲自解释,十位谒者才放下兵器离去。当天夜里,刘恒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指挥南军和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管理殿中事务。

衣赐履说:史书上专门要交代谒者不让刘恒进殿,可能是想说明,皇帝的废立,是极其机密的,连这些皇帝身边的人,都不清楚。其实,皇帝都被人带走了,这些人能不知道吗?突然遭此巨变,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但至少要表现出自己的忠于职守吧。

刘恒入主未央宫,立即换上自己的人,先把军权和皇宫安保权捏在手里,要不,哪能睡着觉啊,呵呵。

有关部门派人分别诛杀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和少帝刘弘

「酱香通鉴」天上掉个大馅饼,一下砸中汉文帝

【悲催的少帝命运,刘弘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衣赐履说: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还有这几个什么王,都是惠帝刘盈的亲骨肉,然而,除了病死的之外,刘恭被亲奶奶吕后干掉,剩下的,包括后少帝刘弘在内,全部被“有关部门”干掉。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小到还来不及作恶。然而,他们必须死。要知道,不光是周勃、陈平这帮老江湖害怕,就连天子刘恒也害怕啊,万一他们长大了,再来一场“赵氏孤儿族屠岸氏”怎么办?在皇权斗争中,只有生死,没有对错;多的是利益考量,搞不了道德审判。

这几个孩子,只因身上都流着吕氏的血,就必须全部处死。我们只能替他们感叹:

奈何生于帝王家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