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公司│恒生電子:配資折戟,可否擁「鏈」重生?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115篇原創作品

粒·公司│恆生電子:配資折戟,可否擁“鏈”重生?

算力說

恆生電子攜其配資業務,在2014-2015年間的A股牛市中名聲大噪,但隨著股災的降臨,該公司又被指責為股災肇因,並受到監管處罰。事後恆生電子剝離了高風險配資業務,但由於及時引入區塊鏈技術,沒有讓公司業務陷入困境。2016年開始,恆生電子嘗試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聯盟鏈數字票據系統,並頗有小成,未來有望進一步向創新業務方向傾斜。

上市公司蹭區塊鏈熱度導致股價大漲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而監管層也是越來越嚴厲:就在7月17號,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別對中南建設和遊久遊戲發出監管函,就其信息披露眾有關區塊鏈佈局信息不真實發布發出警告,並稱對公司董秘予以監管關注。

然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並非是蹭熱度,他們早早對區塊鏈做了佈局,並應用到實際的業務中,比如之前曾經報道的網絡科技公司二三四五。

而比二三四五更早佈局區塊鏈領域的是另一家做金融IT服務的公司恆生電子。

2014年,馬雲間接入股恆生電子,而就在同年,恆生電子開始涉及區塊鏈技術。

2014年,在這個年份大部分人還不知道比特幣是什麼,更不要說區塊鏈了,恆生電子可謂是有先見之明。

經過四年,恆生電子開闢了一條獨特的區塊鏈發展路線,併成為創新業務中的重要一環。

譭譽參半

恆生電子成立於1995年,經過八年的發展,2003年正式登錄A股市場,並長期被業界稱為“隱秘王者”。

公司業務包括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兩大部分,2017二者佔比分別為84%、16%。公司傳統業務產品在多個領域市場佔有率位於全國第一;其中,在基金、信託、銀行等領域佔比高達75%至85%。

2017年和2018年Q1,公司總體增長穩健,總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2.85%、20.29%,2018Q1,受益於銀行與證券IT投入回升,公司經紀業務收入達1.03億元,同比增34.78%,銀行業務收入0.44億元,同比增長28.26%;創新業務業績爆發,同比增長66.22%,連續兩年保持高增長。

儘管業績保持良好增長,但真正讓恆生電子“名聲大噪”的是2015年股災爆發後監管層清理“配資”。彼時,A股經歷持續暴跌,市場一度將大盤做空與暴跌的“元兇”歸咎於恆生電子旗下產品HOMS系統的混亂。

2016年11月25日,證監會披露對恆生電子旗下恆生網絡的處罰決定,沒收恆生網絡違法所得約1.0986億元,並處以約3.296億元罰款;對責任人恆生電子總裁劉曙峰、執行總裁官曉嵐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合計罰款約4.4億。

然而到了2018年,恆生網絡仍然無法繳清這筆罰款,並處於破產的邊緣。

3月10日,恆生電子發佈公告,旗下子公司恆生網絡的銀行存款被凍結劃撥,目前恆生網絡已無法正常持續運營,處於淨資產不足以償付罰沒款的狀態。

截至2018年3月9日,恆生網絡已繳付《行政處罰決定書》所涉罰沒款2265萬元,尚未繳付約4.17億元,貨幣資金餘額約為49.73萬元(未經審計),截至2017年末淨資產金額約為-4.21 億元。

然而恆生電子主動與子公司進行了切割,“是因為不想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尚未支付的4.21億元罰款有恆生電子來承擔的話,那麼恆生電子作為上市公司肯定業績暴跌,直接影響股價。”一位接近恆生電子的匿名人士表示。

既然無法繳清罰單,又無法維持正常經營,恆生電子只能選擇將恆生網絡破產。

另闢蹊徑

一條路被堵死並未讓恆生電子陷入困境——它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這條路就是該公司早年佈下的區塊鏈。

恆生電子研發出了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恆生金融級聯盟許可鏈技術平臺HSL(Hundsun Shared Ledger)”,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聯盟治理、業務自定義、智能合約和隱私保護等功能,使其更適合金融行業,能提供高可用的安全基礎鏈和易操作的聯盟治理工具,為機構間快速業務協同提供基礎解決方案。

基於恆生HSL,恆生電子的整體區塊鏈佈局集中在兩個方面:聚焦業務聯盟和尋求切實有需要的業務切入場景。

2016年,恆生電子參與發起恆生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搭建基於聯盟鏈的數字票據系統。算力智庫走訪瞭解到,基於服務眾多細分金融領域的背景和需要,恆生電子構建了較有特色的“分層多鏈”金融聯盟鏈模型。

所謂“分層”指將未來金融基礎設施劃分為三層架構,包括核心信任層(為整個金融聯盟鏈提供系統和業務支撐,包括會員管理、證書管理、節點管理、智能合約升級管理等)、業務協作層(可支持多條安全隔離的業務鏈)和應用層(與金融機構的現有金融應用系統打通)。

“多鏈”則是將不同業務分不同鏈(且同一業務可繼續細分),但基礎鏈相同(記錄基礎信息,保證不可篡改),能同時解決傳統金融的效率和信任問題。

2016年,恆生電子投資了用於發行和交易區塊鏈智能證券的華爾街智能合約平臺Symbiont。Symbiont專注於私募股權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其通過對接工商機構讓目標公司所有信息從註冊時即上鍊,則公司在上市之前不再需要通過繁瑣的程序和高昂的投行審查費用。

攜手Symbiont,恆生電子瞄準了數字票據之外的更多金融應用場景,重點之一為場外業務,其涉及手工環節較多,對傳統IT依賴較少。

基於場外業務恆生電子落地了以下應用:2017年,恆生研究院主導完成基於區塊鏈的私募股權系統原型驗證系統,完成FTCU範太鏈的發佈。

2018年6月8日,恆生電子聯合天津金融資產交易落地了全國首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智能合約產品,成功地解決了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流程複雜、成本較高等痛點。

擁“鏈”重生?

恆生電子在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建立了覆蓋面廣泛的金融IT服務生態圈。其中,最主要的傳統業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營模式。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分別提供針對經紀業務、資管業務、財富業務、交易所業務、銀行業務等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儘管遭受到監管處罰,使其業務和聲譽受到嚴重衝擊,一度出現低迷和滯漲,但是由於金融IT需求持續旺盛,行業處於景氣週期,總體來說公司總營收與非母淨利潤還是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

恆生電子的區塊鏈佈局實際上是為其發展提供一種新思路,能讓其現有的業務和服務的客戶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生態,都納入其聯盟鏈中,解決傳統金融服務中的效率和信任問題。

也就是說,恆生電子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個金融IT服務商,而是鏈接各方的聯盟主。在鏈上,各業務都可以實現聯盟化治理,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和真實性,利用智能合約,能大大節省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據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未來公司將在傳統金融IT領域持續領先,在 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投入也將轉化為產品及市場競爭優勢。

未來恆生電子的業務重心將進一步傾斜到創新業務板塊,而區塊鏈作為其創新業務中重要的一環,將對恆生電子未來的業務佈局產生重要影響。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