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文 | 健識局

編 | Shirley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太火了,刷爆了整個醫藥圈。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

但,爭議的焦點在於,病人的生存權利與醫藥公司的商業利益該如何去平衡?

筆者終於看了《我不是藥神》,觀後可謂情感複雜,某些橋段挺感人,但沒覺得特別好看,好評如潮更多的可能是醫藥圈子中一部分人的自嗨。畢竟這麼多年了,國內連個製藥行業電影都沒幾部。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首先,電影整體的一種輿論趨勢就是,藥是用來救人的,不應該有原研藥專利保護。

雖然,道理很簡單,那主創團隊是否可以忍受盜版電影的存在呢?從電影製作角度看,人員、編劇、道具、後期處理、軟廣等都需要錢。還有一部分費用就是風險,任何電影公司都不敢保證每一部都能如期上映,甚至不敢保證都能公映,更別說賺取利潤了。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可藥企呢?更不敢說,像偉哥那樣研製心血管疾病不成功,反成了另個方向的成功,真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產品的研發還沒走到臨床就死了,投資的錢,也全打了水漂。當然,不要覺得能走到臨床三期就註定是種幸福,因為可能死於上市前,或上市後,還可能面對不良反應引起的退市。就算沒退市,也不一定能進入市場賺取利潤,你只看到原研藥高額的利潤,卻看不到原研藥身後“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壯。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其次,刻意把藥企描繪成唯利是圖,不關心病患。誰關注過藥企的運營成本?

現在的藥企,不管原研藥還是仿製藥,藥價成本的核算,根本不是簡單的把配方成分比例乘以原料的價格加和。

一瓶注射用氯化鈉,普通人只看到了氯化鈉,塑料瓶,水。食用鹽,還是加碘的,兩三塊一斤,礦泉水塑料瓶回收價兩塊多一斤,生活用水價格是按方算的,更便宜。在哪裡檢驗?用什麼檢驗?在哪裡生產?會用到什麼設備?需要用什麼學歷背景的人?沒人關注,嗯,除了藥監繫統。

可以這麼說,幾萬塊,在一些潔淨廠房的建設中,根本砸不起水花來,因為太費錢了。另外大型潔淨室運轉一天就可能耗費幾百度電,商業用電,一兩塊一度,這些錢不在藥品出售的利潤裡賺回來,難不成求電廠降價嗎?

還想跟眾自媒體道一聲,“仿製藥說的再好,也是洗稿”。

原研藥相當於原創文章,仿製藥說的再好也是洗稿。沒見到作者那些不成功的稿件耗費腦力、體力有多少,挑到合適的文章就洗稿。一邊洗稿還一邊譴責原創作者維權,“我這是為了推廣文化知識,你當作者的不能這麼思想狹隘!”您倒是去查查當年《中國藥典》電子版引發的律師函事件。像這種撿著藥企軟柿子捏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偷了人家東西,還要暗諷人家吝嗇貪財,錯誤的三觀。

說實話,這個電影好多橋段,我也看哭了。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老呂的死,黃毛的死,牧師的登臺譴責假藥,甚至連假藥販子張院士在被捕後的緊閉牙關,都讓我動容,這麼真實,這麼血性!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吃上廉價的仿製藥,但也一樣希望原研藥的企業能過上好日子。沒有人家前期砸錢,病人能去哪裡吃仿製藥?政府從中對原研藥企業又有多大的扶持作用?任何人或者部門不能等著原研藥企業一成功就迫不及待的摘果子。

現在的情況下,藥企可以說是步步艱難。要想患者活下去,必須讓藥企,尤其是有研發能力的藥企活下去,如果說勇哥是“為眾人抱薪者”,那麼藥企就是為大眾植樹養薪柴的人,如果連植樹的人都沒了,才真正的沒有人能活下去。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於風雪,為眾人植樹者,同樣需要善待。

網友吐槽《我不是藥神》:只看到原研藥高額利潤,卻看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