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淶源縣這個地方很有意思,是個四通八達的中樞之地,太行八陘中的飛狐陘和蒲陰陘就在這裡交匯。從淶源縣出發,向西北通往蔚縣、繼而通往大同、張家口、蒙古草原;向西就是靈丘縣,繼而通往忻州、太原;向東通往易縣,繼而通往北京;向東南可通往保定市。

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淶源縣及周邊地形圖

明代的時候草原部落進入張家口、大同後,除了攻打軍都陘的居庸關進軍北京外,還可以繞道蔚縣從飛狐陘到淶源縣,再從淶源縣經過蒲陰陘到達易縣或保定,繼而進入華北平原,從南面威脅京師。因此為了守衛京師,軍都陘、飛狐陘和蒲陰陘需要構成一套整體的防衛體系,分佈在這些陘道上的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構成內三關。

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飛狐陘從蔚縣到淶源縣,歷來是兵家要道,戰國時期趙國滅中山國,宋遼爭戰和成吉思汗滅金都經過這條要道,黑石嶺是飛狐陘上較為險峻之處。也因為飛狐陘的緣故,淶源在隋朝時曾更名為飛狐縣。

蒲陰陘起自河北易縣,到淶源縣與飛狐陘交接,從飛狐陘便可通往蒙古高原,紫荊關是這條要道上最重要的關卡。明朝時蒙古攻打北京,無法突破軍都陘的居庸關,便繞道攻打紫荊關,進而從南邊攻打北京。

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軍都陘

最後我們再來看下軍都陘,軍都陘的長度不長,但位置實在險要。軍都陘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方向是八達嶺,通往張家口,繼而通往蒙古高原。八達嶺,含義就是四通八達,從圖中可以看出,一旦到了八達嶺就是一大片開闊之地。西南是南口,在北京的昌平區,中間便是居庸關。

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太行八陘之北三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我們在居庸關放大,可以比較直觀看出軍都陘的地形地貌。越過居庸關就是北京,因此居庸關在明代歷來是軍事防禦的重點。

以上,軍都陘、飛狐陘、蒲陰陘併成為北三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