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作者 | 古哥

排版 | 小林同學


本文主要內容是:

恆生電子的配置報告


企業概況/100.83元/2020.3.5

行業

計算機

總市值(億元)

825

大股東/持股

杭州恆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20.72%

流通 A 股市值(億元)

825

實際控制人

馬雲

每股淨資產(元)

4.74元

總股本(百萬股)

803

資產負債率(%)

39.48%

流通 A 股(百萬股)

803

公司網址

www.hundsun.com

個人觀點:

一、國內金融 IT 絕對龍頭,業務壁壘堅實:恆生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金融 IT 企業之一,專注於服務各類金融機構,是國內金融 IT 領域的絕對龍頭。公司高度重視研發,財務指標優異,戰略極具前瞻性,具有明顯的卡位優勢,在證券、基金、銀行理財等多個細分市場佔據很高的市場份額,是 A 股中規模居前的大型 IT 企業。2014 年,螞蟻金服入股,公司納入阿里系,這對其企業治理、戰略制定、技術業務發展等應形成一定幫助。


二、具備“全牌照”業務能力,創新前沿佈局領先:恆生業務線齊備,客戶廣泛覆蓋證券、期貨、基金、信託、保險、銀行、交易所、私募等各類金融機構,是國內唯一的“全牌照”金融 IT 供應商。

三、恆生推動核心產品雲架構轉型,順應金融上雲需求。不少創新業務雲化部署後,恆生以 UF3.0、O45 等核心產品為代表的全新分佈式架構轉型正在落地推進中。這也正順應了金融機構面對海量交易的突發性、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上雲的需求。混合雲成為主流趨勢,專有云聚焦高性能部署和運營,解決內部資源穩健可控,而公有云支撐敏態業務研發,保證快速迭代和與外部的連接性。

四、資本市場變革助力近年成長,長期發展空間充裕:2018 年以來,國內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進程明顯提速。對於 2020 年,源自科創板、資管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創業板註冊制、新三板改革、MOM 推出、期權品類擴容等的 IT 需求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外資入華也引入新客源;金融科技亦有望迎來拐點,打開長期成長空間。更為長遠的看,中國金融市場仍遠未成熟,龐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必將帶動大資管行業持續發展,這是恆生長期成長的根本動力。


1

國內金融IT絕對龍頭

護城河深厚


1.1 聚焦 B 端金融 IT,為阿里繫上市公司


恆生電子成立於 1995 年,2003 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國內成立最早的金融 IT 企業之一。自成立以來,恆生始終聚焦於B 端金融軟件和網絡服務,致力於服務各類金融機構。2015 年,螞蟻金服增資恆生旗下C 端基金銷售服務公司數米基金後(恆生未增資,持股比例自 64%降至 24.1%,從而出表),公司在戰略層面更為聚焦 B 端主業。反映到財務指標中,恆生非金融業務(如智能交通等業務)收入佔比自 2014 年 7.1%降至 2019Q3 約 2.5%,整體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總部位於杭州,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各大城市及中國香港、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在 經營理念方面,公司強調以技術服務為核心向金融機構賦能,驅動金融機構創新發展。憑藉優質的 產品與服務,恆生獲得了金融機構客戶的普遍認可,並收穫了諸多榮譽。2019 年 9 月,恆生連續 12 年入選 IDC FinTech 全球百強,排名第 43 位,獲史上最高名次。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電子所獲殊榮

隨著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張,恆生的員工數量大幅增長,自 2011 年不足 3000 人增至 2018 年超 7000 人,在國內軟件企業中已位居前列。2019年Q3營業收入居於軟件行業第11名,淨利潤居於軟件開發行業第二名。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2014 年,浙江融信通過收購控股股東恆生集團 100%股權入股恆生電子,因浙江融信為螞蟻金服全 資子公司,恆生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馬雲,正式納入阿里系版圖。螞蟻金服入股可從側面表明 B 端金融 IT 業務的高壁壘以及恆生強勁的市場競爭力。2019 年,浙江融信將其持有恆生集團 100%股權轉讓於螞蟻金服,股權結構變更為螞蟻金服直接持股恆生集團。近年,除控股股東恆生集團持股 20.72%外,恆生其他股東持股份額較為分散,均未超過 5%,股權結構明晰。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電子股權機構變化


螞蟻入股後,恆生在經營層面繼續保持獨立性,作為獨立金融 IT 廠商服務各類金融機構。兩者聯姻應在以下方面產生了協同效應:1)在戰略層面,螞蟻入股促使恆生更為聚焦 B 端主業,如數米基金控制權轉移至螞蟻金服應是此類效應的體現;2)在技術層面,阿里系企業在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方面或對恆生提供支持,恆生在金融應用軟件方面反哺阿里系生態;3)在業務層面,兩者在金融雲服務、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方向存在明顯的協同性,通過合作共同輸出產品或服務。

恆生電子與阿里系協同成果

2019年5月

恆生電子聯合螞蟻金服、阿里雲發佈新一代分佈式服務開發平臺JRES3.0 powered by Ant,集成螞蟻計入、阿里雲在互聯網運營及虛擬化技術等方面優勢,提供企業級應用開發套件,助力金融機構建“大中臺、小應用”的組織機制和業務平臺。

2019年8月

發佈恆生數據中臺Powered by Alibaba Cloud,集成阿里雲新一代自動化數據資產構建與管理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一體化的數據中臺解決方案,包括一體化的平臺建設、數據治理和大數據AI應用。

2019年12月

與阿里雲聯合發佈NewCloud金融領域雲解決方案,遵循雲原生思想,laaS層屏蔽底層硬件複雜性,Pass層提供容器、微服務、分佈式、監控、API市場等雲技術技術服務能力,對金融模型進行抽象,提供低代碼的應用開發平臺。

1.2 研發收入比高,構建堅固的護城河

作為以技術和產品作為核心驅動力的軟件企業,恆生十分注重研發。公司研發體系分為三層: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在人力、財力投入方面體現明顯。多年以來,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佔比基本保持在 60%左右,且近年呈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2018 年增至近 65%;相應的,“研發投入/營業收入”基本維持在 40%以上,2016-2018 年指標數值明顯高於 2015 年之前。可以看到,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所提升。值的一提的是,公司各年的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從無資本化部分,在研發方面的會計處理始終遵循保守謹慎原則。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電子研發投入/營業收入比


在多年持續高強度研發的支撐下,恆生逐步成為國內產品化程度最高的軟件公司之一。反映到財務指標上,2019年Q3毛利率增至近年 95%以上,且現金流充足。恆生 2007 年至今的 ROE 基本維持在 20%左右或以上的較高水平,展現出良好、穩定的盈利能力,僅在 2016 年因 HOMS 相關鉅額罰款計提,致使幾無利潤。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電子持續的高研發投入轉化為領先的技術和產品,這種基於研發構築的優勢是公司的核心壁壘。而且金融行業對IT系統要求高,用戶粘性較強,對價格敏感性較差,這使得恆生在商業邏輯層面形成難以超越的卡位優勢,即高研發投入——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客戶認可帶來收入增長利潤率增高——高投入研發的正反饋循環。憑藉產品技術優勢以及多年的穩定經營,恆生已成為國內金融IT市場絕對龍頭尤其在資 本市場 IT 領域具有壓倒性優勢。以核心產品市佔率衡量,恆生系統在證券公司中佔據半壁江山,在 場外交易所中份額近 6 成,在期貨公司中佔比約 1/3,在銀行理財業務中佔比 7 成,在基金、保險投 資、信託投資業務中的市場份額更是均在 8 成以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2

具備“全牌照”業務能力 具有綜合能力優勢


恆生業務線齊備,客戶廣泛覆蓋證券、期貨、基金、信託、保險、銀行、交易所、私募等各類金融 機構,是國內唯一的“全牌照”金融 IT 供應商。得益於此,其綜合能力能夠更好滿足客戶的業務創新需求。公司各類產品中,集中交易系統(如 UF3.0)、投資交易系統(如 O45)、基金登記過戶系統(如 TA5.0)是最為核心的三大產品,其他重要的產品包括綜合理 財系統、估值系統、Oplus 證券投資系統、PBOX 專業投資交易服務系統等。


恆生電子各類金融產品及方案

行業

典型產品及解決方案

證券

零售經紀業務解決方案、機構經紀業務解決方案、場外櫃檯市場解決方案、證券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海外市場解決方案、互聯網金融解決方案、資贏家系列產品、做市商整體解決方案

期貨

期貨綜合業務運營平臺、期貨極速交易系統、期貨統一賬戶系統、期貨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第三方基金銷售整體解決方案

銀行

綜合理財產品線、財資管理產品線、票據業務產品線、資產管理產品線、存管監管產品線、網絡金融產品線、支付結算產品線、應用集成產品線、運營外包、微金融雲

基金

專戶子公司解決方案、公募業務解決方案、投顧服務解決方案、互聯網金融業務解決方案、投資管理平臺、產品募集平臺、客戶服務及營銷服務平臺、第三方基 金銷售整體解決方案

信託

綜合管理平臺、信託 TA 系統、資產估值和會計核算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資金清算系統、營銷服務平臺、風險管理平臺、監管報送平臺

保險

投資一體化平臺、產品募集平臺、公募業務解決方案、第三方基金銷售整體解決方案

交易所

交易場所業務、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金控類企業集團業務、地方金融基礎設施業務、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

私募

OPLUS 投資管理平臺、i 私募平臺、估值核算和登記過戶系統、PBOX 專業投資交易服務系統、CBS 私募綜合業務管理平臺

恆生的傳統業務基於產品化思維,主要聚焦於產品類與通道類的產品線。與此不同的是,創新業務以互聯網平臺為依託,針對互聯網創新業務的發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具有很強的創業屬性,恆生主要以控股子公司的形式開展此類業務。同時,為了加強創新業務子公司員工的激勵力度,公司制定了《核心員工入股“創新業務子公司”投資與管理辦法》,鼓勵創新業務子公司的管理團隊及核心骨幹參與 相應的員工持股計劃,形成更緊密的利益捆綁。目前,恆生旗下共有十餘家創新業務子公司,客戶覆蓋銀行、證券、財富管理、交易所、私募等金 融機構,亦有少量 C 端業務,產品及服務內容涵蓋交易或管理平臺系統、金融資訊、終端 APP、智能投顧、智能交易網絡、債券承銷發行等。其中,聚源數據、鯨騰網絡、恆雲科技收入規模佔比較高,恆雲科技由香港恆生網絡和艾雅斯資訊合併而成,定位於中國香港及海外業務的經營拓展。


創新業務整體發展狀況良好,在公司營收總額中的佔比不斷提升。2015 年,因牛市疊加旗下恆生網絡 HOMS 系統帶來的收入,創新業務收入增速高達 3 倍以上。不過,因 HOMS 系統停止運營,疊加股市大幅回落,2016 年創新業務營收規模萎縮過半。2017-2018 年,創新業務重新回到高速增長通道,連續兩年的收入增速均在 70%左右。2019 年前三季度,或主要受嚴監管影響,創新業務收入增長明顯放緩,同比增速僅為 14.3%,在營收中的佔比份額小幅提升至 16%。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創新業務規模、增速、佔比變化


3


恆生推動核心產品雲架構轉型

順應金融上雲需求


恆生剛剛邁入雲紅利期。由於安全、穩定等因素的謹慎要求,金融行業的上雲相比於其

它行業較慢,但在需求和技術變化的推動下,上雲的趨勢勢不可擋。作為金融領域的核心軟件服務商,恆生電子已啟動主要產品的雲轉型。雲化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預期未來更穩定的現金流以及降低客戶邊際消費門檻的增值服務打開了轉型軟件公司的估值和業務發展天花板,這些雲之於軟件企業的紅利,在恆生電子上才嶄露頭角。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恆生對雲計算技術佈局已久,旗下多個子公司開展互聯網創新業務,不少業務產品已經實現純公有云部署及訂閱付費模式。近幾年,公司已經開始推動 UF 系列、O 系列等核 心繫統產品的上雲,也於 2019 年 12 月正式對外發布了雲綜合解決方案。

恆生多個創新子公司已實現雲訂閱付費模式

創新子公司

主營業務

恆生聚源

國內最好的金融資訊與數據服務商之一,為超過 700 多家金融客戶包括券商、基金、保險、 信託、銀行、期貨等機構提供專業數據服務,同時公司正在積極探索佈局產業數據服務領域。資訊與數據服務大都訂閱收費。

大智慧(香港)

香港控股子公司,主要為香港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提供交易系統及結算

系統方案,以及為香港金融行業提供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賬戶、證券和期貨解決方案,也

為部分歐美客戶提供證券期貨軟件。相關軟件可實現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雲贏網絡

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提供產品運營和產品服務,包括行情、交易、資訊等基礎服務, 策略選股、策略交易、智能預警等策略服務,直播、組合計劃等投顧服務,及賬戶分析、用 戶中心、消息中心、積分中心等特色綜合服務。

可訂閱收費。

雲英網絡

提供財富管理創新領域的 IT 軟件服務業務,主要服務對象包括證券、基金、信託等傳統金 融機構及私募、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等。可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雲毅網絡

主要為資產管理機構、資管業務外包機構、託管機構、證券經紀商等客戶提供大資管領域的 創新類的 IT 平臺和服務,為客戶開拓創新業務提供技術支持。可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證投網絡

主要為私募等機構投資者提供平臺、軟件、運維等 IT 服務,主要產品有 Oplus 證券投資系 統、i 私募大數據平臺等。可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雲連網絡

致力於銀行大零售業務財富管理領域,提供從財富管理終端、財富規劃、銷售、登記過戶、 支付、資管、資產證券化整體解決方案和諮詢,

提供 SaaS 應用,以及提供金融產品交叉分 銷,運營能力輸出,代運營、牌照申請諮詢等增值服務。

智股網絡

致力於將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於股票智能投顧領域,推動 A 股市場股票智能投顧業務健康發展。公司旗下主要產品有智能炒股 APP“投資贏家”。訂閱收費模式。

鯨騰網絡

致力於優化提升包括行情、聚合支付、仿真、KYC(對客戶的審查)等金融公共基礎服務, 構建智能交易網絡、金融科技開放平臺,同時致力於 AI 基礎服務及區塊鏈聯盟運營等業務。可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芸擎網絡

主要從事非金融業務,聚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呼叫中心等民生服務領域,為客戶提供先 進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優質的服務。

雲永網絡

專注於為場外市場提供數據連接、數據管理、數據挖掘、數據監管等大數據業務服務及 IT 技術服務,對象包括場外交易中心、互聯網金融公司、各監管部門等。

可訂閱收費。

商智神州

面向各類金融機構提供基於人工智能的投顧業務。產品主要分為智能投顧、智能理財師、資產配置引擎、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家族信託。可訂閱收費。

雲紀網絡

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私募服務平臺 i 私募,主要涵蓋五大產品線:i 私募證券投資交易系統 (OPIUS)、i 私募運營通(CBS)、i 私募 FOF/MOM 投資管理系統、i 私募量化投資交易系統(PBOX)、i 私募個人專業交易系統(PTrade)。可 SaaS 化交付及訂閱收費。

New Cloud 解決方案的推出是恆生Online 戰略的重要一步。恆生 New Cloud 以證通行業雲或阿里雲等公/私有云為 IaaS 底層,聚焦在產品功能的微服務拆分和容器化改造,結合Jres3.0 和 GTN 平臺實現對客戶的 PaaS+SaaS 交付以及生態環境搭建,逐步推動產品架構向雲原生轉變。以 UF3.0、O45、理財 5.0、估值 5.0 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產品較之前系列部署和架構均產生了根本性變化。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New Cloud解決方案


恆生 Online 轉型為數據在線智能化鋪墊。2017 年,公司提出 4 個 Online 戰略:Move Online 是第一步,支持客戶的全面在線化升級;第二步是 Live Online,營造雲上金融務生態,成為客戶的技術賦能平臺;Think Online,保持平臺技術的領先型;Hundsun Online 是有效激勵員工積極性。核心系統產品的雲架構轉型是 Move Online 和 Live Online 的實質關鍵一步,為後續豐富智能化產品服務挖掘數據的價值打下了基礎。


恆生Online戰略

戰略

要點

概述

Move

Online

為客戶提供在

線的解決方案

將在大財富、大資管、大平臺、新經紀、新財資、新市場各個領域推進技術改造, 提供真正的支持在線的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支持行業的在線升級。

Live

Online

建設雲上的生

產環境和運營

體系

l SaaS:面向全市場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雲服務。

l GTN:連接各類金融機構,包括恆生解決方案客戶。

l 組件:依託恆生解決方案業務,通過 GTN 提供組件服務。

l 運營:在恆生的金融雲上,通過 13 家創新子公司,建立一個隨時、在線的運營

l 體系,並逐步搭建全行業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

Think

Online

建設恆生

iBrain

加大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研發

Hundsun

Online

堅實的企業平

臺支撐

l U+計劃: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

l 合夥人計劃:籌劃推出多層次的合夥人計劃,把公司建設成為在線的屬於員工的平臺


4

資本市場變革帶動需求增長

Fintech 打開長期空間


對於金融 IT 供應商,金融機構業務系統的功能流程調整以及數量擴大,均能為其帶來訂單。更具體的說,金融制度變化、金融產品增減、新興技術應用、金融機構數量增加和兼併、客戶差異化競爭衍生的個性化需求是金融 IT 主要的五大需求來源,是行業成長及週期波動的決定性因素。

金融 IT 需求的五大主要來源

金融產品的增加

金融產品的品類增加通常會帶來新的業務,從而可能產生新的系統建設、功能模塊添加或接口改 造對接的需求。例如,股指期貨的推出促使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添加相應的系統或模塊,基金公司等也需添加模塊、改造接口以接入開展業務。

金融制度的變化

金融制度變化可能改變交易規則或是創造新的市場,從而會衍生系統改造需求或系統/模塊新建 需求。典型如資管新規要求消除資金多層嵌套,相應系統必須修改,科創板的推出要求證券公司增添新的功能模塊以開展業務。

金融客戶的增加和兼併

金融客戶的增加或兼併衍生新的增量系統建設需求或是系統融合改造需求。例如,證券、基金公 司牌照擴容、數量增加,新設機構均有系統建設需求,證券公司兼併需要打通、改造雙方系統以實現IT 層面的融合。

IT技術發展帶來需求的增加

金融業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高,新興 IT 技術出現後,往往迅速應用於金融業務活動。例如,計 算機出現後,很早便開始在銀行會計系統中應用,當前流行的大數據分析技術也在風險控制與客戶 營銷活動中廣泛應用。

差異化競爭帶來的需求

金融機構經常會推出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用於區別競爭對手以獲得競爭優勢,這經常會衍生出新的 IT 需求。比如,銀行推出住房租賃綜合服務便需建立相應的 IT 系統平臺,HFT 策略基金為尋求更高交易速度,會在極速交易系統上作文章。

2018 年以來,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新一輪金融改革開始全面啟動,國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進 程也顯著加速,外資參與度不斷提高。受此帶動,儘管金融業近年盈利狀況不佳,但金融 IT 需求依然穩步增長,行業發展平穩。我們將近年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大致劃分為監管規則變化、資本市場改革、對外開放三類。


上述舉措中,科創板大部分系統改造需求在 2019 年集中釋放,應已為恆生帶來較為可觀的訂單。放眼 2020 年,科創板相關的部分買方需求仍將繼續釋放;資管新規過渡期至 2020 年底,隨著各資管行業細則明確,相應的 IT 改造或將高於 2018-2019 年;銀行理財子公司 2019 年開始陸續成立,相應的 IT 建設高峰至少可維持 2-3 年,2020 年訂單有望開始顯著放量;股指期權擴容及個股期權推出需要買方/賣方添加新模塊,本身可產生一定的訂單,更大的看點在於滬深 300 期權是 A 股最具代表性的股指,或將帶動更多機構開展期權業務,帶動系統新建訂單增加;新三板新設精選層,交易規則也有所調整,相應的模塊添加及系統改造需求應具有不錯的體量;創業板註冊制若如期推出以及 MOM 產品推開,也將產生一定的 IT 需求。


隨著金融市場開放方向明確,外資機構正在加速入華,由此產生的金融 IT 需求也應是 2020 年的重 要看點。例如,摩根大通、野村東方均已獲准開業,多達 12 家外資控股券商正在排隊等待審批,全球最大公募基金 Vanguard 與螞蟻金服就開展基金投顧業務達成合作,此類新設外資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有望成為 2020 年金融 IT 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更長遠看,金融領域開放為既定方向,中國經濟的長期成長潛力及國內金融市場的深化與廣化,均將吸引更多外資機構進入中國,並應會帶動金融創新加速,這均將利好與金融 IT 產業的發展。


其他改革舉措中,滬倫通/CDR發展狀況至今不盡人意,但不排除隨著市場進一步開放、制度趨於成 熟,未來發行規模擴大、機構參與度提升的可能;券商結算模式主要隨新基金的設立逐步推廣,並可能受此帶動出現更多券商託管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剛剛開啟試點階段,試點機構數量短期應有限,但 1 年左右可能進一步放開;公募運營外包短期需求有限,基本侷限於新設小型公募機構,但若對標外包成熟的海外市場,遠期具有想象空間。預計與上述舉措相關的 IT 需求在 2020 年相對有限,但仍可貢獻些許增量訂單,中長期有望逐步放量。


最後,券商交易系統第三方直連已公開徵求意見,但尚未出臺正式文件,若正式落地將在券商和量化投資機構兩端產生不小的 IT 改造需求。另據媒體報道,監管機構就推出公募信託產品在 2019 上半年已著手進行研究;繼“滬倫通”後,中歐國際交易所擬促進“滬德通”開通,加強中國和德國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若此類事件落地,均將為金融 IT 行業帶來增量訂單。


可以看到新一輪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自2018 年起明顯提速,在經歷前期以資本新規 為代表的行業整肅後,2019 年各項舉措迴歸放松管制、激活市場方向,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和系統性均大大加強。不難發現,監管層在市場準入放開、市場機制建設、金融工具創新、業務範圍擴大等各方面全面發力,金融重新成為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處於產業鏈上游的金融 IT 行業在需求端有充分支撐,實際上景氣度走高更為可能。基於此,我們認為金融改革開放依然會是 2020 年金融 IT 最為直接的成長動力,恆生作為國內金融 IT 龍頭將因此受益。


對於 2020 年,金融 IT 行業或許缺少如 2019 年新設科創板這類體量集中的需求,但由於資本市場改革舉措諸多,加之外資機構加速入華,整體上將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故而我們對 2020 年的金融 IT 市場持樂觀態度。增量需求中,我們認為理財子公司證券賬戶開立、期權試點擴容、MOM 產品推出、新三板改革、創業板註冊制對部分機構 IT 系統的影響較為明確,僅對此產生的潛在訂單體量進行粗略估算,假定 2019 年恆生收入為 40 億左右,則上述項目對 2020 年的營收增速貢獻大約為 8%~12%。由於上述估算未納入如新設外資機構、公募基金投顧等全部增量項目,且未考慮其他

類型機構的潛在訂單,偏保守估計,恆生 2020 年的收入增速也應可保持近 20%的水平。


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迅速崛起,目前在數字貨幣、跨境結算、證券發行與交易、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風控、徵信、客戶營銷、投顧、量化投資、生物識別等金融領域均已有不同程度的應用,正在對金融體系的底層 IT 基礎設施產生革命性影響。


相比於傳統的金融電子化以及近年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有著本質的不同。在金融科技階段,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更為緊密,技術對金融業務的流程、模式形成根本性重構,其中最為核心的資產定價與風險管理將由科技驅動,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將出現飛躍性的提升,金融行業的生態將因此重塑。在先進技術的驅動下,金融科技崛起已是大勢所趨,這將為金融 IT 行業打開長期發展空間,利好恆生持續成長。


正因金融科技擁有革命性的衝擊力,近期來自政策層面的支持力度顯著加強,尤其在經過近年的嚴厲整治後,監管層對金融科技的態度轉變明顯。例如,央行於 2019 年 9 月發佈《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 年)》,隨後央行上海總部 10 月發文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在 12 月召開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上,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數據治理和共享、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等被列為 2020 年的重點工作。


恆生電子:優秀額B端科技企業,看好長期配置

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行業向 Fintech 方向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資料信息來源於: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最後、總結下我們的投資邏輯:


1、恆生電子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金融 IT 企業之一,自成立以來專注於服務各類金融機構,是國內金融 IT 領域的絕對龍頭,也是唯一的“全牌照”金融 IT 廠商。公司重視研發,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形成完善的產品線和和綜合能力的優勢,有堅固的護城河。


2、近年出臺的改革措施中,科創板相關的部分買方需求仍將繼續釋放;資管新規過渡期至 2020 年底,相應的 IT 改造需求或高於過去兩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2020 年訂單有望開始顯著放量;新三板新設精選層及交易規則調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MOM 產品推出、股指期權擴容及個股期權試點均將產生新的 IT 需求;而外資機構加速入華也將貢獻一定訂單。


3、長期來看,恆生仍具有充足的成長空間,相比全球龍頭 FIS 的 800 多億美元市值,恆生依然相差甚遠。,國內龐大的財富管理需求仍遠未得到滿足,大資管行業發展將帶動金融 IT 不斷成長,給恆生電子帶來充足的成長空間。

綜上所述,恆生電子未來值得期待。


如果你還沒有證券賬戶,關注公眾號後,後臺輸入“開戶”~

未完待續,接下來還有明星基金,兩融等乾貨,敬請關注公眾號更新~

投資有風險,後果需自負。本文是純知識普及類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過往熱門文章:史上最全可轉債申購交易攻略

五分鐘讀完最全ETF基金攻略

宇宙最強基金定投攻略

常見基金介紹

車聯網振翅待飛(含標的)

如何挖掘深度研報(以恆生電子為例)

一個券商營業部老總和一個退休操盤手的對話

雪球ID:活像狗

今日頭條ID:活像狗寶玉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