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长进入关键阶段,田管工作需全面加强

棉花生长进入关键阶段,田管工作需全面加强

今年,地区春季气温总体偏低、阴雨天气相对集中,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极大不利于我区棉花生长。目前,我区棉花即将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也是水肥需求临界期。据阿克苏地区气象台预测,7月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多1-3成,有利于棉花生长。各县(市)要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长势长相,因地制宜,加强田管,保蕾增蕾促花,增加有效成铃。现就近期棉花长势情况及特点,提出棉田管理技术意见如下:

据棉花生育动态监测点反馈数据显示,今年地区棉花生长总体发育缓慢,棉花生育进程较历年推迟3~4天,当前棉田管理目标是:保蕾增蕾促花,稳住伏桃、争结秋桃、保铃增铃、防旺长早衰。

一、合理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沟灌棉田要根据土壤墒情和棉花长势确定灌水时间,长势偏旺或墒情较好的棉花适当推迟灌水时间;土壤墒情不足、出现明显旱象或长势偏弱棉花可酌情提前灌水。亩灌水量70方左右,严防大水漫灌,以保证棉田湿润为核心、衔接好二水和三水。

滴灌棉田滴水时间及滴水量根据棉花的长势长相、天气情况、土壤墒情而定,对沙性土、土壤墒情不足、棉株长势偏弱的棉花可适当提前滴水,每亩20~25方为宜;对长势过旺及墒情较好的棉花可酌情推迟滴水时间,抑制棉花过旺生长,每亩15~20方为宜。

棉花生长进入关键阶段,田管工作需全面加强

二、加强施肥管理,统筹随水追肥。

沟灌棉田需结合灌水追施花铃肥,未灌头水的棉田头水前进行揭膜、开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或施用棉花专用肥20~25公斤,长势明显偏弱的,加强叶面施肥,可适量增加追肥量。

滴灌棉田要根据棉花生长发育各阶段需肥规律及长势长相,采用随水滴肥,全生育期滴肥5~6次,第2~7次滴水时进行,初花期和盛花期滴肥量应适当加大。推荐使用棉花滴灌肥,前期选用高氮滴灌肥,中后期选用高磷高钾滴灌肥。滴肥时,应先滴1小时清水,再根据每次滴灌面积折算成肥料总量加入施肥灌,滴完后再滴1小时清水。

棉花生长进入关键阶段,田管工作需全面加强

三、合理化控,塑造理想株型。

沟灌棉田头水前务必化控。生长偏旺的棉田,若条件不允许推迟灌水,则要在头水前4~5天化控,亩喷施缩节胺3~4g;有明显旱象或长势偏弱的棉田,可在头水后、能进地时及时化控,亩喷施缩节胺2~3g;生长正常的棉田,应在头水前2~3天化控,亩喷施缩节胺2~3g。

滴灌棉田化控要充分利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优势,视棉花长势,按照少量多次、均衡、适度原则科学加以调控。既要防止缩节胺用量过大造成节密偏短、叶层分布不合理,降低下层叶片透光率,又要防止缩节胺用量不足造成棉花株型松散,通透性差,郁蔽中空。正常生长棉田,可在滴水前2~3天进行化控,亩用缩节胺1~2g;水份充足、长势偏旺的棉田采取适当增加滴水前缩节胺用量或缩短下次化控间隔期的方法加以调控;受旱、供肥不足、长势偏弱的棉花要采取适当头水前移或延长化控间隔期的方法进行调控。

四、适时打顶,增加盖顶桃数量。

秋桃盖顶关键在于打顶时间,按照“技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针对今年我区棉花生育进程较历年同期推迟现状,棉花要适时打顶,将原来的纵向优势(顶端优势)向横向优势转移,促进顶部两台果技生长。长势较好的棉田在7月15日前完成打顶工作,陆地棉保留果枝8~10台,长绒棉13~15台;苗期受旱或化控过重、发育较晚、植株高度不足等后期长势较强的棉田,可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但陆地棉最晚不能超过7月20日,长绒棉不能超过7月25日;受雹灾重播或补种棉田,可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但可迟不宜晚于7月25日。

打顶后5—7天,亩用缩节胺5—7g进行喷施,控制营养生长。长势较强的棉田,可适当早喷;长势较弱的棉田,应在打顶后7天喷,以利于顶部果枝伸展,促进多结铃、结大铃。棉株下部油条丛生、田间荫蔽较重的棉田,及早动手整枝,剪去油条和无效果枝,改善田间光照条件,保持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

棉花生长进入关键阶段,田管工作需全面加强

五、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防治病虫害。

花铃期要重点加强对棉蚜、棉铃虫、棉花叶螨及棉花枯萎病进行监测调查,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坚决禁止盲目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要采取点片发生、点片防治的策略防治病虫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