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飛機坦克來勿怕,大刀揮起敵人跑!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這是北京檔案館珍藏的《盧溝橋歌》詞曲,這首歌創作於七七事變之後。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中透露出的悲壯於豪邁,仍讓人動容。

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1937年7月7日,農曆六月廿九。歷史奔流至此,瞬間迅猛改道。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抵抗外敵入侵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為慘烈的戰爭——(七七事變)又稱 盧溝橋事變 ,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7月7日上午,日軍到盧溝橋以北地區進行演習。下午,日軍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中隊長清水節郎的帶領下,由豐臺兵營開到龍王廟,聲稱進行夜間演習。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19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點40分,在宛平城東北日軍演習方向響起了一陣槍聲。隨後幾名日軍來到宛平城下,硬說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遂包圍宛平縣城。

經查明,中國軍隊並無開槍之事,也未發現有所謂失蹤日兵的蹤跡。 日軍在進城徹查被拒絕後,立即開槍示威,並向城內發射炮彈。潛伏在鐵路東側的日軍輕重機槍及山炮一齊向宛平城開火,中國守軍被迫還擊。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 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敵我雙方戰鬥序列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敵我攻防示意圖

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鬥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剩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7月30日,天津失守。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佟麟閣,全面抗戰爆發後捐軀疆場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趙登禹,第一位在全面抗戰中殉職的師長。

盧溝曉月橋猶在,烽火狼煙日未遠。 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我們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歷史的今天——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