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恒生電子

1、入選理由:國內Fintech龍頭

1995年,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杭州,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中國領先的金融軟件和網絡服務供應商。

恆生聚焦於財富資產管理,致力於為證券、期貨、基金、信託、保險、銀行、交易所、私募等機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和服務,為個人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工具

2017年,公司發佈人工智能戰略,推出八大人工智能產品,推動智能金融應用的落地與實踐。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2、業績突破瓶頸:業務全面佈局,持續發力Fintech

恆生電子主要業務為國內的金融機構提供軟件產品和服務以及金融數據業務,為個人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工具等。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

傳統業務是指向金融客戶銷售軟件產品,收入主要來源是軟件產品的銷售以及相關服務費用;

創新業務是指利用雲計算和互聯網,向金融客戶提供IT及託管服務等,收入主要來源是IT管理服務和運營費用。

恆生電子業務及2.0創新業務全面佈局如圖1所示。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2017年,恆生電子繼續在Fintech行業發力,以主營業務投資/併購為核心,通過控股子公司、金融科技生態圈投資、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方式投資收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優化公司的戰略佈局

2017年,恆生電子還投資了擅長智能投顧產品的商智神州(北京)軟件有限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洲際控股投資了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symbiont公司,收購了大智慧(香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

2017年,創新業務子公司雲毅、雲英、雲融都完成了融資;新設立了智股、鯨騰等創新業務子公司,分別開展面向個人C端的金融服務和金融公共基礎服務、開放平臺等業務。

2017年恆生電子整體業務保持繼續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6億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22.8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4.71億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2,476.18%,如圖2、圖3所示。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3、成長可期: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創造廣闊需求

首先,金融科技投資金額再創新高。2017年是投資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投資金額創紀錄的一年。據統計,2017年全球累計發生投融資事件1128筆,金額總計166億美元,融資數量和總金額雙雙新高,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

其次,2017年,區塊鏈技術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區塊鏈技術被認為在價值儲存、交易流程和支付等領域中具有相應的應用空間,但目前該技術從全球範圍內看,依然處於起步階段。

同時,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正在迅速推廣。據統計,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投融資事件超200起,總融資金額超40億美元。

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已經被初步運用於金融行業之中,用來取代某些重複性勞動較強的初級工作。總體而言,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前景遠大,目前正處於不斷髮展的階段。

再次,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需求廣闊。2017年11月17日央行主導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資管新規核心旨在規範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

恆生將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提前做好產品線的佈局。隨著金融監管的持續升級,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合規、風險管理需求不斷湧現,未來可能利用領先金融科技解決系統性風險管控問題。

4、同行對比:產品技術領先、品牌影響力強、創新能力出眾

第一,恆生電子產品技術領先。恆生的產品一直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公司在券商的核心交易系統、資管的投資管理系統、銀行的綜合理財系統、以及金融機構的TA系統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

第二,恆生電子品牌影響力強。金融科技行業本身的壁壘相對較高,護城河比較寬,新進入競爭者較少,並且加上公司20多年的持續經營,獲得了對客戶業務的認知以及積累了能提供全面、複雜的客戶服務能力,使得客戶對於公司產品的用戶黏度較高。2017年恆生電子入選IDCChinaFintechPioneerTop25第10名。

第三,恆生電子創新能力出眾。公司不斷充實行業尖端人才,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研發體系和團隊。公司2017年的研發投入費用總計12.9億元人民幣,佔營業收入48.48%。2017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4234人,佔公司總人數比為62.3%。公司不管是研發人員數量還是研發費用投入均在業內處於領先水平,保證了恆生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如圖4、圖5所示。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技術讓金融變簡單:恆生電子

【敦智觀點】

資管新規開啟廣闊市場空間 2018年3月,資管新規獲批通過,金融IT將隨同步迎來大規模更新與新建。據測算,資管新規有望新增約26.3—47.8億元市場空間,將在18、19年逐步釋放。

恆生電子作為金融IT領域的龍頭,已深耕市場逾20年,產品全面佈局,在產品技術、品牌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很好地符合資管新規的IT改造需求,公司將受益於資管新規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