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發怒大罵拍片醫生無醫德!頻頻醫患事件背後,我們該思考什麼

患者发怒大骂拍片医生无医德!频频医患事件背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患者发怒大骂拍片医生无医德!频频医患事件背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不同職業,由於擔負的任務、職務的對象、工作的手段、活動的條件和應盡的責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識、習慣傳統和行為準則。醫德就是從醫療衛生這一職業特點中引申出來的道德規範要求,它主要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三方面的關係。

近日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的“辭職信”走紅了網絡,起因是:老師將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面,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有家長聲稱要老師登門道歉,否則要告到教體局去。老師表示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申請辭職。

患者发怒大骂拍片医生无医德!频频医患事件背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患者发怒大骂拍片医生无医德!频频医患事件背后,我们该思考什么患者发怒大骂拍片医生无医德!频频医患事件背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這樣尷尬而似曾相識的局面讓我不得不聯繫到我們的醫療行業中:看手機被開除公職,休息時間打麻將被通報批評,不管什麼原因被投訴就遭到處罰,只要服務態度不好就讓上門道歉,警察旁邊看著患者對醫生遊街打罵,甚至有些官員表示患者的情緒發洩需要理解……諸如此類的事件簡直是罄竹難書啊!

向來醫生和教師是放在同等的地位來比較的,醫生救助身體,教師鑄就靈魂!而如今尷尬的境遇亦是如此的相似與雷同!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而面對如今處處弘揚師德和醫德時,我認為弘揚的前提是——守住法律的底線才是最為重要的!

記得在三年前的時候,我們還用的是那種老式的X線光機,拍片是需要裝底片,拍完以後通過顯影液、清水、定影液、清水沖洗的方式。一個鄉衛生院還能在公共衛生的大浪潮下,始終堅持開展這項不掙錢但對周邊百姓的外傷來說具有很大診療意義的項目已經難能可貴了!而這項業務在我們衛生院的開展,還得到了周邊群眾的認可,雖說與現在二級或三級醫院的拍片人流量相比而言微乎其微了,但對於一個只有兩萬人的鄉鎮而言,一年三千左右的人次量已經是一個很客觀的數字了。

設備簡陋,條件艱苦,但就常規診療而言,骨骼系統和胸片的診斷準確率還是很客觀的,而對於常年勞苦的農村人來說,拍腰椎正側位片更是X線機的常規工作。

恰恰就在5月的一天,一個大約五十多歲的老人在女兒的陪伴下來做腰部X線片。腰椎正側位是需要兩張10*12的片子,而因設備和技術的問題,廢片是避免不了的。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都是先拍一張,然後去顯影液裡泡,大概有一分多鐘也就顯影了,而後過清水,泡定影液裡面就可以去拍第二張了。

恰恰就在這個時間段,患者的女兒發怒了,“將人放在床上沒人管,這麼冷的地方感冒了怎麼辦?還有沒有一點醫德?”

當時,我就生氣了,回了句,“這裡就這種條件,拍不拍?如果不拍就出去。”就是這句話,點了火藥桶了,患者女兒又是投訴,又要找記者曝光!最後我也只能是在院長書記的權威下低頭認錯,賠禮道歉!不但免了拍片的費用,還在內部罰款處理了我!

這還不算什麼!比我更委屈的是我們的婦幼專幹。

一名女士和她老公在某趟列車上工作,因為時常跑外地,她就把孩子留給了父母,但新疆那邊入學時對婦幼保健手冊和預防接種證的查驗比較嚴格,所以她自己也比較重視。

某次她帶孩子來做婦幼保健,因為有關係沒有去婦保科,直接去了院長辦公室,然後院長就領著她到了婦保科,但我們的婦幼專幹仍按常規做了婦幼保健,沒有給她帶來任何便捷。

沒想到,下午我們的這位婦保專幹卻因為服務態度不好被投訴到了衛生局。雖然事情的經過院長也都瞭解,但最後的結果依舊是這位婦幼專幹賠禮道歉,而且被院內罰款、處罰!

莫名其妙的“投訴”經過與開始提到的老師新聞何其相似,只是我們少了寫下辭職信離開的勇氣,或者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被扣上“醫生必須服務態度好”這個大帽子,變得麻木而遲鈍了!

網上流行這樣的一個段子:

老師問小紅:你長大以後準備做什麼?

小紅:我要當醫生,為人民治病。

老師問小強:你長大準備幹什麼呢?

小強:我要當老師,為人民服務。

老師接著問小明:你呢?

小明:我要當人民,讓小紅和小強為我服務……

這雖然只是一個段子,可是我卻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從什麼時候開始,醫生和老師不再是人民當中的一份子了?

面對“服務態度”的指責,我們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即使有機會我們也是有口莫辯,只是因為我們戴著“醫德”和“師德”的大帽子!

醫生該怎麼面對病人?

瞭解病人需要什麼

病人希望有一種針對他這個個體的專門的服務,起碼在面對他(病人)的時候,要求你全神貫注、不想其他(包括其他病人),要求你專心致志地為他診斷治療。首先要認真聽取病人的感受、主訴。任何顧此而言彼,東張西望,坐不下來的醫生都是病人最反感的;給病人快捷而準確的診斷,儘可能減少各種檢查的時間,幾天或一個星期的等待,對於心急如焚的病人來說是度日如年的無可奈何。病人希望快刀斬亂麻,藥到病除。儘管不少疾病對醫生是一種苛求,但病人是極為需要的。哪個醫院、哪位醫生能做到這點,他會為你揚名的。醫院的好壞,醫生的優劣,很大的成份在於此點。這是醫家最為重要的品質和素質。把病人當親人,甚於自己的衣食父母,善於和病人交朋友(不是為了醫生個人的目的),讓病人信任你,依賴你,敢於託付給你。因為病人有知情權,所以醫生要向病人通報病情和診治措施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調動病人主觀的抗病能力和配合醫療的自覺性。

為病人服務切忌

在行醫的過程中,依然是“以我為中心”,不去體會病人的心理、困難和痛苦。輕者,病人對你的態度不滿意,重者,則可能影響整個醫療的效果。對於病人,切忌“冷推硬頂”;一味地認為社會輿論對醫療行業太不公正,指責太多,體貼關心太少,因而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自律性;受到誤解或委屈不能正確對待,而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對工作、對領導的不滿向病人身上發洩;工作人員內部的矛盾,上下級之間的矛盾隨意暴露給病人,甚至醫療診斷中的分歧意見向病人或家屬散佈,不做補臺工作,而是拆臺;把個人在某些方面(假如在家中和家人吵架)的憤怒帶到為病人的診治活動中去。

為病人服務切記

在與病人的交流中,說好每一句話。要知道,病人對於醫生的話是聽得非常認真的。儘量使病人理解自己的疾病,應該施加的治療。這是一門藝術和學問,並不是每一個醫生(護士)都能做好的。病人有時有意見僅僅是你多說一句話和說好一句話的問題,說話時的態度至關重要。態度是一種外表,感受是來自於內心。良好的態度,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善良的心地。“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用語要規範,修養良好的人說話講藝術,讓人愛聽,易於接受。但有些人修養稍差,說話“沒有把門的”,這時規範一些常用的行業用語,也是必要的。現在的北京口語中,“沒事兒”的應用頻率相當高,只要稍加註意,幾乎處處聽得到這句“口頭禪”。但在醫生、護士們與病人或家屬的交談中,不要什麼都“沒事兒”,這就不是規範的用語,說者可能是好意安慰,有時可能帶來嚴重的誤解。

讓病人信任你

讓你的病人信任於你,這是對病人的一種良好的精神治療。

病人信任你,他就能安下心來接受你的檢查和治療,有時是要忍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委屈和肉體之苦的。你在病人的心目中應該是高尚的、純潔的、優秀的、可以信賴的。要想得到病人的信任,首先是儀表要讓人感到端莊、利落。如果頭髮凌亂,衣冠不整,髒兮兮,病人怎麼也信任不起來。另外,談吐態度和藹,有條不紊,熱情而又不失分寸,都會從外表給病人一種良好的感覺,讓他很容易與你溝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技術是否過硬,你的醫術是否高明。這就需要醫生(護士)全身心地投身醫學事業,不斷地積累經驗,善於學習,勇於創新,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處理好病人的投訴

當今的人們,對自己的權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生怕受到損害。也有個別人利用所謂“維權”來達到自己個人目的。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事故的定性、分級、醫療事故的鑑定和處理程序做了重大的調整,取消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的劃分。如何處理好病人的每一件投訴,雖然是大傷腦筋的事,但也一定要認真地、妥善地處理好。這是一件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也是關係病人(家屬)切身利益的事情,更是一個醫院、一名醫生名譽的大事。重要的投訴,要由院長、主管院長親自抓,認真聽取、分析投訴的內容,瞭解事實真相,按國家的有關法規去做好處理工作。重要的是醫務人員要大力強化法律意識,要知法懂法,用法律去保護病人的利益,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的利益。其實,病人和醫生是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共同面對的敵人應是疾病,是瘟神。因此,戰友應該團結起來戰勝共同的敵人,應該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團結一致,消除疑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