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一年沒寫文章了,15年的6S發佈會自然也是缺席,可能年紀大了真的有點懶了。發佈會前一小時群裡的小夥伴還在問我一會看不看發佈會,我當時打趣道反正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該知道的基本也知道的差不多了,看不看貌似真的已不重要,可真的等時間一到,還是忍不住打開了蘋果官網。

同之前洩露的信息基本沒差,iPhone7&Plus電池容量提升,續航提升,增加IP67防水能力,取消3.5耳機接口,iPhone7 Plus增加雙鏡頭,推出了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如果單純的只看iPhone這個產品可能花兩個小時看場發佈會確實有點浪費時間,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麼?

迄今為止蘋果做出的最好的攝像頭

iPhone剛誕生的時候照相水平其實很渣,一直到iPhone4才開始真正發力,到了iPhone5s時已成為同期智能手機中的拍照王者。而真正可以同iPhone一直競爭到現在的也只有三星。小小的一個攝像頭看似不起眼,但背後所蘊含的科技含量卻一點也不少。簡單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用的基本都是索尼的攝像頭組件,但最後出來的效果卻是天壤之別?如果細究起來一般人也看不懂,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好比超跑裡Pagani用的奔馳的發動機,Koenigsegg用通用發動機一樣,發動機只是汽車中的一部分,而變速箱,行車電腦等等一系列其他的組件都會影響最終的效果。影響攝像頭的除了CMOS傳感器外,軟件算法和圖像信號處理器(ISP)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一次蘋果攝像頭的大殺器之一則是蘋果自主研發的ISP。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ISP是除鏡頭以外最重要的組成部件,它所負責的內容如下: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臉部&身體識別”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自動曝光”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對焦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白平衡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捕捉廣色域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第四代色調映射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降噪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多圖合一成像

我想看完這個簡介大家應該可以瞭解到ISP對拍照的重要性,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旗艦手機攝像頭ISP不是高通的集成ISP,就是富士通的獨立ISP,因此蘋果本次的自研ISP可以視為蘋果在拒絕同質化道路上的一大創新。除此之外,iPhone Plus的雙攝像頭則是第二個大殺器,它將使智能手機第一次可以“勉強”同單反競爭一下。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iPhone7 Plus的鏡頭是完全獨立的兩組不同鏡頭以及感光元件,一枚1200萬像素,28毫米,f1.8的鏡頭,另一枚一枚同為1200萬像素,但是56毫米,f2.8的鏡頭。蘋果通過第二個攝像頭來實現陰影景深這個功能,讓系統知道哪些是前景,哪些是背景。算法完成前後景分析後,就會分離出前景,然後給背景做一個虛化。這同華為,360的雙鏡頭是徹徹底底的兩個概念。相比之下華為,360的雙鏡頭只是單純為了提升色彩表現力或者成像清晰度。唯一比較相近的是HTC M8 Eye。但M8的副攝像頭只能用來撲捉深度信息和對焦,並不能拍照,副攝像頭存在的意義被嚴重浪費了;還有,M8只能記錄相對景深信息,在有效距離內,背景虛化效果更好,並不能記錄絕對景深信息(無法實現快速對焦),一旦相對位置的變化超過一個界限,M8的副攝像頭等於沒用,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鏡頭。在真實體驗中,不少消費者表示M8的拍照體驗實在太糟糕。比如,對焦速度太慢,而且對焦不準,還有因為最大光圈是F2.0,所以背景虛化效果也並沒有太誇張,總之,跟其它手機在拍照效果上並沒有明顯優勢,而且還有一些對焦的弱項。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何蘋果在配置清單中寫的是:光學變焦達到2倍,因為這同單反的變焦還不一樣——iPhone 7 Plus是從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鏡頭,56毫米鏡頭可以在28毫米鏡頭變焦達到最遠的時候接過變焦的任務,這樣使用起來就像是整體變焦能力提升了一倍一樣。考慮到智能手機的體積,也許這已是最可行的解決方案,而最終帶來的效果也很顯而易見,這將是第一次智能手機內置攝像頭可以拍出類似單反的效果。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背景虛化很自然

本次iPhone7&Plus的攝像頭再次貫徹蘋果歷來的傳統:將技術打磨足夠成熟再推向市場而不是盲目的上那些剛剛問世還不夠成熟的新技術。畢竟新技術總會帶來多多少少的不穩定性,同時實用性也有待考證。通過本次攝像頭的升級,我們可以猜到iPhone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那就是取代低端單反。今天的智能手機已基本幹掉了傳統的傻瓜式卡片數碼相機,但受制與技術發展一直未能影響到單反市場,蘋果這次的雙攝像頭技術可以說再次在業內樹立了新的標杆,我們可以想象到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大量的國產廠商將會蜂擁而上,而這也再次詮釋了什麼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將給所有那些夜郎自大,拿著現成技術包裝成自己黑科技的廠商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為取消正面按鍵做探路石的壓感式Home鍵

長久以來受制於圓圓的Home鍵,iPhone的屏佔比一直都遜於其他安卓旗艦,如果要實現更大的屏佔比,那麼就意味著Home鍵要做成內嵌與玻璃的壓感式設計。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以上為設計概念圖“

全年的3D Touch壓感式屏幕的問世算是蘋果為此做出的第一步努力,而今年的壓感式Home鍵則使得蘋果像最終目標更進一步。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iPhone7上的新Home鍵中整合了“taptic engine”,當你按下Home鍵的時候,Home鍵就會給你提供物理反饋——它也具有壓敏特性,因此可以區分用戶是想按壓Home鍵還是隻想輕輕點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資深的iPhone用戶,比如從第一代iPhone或者從 iPhone 4開始用起的話,那麼可能暫時不匯習慣這個新的Home鍵。雖然操作和MacBook上的觸控板一樣,但是感覺完全不一樣——你會感覺到來自Home鍵的taptic engine一股突然的衝力,不像在屏幕上使用3D Touch時按鍵下降的那種感覺。

從Home鍵的進化我們可以大概猜想明年iPhone10週年紀念版的形態,由於庫克早前已宣稱明年的iPhone將會徹底改頭換面,而這次壓感式的Home鍵更新可以被視為最後一次投石問路。

吊打所有安卓旗艦的iPhone首款4核處理器A10 Fusion

蘋果年年更新處理器已成慣例,但每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進步,而今年的A10 Fusion也不例外,從5s開始,蘋果引入了M系協處理器的概念,而這一次則引入了高能效核心的概念。A10 Fusion 芯片的中央處理器採用新的四核心設計,擁有兩個高性能核心和兩個高能效核心。這也符合Fusion中文融合的意思。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蘋果宣稱兩顆高能效核心的能耗僅僅是高能效核心的1/5,這將是自動變頻技術外的另一次技術革新,這實際上相當於汽車中常用的變缸技術。蘋果為此專門研發了性能控制器來自動判斷啟用哪種核心,再結合長久以來的M10協處理器,這將使得處理器的能效比大大提高從而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當然這一點並不是業內首創,安卓陣營的big.LITTLE三年前已實現,雖說姍姍來遲,但總比沒有的好。

A系列處理器的能力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也是果粉和安卓粉最喜歡比較的一個關鍵點。儘管目前沒有詳細的正式評測出來,但根據最新洩露的評測結果,可以看出A10擁有極其恐怖的單核運算能力,而多核性能也是毫不遜色。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作為對比,選了個小米5高配的(820)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強大的處理能力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論是遊戲還是照片視頻編輯處理能力都將大大提升,也為本年度最強處理器之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但處理器的能力只是一方面,這次蘋果最狠的一點是砍掉了iPhone6!這打破了一款處理器扛最少3年的傳統。目前市場上只有A10和A9(iPhone6s和iPhone SE)兩款處理器。這將幫助開發商減少兼容老處理器的麻煩,進一步推進iPhone陣營的軟件&遊戲效果提升。當年5s的A7處理器儘管驚豔全場,但為了兼顧老iPhone,開發商並不敢盲目提升軟件效果,因為這將失去大量老用戶,但從現在開始,開發商將可以打消這些顧慮。可以預見到,如果這種戰略保持下去,那麼未來針對iPhone的軟件和遊戲都將會在短時間內發揮出A系列處理器的全部能力。這對安卓陣營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本身安卓受制於系統碎片問題就已很麻煩,現在硬件更新速度再追不上那時間一長,勢必影響到平臺商軟件的表現。從這也可以看出蘋果的戰略目的:充分發揮軟硬一體的優勢,利用軟件徹底稱霸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真是細思極恐啊(笑)。

蓄勢待發的iOS生態圈

眾所周知,蘋果真正鶴立雞群的核心武器就是強大的iOS生態圈,儘管筆者算是一個果粉,但對於App Store下載量超過1400億次這種信息實在是不感冒。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筆者真正關心的是生態圈未來的發展走向,就好比前文中提到的加速App表現力一樣。

本次發佈會最大的驚喜莫過於任天堂的宮本茂的出現,當他宣佈馬里奧遊戲登陸iOS更是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相信同筆者一樣,很多80後都有著徹夜頂蘑菇吃金幣踩烏龜的童年回憶。能同全世界最偉大的遊戲開發商之一任天堂合作,可以看出蘋果勢必將在遊戲開發領域有大動作。

另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就是HomeKit。2014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正式推出了HomeKit組件,而今年的WWDC16宣佈已開始獲得建築商的支持。目前HomeKit已支持絕大部分的智能家居設備。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儘管在發佈會上關於HomeKit部分時間很短,但還是捕捉了一些很有用的信息,比如下面這張圖: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HomeKit除了管理具體設備外應該可以根據設置的場景來自動控制智能硬件,這兩年儘管智能傢俱的概念很火熱,國內外大量的公司都在涉足這一領域,但直到目前為止,智能家居離普及依然有著相當長的一段距離。筆者相信蘋果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全力去開拓這個市場,而明年的WWDC17上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有用信息。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Apple Music,由於國內市場特殊,因此這項服務對於國內用戶實在意義不大(你們都懂的)。但在海外,作為iTunes Music的接替者,這將會進一步增強蘋果在音樂市場的話語權。而辦公軟件iWorks的協同功能加強也顯示出蘋果並不願意輕易放棄商用市場,當然客觀來說由於微軟的Office近乎壟斷的地位,蘋果要想在這個市場分得一杯羹還需多努力,雖然iWorks目前的性能無法同Office相比,但由於iWorks免費因此對於很多初創企業來說還是很受歡迎的,當然這一點再天朝依然不太適用,原因還是你懂的(笑)。

充滿爭議的AirPods

終於到了大夥喜聞樂見的吐槽環節了。本次關於iPhone最充滿爭議的不是指紋採集器亮黑配色,恰恰是第一款由蘋果官方推出的藍牙無線耳機AirPods。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兩大槽點:第一、5小時續航,第二、太特麼容易丟了,在正式吐槽之前,先說說AirPods的優點...想了半天,筆者認為唯一可能值得深究的就是W1芯片了,由於這塊芯片的存在,只要用戶將其從充電盒中取出,便能立即同用戶的iPhone、Mac等設備相連接。通過光學傳感器以及加速傳感器的配合,AirPods可以有效過濾環境噪音。在用戶將其放入耳中時自動播放音頻。從耳中取出時,可以自動停止播放。輕點兩下即可喚出Siri,十分便捷。但相對槽點來說,好像這次的優點並沒有很重要。

平心而論,5小時續航時間倒也夠用,畢竟放入充電盒內15分鐘就又可以聽3小時,誰沒事兒每天能聽5小時音樂啊,就算有這時間耳朵也扛不住啊。真正的麻煩就是這個設計真的太容易丟了,幾年前筆者有幸體會了一次早上上班時間坐地鐵從西北旺到西二環的經歷,那個人山人海,有線的都能給你扯斷了,更別說給你無線擠掉了,而且保證擠掉了你這輩子都不會再看到它。不過仔細想想可能蘋果本身並沒有指望用戶天天帶著它滿世界轉悠。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還是有它的使用價值的,比如健身房,比如開車上下班,比如在家裡。但無論如何,它確實容易丟,就像筆者朋友詢問是否購買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你還是去地鐵站撿吧,或者如下圖:

讓我們來聊聊蘋果的新iPhone7是不是真的黔驢技窮了?

寫在最後

今年是庫克執掌蘋果的第五個年頭,庫克帶領下的蘋果同喬布斯時期相比確實風格變化了很多,儘管每年蘋果發佈會結束後都會吸引一幫鍵盤俠各種狂噴,但直到現在,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在高端市場上至今無人能撼動蘋果的地位。唯一今年可以一爭高下的三星S7 Note由於自身電池爆炸召回事件已基本可以宣告提前出局,再無任何對手可以挑戰蘋果。

這些年來國產手機的進步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像類似華為,Oppo和Vivo也在3000-4000元市場站穩了腳跟,那麼相對蘋果到底還差了什麼?其實想來想去答案無非就是一個:腳踏實地。大家可以想象iPhone這麼多年來最大的一次設計缺陷是什麼?如果沒意外的話iPhone4的天線門絕對入選。而國產手機出問題都是些什麼呢?過熱,黃屏花屏,用一年後問題不斷。誠然,我們起步晚,技術積累少,但這些最多隻能是短時間內的藉口,而不能一直說。

很欣慰像魅族,小米之類的廠商從今年開始走下坡路,華為,Oppo,Vivo這樣的廠商開始抬頭。很多人崇尚華為認為技術研發實力強,有自主的處理器,看不起Oppo和Vivo,其實這是不科學的。藍綠廠的研發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就比如ODM(委託設計與製造商)出貨所佔比例,Oppo和Vivo都是零,華為是45%左右小米是75%,魅族是65%(比例約低,代表自研比重越高),這極大的影響了最終產品的質量與表現。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很少用黑科技來形容自己的某項技術,但這兩年,國產廠商動不動就用黑科技來形容某些技術,這裡就有兩個問題:第一、配不配叫黑科技。第二、是你的麼?能把高通的驍龍820處理器當成自己的黑科技我也是醉了,你讓高通怎麼想?你讓蘋果三星怎麼想?難不成使用自己研發的處理器叫超級黑科技?適當的宣傳沒問題,但別太過啊。

至於華為,雖然這兩年進步明顯,但差距依然可以看到,比如在處理器設計上,蘋果,三星和高通都是自主架構,而華為暫時還只能使用公版架構(自主設計架構代表移動處理器設計中的最高技術)。若想挺進高端市場那就必須擁有與之匹配的實力。這不是單純靠支持國貨這種口號喊出來的,另一方面也希望華為可以避免陷入小米那樣過度營銷的陷阱,好的營銷是增光添彩,而劣質的營銷則只會損害產品形象,就好比這次雙攝像頭,P9和iPhone7能是一個層面的麼?

有一個經常會被忽視的細節在於蘋果的發佈會中每次都要提到教育領域。比如捐了多少設備,比如多少學校開始同蘋果合作,比如推廣小學生中學生利用iPad編程和教育項目,這會有兩個效果:1、從娃娃時代開始培養對蘋果產品的情節。2、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在大眾心目中的企業形象。而這也將會對你的客戶人群起到一定的影響。

從2007年發佈的第一代iPhone算起,iPhone已走過了9個年頭,這一代iPhone7算是明年iPhone十週年版推出前的一塊探路石,相信明年的iPhone將會是自iPhone4以後的最大一次更新,OLED屏幕,快速充電,無線充電,超高屏佔比屏幕,雙面玻璃這些特性也許明年我們都能看到,而伴隨著手機性能的增強,3D拍照攝影,VR這些也會在不遠的將來登陸iPhone。蘋果是否還能再次改變世界我們尚不得知,但蘋果這種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向更高峰攀登的決心依然值得我們期待!

(文/小山)

PS:小山最近已正式加盟中關村在線企業站,目前負責運營企業站2017年全力打造的自媒體《意見英雄》,週一到週五,每晚六點,除各種犀利觀點外,更有小山豁出去了的蛋逼一分鐘短視頻。歡迎大家沒事來圍觀小山冒傻氣,也希望大家可以看過之後能多提提意見。請在微信中搜索:yijianyingxiong訂閱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