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宰相:买完楚国的鹿,就可以让敌方不战而降,后来果真言中

古代的战争中善于用兵者有三种境界,第一就是胜而不利:两败俱伤,最终惨胜,此为下策;第二种就是胜而有利,就是既能打败对方,己方只有很小的损伤,此为中策;第三种就是兵不顿而利可全,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上策。古代有一位宰相说:“把敌国的鹿卖完,就可不战而胜。”后来果然应验。

齐国宰相:买完楚国的鹿,就可以让敌方不战而降,后来果真言中

这位宰相就是春秋时期的管仲。管仲是法家思想家,刚到齐国时站队公子纠与齐桓公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但是事败被囚。后来因为好友鲍叔牙的举荐得到齐桓公的重用,此事后来被称为“管鲍之交”,赞扬管鲍二人深厚的友谊。

管仲在任齐相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实行改革,实行军政、兵民合一的制度,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这些措施增强了齐国的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国宰相:买完楚国的鹿,就可以让敌方不战而降,后来果真言中

当时齐桓公准备讨伐楚国,但是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所以齐桓公很没有把握。于是齐桓公就问管仲:“卿有什么良策吗?”此时管仲却是一脸的淡定神色一点也不着急,慢慢悠悠的说:“大王只需一招,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打败楚国。”齐桓公听说有好计策,很是开心。管仲开口道:“大王只需用高价去买楚国的鹿,之后就坐等楚国来降吧。”

齐桓公虽然疑惑,但是也吩咐下去:在齐国和楚国的边境上建了一个地方,派大夫王邑带着巨款去收购楚国的鹿,而且活鹿的价格是八万钱一头。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他对宰相说:“金钱可以维持国计民生 ,而鹿只是野兽而已,没有什么用,他们齐国想要多少,我们就可以给多少,于我们楚国有利。既然齐国愿意便宜我们吗,你传令下去,让百姓赶紧捉鹿,将齐国的钱都换过来。”

齐国宰相:买完楚国的鹿,就可以让敌方不战而降,后来果真言中

管仲不仅让人去高调收购活鹿,而且找来一位皇商,对他说:“你去帮我买来二十头活鹿,赏你百斤黄金;买来二百头,赏你千斤黄金。”消息一传出,楚国上下都沸腾了。所以百姓们都行动起来,也不耕作了,都去捉鹿换钱去了。就在这个时候,管仲对齐桓公说:“大王现在可以去收购楚国的粮食囤积起来。”齐桓公照做。

果然到了秋收时节,因为楚国百姓都去捉鹿,而荒废了田地,所以田里几乎颗粒无收。所以此时楚国粮食短缺。就在这时,管仲对齐桓公说:“大王可以出兵楚国了。”果不其然,因为粮食的短缺,楚国根本不能负担其军队的粮草装备,而且四处筹不来粮食,士兵吃不饱,何谈上阵杀敌?所以不久楚国就向齐国投降了。

管仲先用买鹿之计在楚国刮起风潮,百姓都是趋利的,所以肯定会为了赚钱,而荒废农业。这样虽然楚国人人都有钱了,但是吃的粮食短缺,生命都难以维持了,还谈什么其他的。所以这样不战而使楚国投降,实在是军事兵法里的上上策。

齐国宰相:买完楚国的鹿,就可以让敌方不战而降,后来果真言中

齐国的管仲的买鹿之计,使得楚国不战而降,是高招。是因为他深谙人性,而且抓住了机遇,所以才能成功,看来“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名副其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