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應作爲一種涵養,不應常常被曲解

從小筆者就聽到一句格言:“忍字心頭一把刀”,那是把“忍”字,當會意字來看。民間對“六書”的學問不太講究,不過,是借“忍”的字形,說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頭插刀,也不反抗,這真是忍到底了。中國宋代以後的文化,更強調忍耐的重要。


忍,应作为一种涵养,不应常常被曲解​人,一撇一捺即為人,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包含了,作為一個人所要擁有的一個重要特質,那就是忍。作為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擁有著這個世界賦予我們的一切,有好的,有壞的,更有我們所必須忍受的。忍,作為一種涵養,常常被曲解了。忍,不應該是憋在心裡,窩氣;因為,氣不順,憋在胸中,久而不暢,則智昏;智昏,則容易失言失態。最終,忍的修養,還是會失去。

忍,应作为一种涵养,不应常常被曲解​因此,忍,應該是主動地、積極地去“化解”。已經箭在弦上,你忍,就只能等死。俗稱:“忍字心頭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說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頭插刀,也不反抗”。其實,這是消極的態度,結果很悲哀,以徹底犧牲自己為代價,沒有解決什麼實質問題。這不是積極入世的態度,並不可取。

忍,应作为一种涵养,不应常常被曲解​正因為,中國民間的這種錯誤認識,導致了許多人,本來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卻採取了消極的態度,結果,貽誤瞭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所以,與其誤導人們“忍到心頭插刀”,作無謂的犧牲,不如教育人們“忍化”,處事臨危不懼、當機立斷,採取積極避其銳氣、迂迴化解的辦法,遊而擊之;學會避免正面衝突,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失,用柔化、分化等辦法最終徹底解決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