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差点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历史课本没有写

二战时期的轴心国集团,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的,三个国家于1940年9月27日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史称“三国轴心”。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联曾一度同意加入轴心国,组建“四国同盟”,对于这段历史,历史书上并没有涉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件事还得从1939年说起,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德国与苏联的关系急剧升温,两国联手瓜分波兰,苏联还向的德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资源。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德国开始倾向于与苏联结盟,。于是在1940年10月,希特勒通过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

苏联差点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历史课本没有写

希特勒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1940年11月12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抵达柏林,表面上是与德国进行经贸方面的谈判,但实际上他是与德国来商谈“四国同盟”问题的。11月15日,里宾特洛甫向莫洛托夫提交了德国拟定的“四国同盟案”。莫洛托夫在看过草案后,提出苏联同意加入军事同盟,但他们是有条件的:

第一,德军必须从芬兰撤出;第二,苏联在黑海的权益得到保证,可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建立军事基地,必须承认苏联对保加利亚的领有权;第三,承认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巴库以南地区为苏联领土要求的中心;第四,日本出让他在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矿、石油的权利。

苏联差点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历史课本没有写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莫洛托夫

简而言之,苏联的要求就是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土耳其,以及波斯湾地区,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对此希特勒非常不满,因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土耳其这些国家都受到德国的影响。希特勒建立“四国同盟的”初衷是把苏联引向南亚、西亚。

莫洛托夫离开柏林前,里宾特洛甫给了他一封写给斯大林的信。该信件的大致内容,还是希望苏联加入轴心国,组建四国同盟,在并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四国的势力范围。之后苏联当局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在11月26日召见了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初步表态同意接受德国的“四国同盟草案”。

苏联差点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历史课本没有写

莫洛托夫检阅德国军队

但是苏联仍然没有忘了提出自己的条件,条件就是上面说的那四条。但是这样的条件是德国、日本所不能接受的,特别在德国看来,巴尔干半岛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如今苏联也想插手,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德国方面对苏联的态度十分冷态,没有回复苏联,两国结盟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双方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所以“四国同盟”没有最终实现,不过这段历史却被鲜为人知。苏德结盟谈判失败后,希特勒意识到他与苏联的矛盾是不可调和,于是下定决心想要彻底解决苏联,于是秘密制定“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想用武力征服苏联,从而引发苏德战争。

参考资料:1.《齐亚诺日记》;2.《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演进述考》;《“四国同盟”的幻想和希特勒对苏外交策略》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