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春困”吃什麼

氣候日漸轉暖,很多人會感到睏倦、疲乏、沒精打采、昏昏欲睡,還有人出現失眠、頭暈、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現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據各地媒體報道,近年來受“春困”所擾的人群正悄悄擴大,而且在“白領”中尤其明顯。“春困”其實是亞健康的一種信號,提示身體出現了肺陰虛、肺燥熱、溼痰、肝陽上亢、腎陰虛等不良“信號”。

按中醫理論,冬天應該養藏,如沒做好,沒給春天打好基礎,萬物生髮的春季,人的陽氣相對不足而導致精神不佳,睏意頻至。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然而現在人總是處於生活節奏很緊張狀態,不可能按季節調整作息時間表,所以春困症候群越來越明顯。

傳統醫學認為,解決春困的關鍵是要補充陽氣。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大棗和山藥。南瓜、土豆、白薯、芋頭,都是補脾的。少吃羊肉等溫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類、火鍋等熱性食物。韭菜偏溫,補陽,陽氣虛的人,容易犯困犯懶的,不想動的人,可多吃些韭菜。

春天最合適吃什麼?

(1)紅棗等養脾甜食: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2)蜂蜜: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3)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

(4)韭菜: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5)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嚐鮮無不道春筍”之說。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6)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7)菠菜: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

春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8)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春季如何養肝?

1、保持開朗多微笑

儘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在中醫裡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轄範圍的自律神經出了問題,一般會用龍膽瀉肝湯來平熄肝火。

通過發洩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經常回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也會增加腦內啡呔的分泌,使你身心愉悅。

2、適當注意飲食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溫上升,溫補藥反而會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糖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可用黃芪、人參(白參)、茯苓燉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須或西洋參。

3、注意保暖

儘管天氣回暖,保暖還是很重要。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子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於減穿衣服。

4、適度鍛鍊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起早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

練習氣功,則可以緩和神經肌肉,平衡自律神經系統。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關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地,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

5、體驗春季新感受

旅遊是一個方法,找三五好友郊遊踏青,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復甦。在美國鄉村,習慣在春天採集新鮮的檸檬,泡成一大壺蜂蜜檸檬汁,作為淨化身體的飲品。檸檬中的類黃酮可以幫助身體減緩過敏反應,防止病毒入侵。也可以買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風信子回家,將春天的信息帶入室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