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的匈奴人稱自己的國家爲什麼名字,有哪些依據?

聖潔的光芒

匈奴是漢朝對這支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匈奴人自己曾經有三個自稱。

一是自稱“強胡”,這個名字很霸氣,《漢書》裡面收錄了匈奴單于給漢朝寫的書信:“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單于遣使遺漢書》)。可見匈奴人並不忌諱被稱為胡,反而以此自稱。

二是自稱“大夏”,《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匈奴人也每每以夏朝後裔自居,後來匈奴人赫連勃勃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夏國”,被稱為胡夏。

三是自稱“漢帝外甥”,因為漢朝經常與匈奴和親,把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所以不少匈奴貴族稱呼漢朝皇帝為“舅氏”,自稱“漢帝外甥”,最出名的就是匈奴人劉淵了,甚至把姓氏都改成了漢朝皇帝的。


歷史有妖氣

很多人覺得“匈奴”有一個“奴”字,便想當然的覺得是漢朝對其蔑稱。

這其實是個誤解,“匈奴”二字很可能是音譯,而非意譯,而“奴”,也非奴隸的意思。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漢代的匈奴並不是單一民族,更沒有統一的語言,可能包含了突厥語族、蒙古語族、葉尼塞語系、吐火羅語族、伊朗語族、烏拉爾語系等不同語言。

但由於缺少足夠的文獻記載,因此很難對此有所定論,於是匈奴人對自己的稱呼也不能夠被完全確定。

匈奴的起源之說,直到現在都未統一,《史記》中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

王國維的《鬼方昆夷獫狁考》則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還有學者認為,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書中出現的少數民族統稱為匈奴。

匈奴的起源沒有定論,自談不上匈奴語系的論證。

其實最大可能的原因是,“匈奴”和“胡”都是突厥語和蒙古語中“人”的發音,即“kun”或“Hun”。

史籍中也有記載稱,部分匈奴人自稱為大禹之後代,所以自稱為“夏人”,說明極可能在遠古時期,匈奴人的一部分族群,與華夏民族是同宗同源。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