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廬山秀峰景區位於廬山南麓、鄱湖之濱的江西星子縣白鹿鎮境內,她集名山、名瀑、名泉、名寺於一地,是廬山最具代表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著名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廬山名勝區之冠。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秀峰又甲匡廬”之譽,現代又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之說。詩仙李白題詠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就在秀峰!1996年,秀峰、廬山一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秀峰摩岩石刻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往今來,秀峰以她奇秀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與社會名流紛至沓來、雲集於此,留下了無數詩文題刻和名勝古蹟,成為廬山乃至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寶!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景區主要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內有“漱玉亭”、“玉峽”、“龍潭”、“瀑布”、“觀瀑亭”、“日照亭”等勝景和歷史名人留下的眾多珍跡。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名不虛傳。記載南唐中李璟少年時曾經在此築臺讀書,繼帝位後在讀書檯舊址建寺,取開國光兆之意,名為開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引後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彙集,各施其妍。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瀑美。向北仰望,雙瀑高掛。一稱“開光瀑布”,如匹練懸空,傾瀉於鶴鳴、行龜峰之間。李白《望廬山瀑布》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看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的就是此瀑,一稱“馬尾水”,懸於雙劍,文殊二峰之間,瀑水被二崖緊束噴灑,如驥尾搖風,故名。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潭秀、峽秀。上述雙瀑落至秀峰兩側和青玉峽龍潭中,捲起千堆雪浪,激起萬斛珠璣化作一潭碧水,明沏見底,水中游魚可數。潭壁之上有一篆書“龍”字旁邊有“神龍躍空”四字。潭的東西兩側,有依山臨漳的“漱玉”、“觀瀑”二亭,乃遊客聽泉觀瀑的好場所。置於亭中環顧青玉峽,蒼崖古樹,虯杖橫空,綠廕庇日,三面絕壁,險要異常。峽壁之上歷代摩巖大字題刻瀑布,其中以宋代的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和“青玉峽”六字最為珍貴,僅一“山”字,就可躺一人。不遠之處,還有廬山溫泉玉簾泉等。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寺秀。秀峰寺不但古木參天,建築挺撥,風景優美,而且古蹟繁多。唐中主李景讀書檯,清代康熙南巡時所闢的雙桂堂,以及聰明泉、浴仙池等,被列入團家級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144處,自唐氨今的歷代摩岩石刻,更是中國古代書法家的露天展覽,為我國古代書畫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瑰寶。著名的有唐代各年間的石刻觀音像、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黃庭堅的“七佛偈”、王寧仁和“記功碑”,以及米芾的“第一山”和康熙的“秀峰寺”等。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峰原是秀峰寺的簡稱。秀峰又是以香爐峰、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姊妹峰的總稱,寓群峰競秀之竟。其實,秀峰不僅峰秀,而且瀑秀、潭秀、峽秀、林秀。如果說群峰聚集營造了秀峰的陽剛之美,那麼,泉瀑溢趣孕育了秀峰的陰柔之美。大漢陽峰湧泉密佈,趵突播流,涓涓而聚,成奔流之勢,向東湧入秀峰二瀑。其一在鶴鳴峰、龜背峰之間奔瀉而出,因崖口窄隘,懸空而瀉,墜入數十丈的深壑之中。這就是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水”。同源異流的瀑布水與馬尾水,各自在山澗中喧囂著奔騰而下,然後合流於青玉峽,聚勢而衝,直注“龍潭”,潭水碧綠不見底,深不可測,以致於盛傳潭通東海。狼奔冢突的澗峽水,在“龍潭”中聚集,平緩地從一道滑如玉的石隙中溢出。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有人悟得此景如“漱玉”,於是在龍潭旁建有“漱玉亭”,以彰其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遊秀峰時,曾長佇亭中,細細品味這潭亭互映,水石相磨,動靜交替的妙境,有《青玉峽漱玉亭》為記:高巖蔽赤日,深谷來悲風。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餘流滑無聲,快瀉出玉谷。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沉沉水晶宮。願從琴高生,腳踏赤鯇公。手持玉鞭蕖,跳入青泠中。

鄱湖之都——走進廬山瀑布

(鄱湖之都傾情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