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平台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火幣前CTO張健、FCoin、“交易即挖礦”、“百倍幣”,幾個元素相加,似乎是這一輪行情的開始?

2018年5月21日,火幣網前CTO張健創立FCoin交易所,短短几天,交易量便超過各大頂級虛擬貨幣交易所,登上全球交易量榜首,上線僅十餘天,平臺幣價增長几十倍。其平臺幣FT更是在斷崖式暴漲暴跌中一炮而紅。

不按套路出牌的張健,打著“交易即挖礦”的旗號,在似乎漫漫的熊市中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有人大呼:平臺幣瘋了!也挑起了更多人的壯志雄心,聲稱“人人都能做平臺,人人都能發行平臺幣。”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7月4日下午,鴕鳥區塊鏈組織一個小型沙龍,定向邀約了行業中從事數字資產管理、量化交易、交易所開發及運維、區塊鏈項目投資以及區塊鏈相關媒體的朋友,展開了一場關於“瘋狂的平臺幣”為話題的討論。

畢竟,FCoin的出現,導致了這個行業發生著急速變化。單單在交易所層面,各種形式的“交易即挖礦”的站點每天都會湧現出來;老牌的交易所,要麼先放出各種招式應對,要麼就開口炮來懟一把。

我們注意到FCoin的出現,創新瞭如下幾點:1、直接由“平臺”為主導的治理方式逐漸引導到“社區”為治理的形態;2、將平臺所針對的優秀案子的募資份額強硬捆綁平臺幣,直接改變了募資的配比方式;3、設立創新區,將投票上幣的形式改為創新性的充值不同份額為主導的上幣方式,按照充值人數的多寡來配比上幣的機會;4、分層級以及更多的社區治理。

除了鴕鳥區塊鏈關注到的白皮書中關於通過智能合約來進行投票上幣的方式以外,更多通過智能合約來直接觸發各種方式包括優秀項目融資在內的參與方式。接下來,FCoin還將會怎麼玩?

本次沙龍,我們為討論嘉賓設置了三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細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1.交易即挖礦的模式本質是什麼?是否可持續?

2.平臺幣幣價的支撐是什麼?

3.什麼樣的平臺幣挖礦模式能吸引到市場流量?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第一個問題:平臺幣模式本質是什麼?是否可持續?

觀點1:這就是一個價值互相綁架的過程,或沒辦法長期持續

如果我們單純從平臺幣的幣價來思考,我們發現流量、平臺幣本身的價值及交易所返傭這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價值綁定。價值綁定的背後:挖礦的人提供平臺幣;交易的人通過交易去挖平臺幣;項目方負責屯幣;未來有消費者消耗平臺幣。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可以讓平臺幣在整個token設計模型中成為了價值交換和流轉的媒介。

單純的通過幣價的方式來判斷價值的共識,最終會因為幣價的大跌直接導致用戶不願意參與,沒有深度,繼而就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觀點2:平臺幣的本質聚攏流量逐步變現,少數可持續

大的交易所是流量集中形成的。許多新的交易所只能存活最多兩個星期,是因為他的流量只能支撐這個時間。流量是大家爭搶的稀缺資源,只會是少數擁有大流量的平臺才可存活,持續下去還需要考察平臺幣的質量。

另外,我們還要區分平臺本身和平臺幣的本質。FCoin平臺本身較為成功,但平臺幣依靠“交易即挖礦”的模式,FCoin的模式到了一定時間就告一段落。FT前期幣價瘋狂的上漲直接吸引大批投資人入場,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平臺。礦工們拿出真金白銀的ETH去挖礦換取FT,等同於用真金白銀去支撐FT的幣價。FT如果是一個資金盤,那資金盤總有崩塌的那一天。但凡幣價下跌,這個模式就進行不下去。

截止發稿我們注意到,除了FT等少數平臺之外,其他的類似以所謂“交易即挖礦”為核心模式的交易所,紛紛在被熱衷炒作幾波之後,很快就直接被諸多用戶拋棄,這個慘烈的程度,無異於之前中國的團購大戰。所以,平臺幣的模式本質還是通過所謂“交易即挖礦”的模式聚攏流量,然後調整運維方式,基本上最終能夠生存下來應該少的可憐。

鴕鳥區塊鏈注意到,FCoin當前已經停止了“交易即挖礦”的運維邏輯,通過瘋狂上線各種創新區幣種的方式來試探性的感知平臺用戶的實際量能。所以,在不斷調整運維思路的過程中,需要及時的做出果斷決策,然後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類似壓力測試的思路來調整運維規則。

第二個問題:平臺幣價的支撐是什麼?

1.平臺幣價的支撐是用戶群體

平臺幣日後無論怎樣發展,都離不開交易量,核心在於擁有足夠的用戶。前期通過返傭可以吸引足夠流量,但是流量最終轉化為用戶才是支撐平臺幣發展的重中之重。

2.學會開闢新的流量源

不能僅僅依靠現有的平臺用戶進行轉化,可以通過傳統交易平臺進行融合,吸引古典交易所的用戶融入平臺幣。

3.優質的項目支撐

優質項目可以吸引新的項目方跟進,火爆一時的李笑來的錄音就透露過:“只要有好的IP和流量就可以維持幣價”。但事實是,只有好的項目才有優質的團隊。優質的團隊可以保持項目的穩步更新,從而使得幣價穩定上漲。

平臺幣是流量帶來的資金支撐著幣價,短期的支撐就是新流量的湧入。但長期來看,平臺幣的幣價支撐還是來自於正常的交易量帶來的手續費,估值邏輯與火幣、OKEX一樣。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第三個問題:什麼樣的平臺幣挖礦模式能夠吸引到市場流量?

市場流量分為三類:一是普通的小散戶、二是項目方、三是機構。

一個平臺能吸引到這三類人,無非是給這三類人帶來了價值。散戶每天在平臺上刷量賺到一定的平臺幣,而平臺幣本身的價值能夠支撐他通過消耗自己的主流幣來刷交易量的過程,散戶就能夠被吸引過來的。

在機構方面,做量化的機構的高頻交易能夠在平臺幣模式上,保證本金不虧的情況下還可以得到返傭。

對於項目方,幣種上了平臺,是否在自有流量的前提下,通過平臺幣挖礦的模式給項目方社群帶來更多流量,產生良性循環。

交易即挖礦,先得算算交易的閾值在哪裡?

FCoin在前期沒有限制一定時期挖礦的量,導致他的幣價暴漲暴跌。後續的平臺很多更正了這個缺陷。雖然限制了時間,但是出現了很尷尬的局面,比如礦工在一天的前10分鐘內就完成了一天的挖礦量。 形成了一天之內所有的交易量都集中在這10分鐘內,導致交易通道出現了集中時間段內交易平臺擁堵的現象。於是,有的平臺選擇每天動態調整挖礦難度來平衡整個模式。但是,既然“交易即挖礦”,要隨著交易量能以及用戶的增長,平臺幣價要力求達到一個至少不虧損的狀態和互相支撐的一個閾值。但是,一旦這個閾值出現異常,出現價格暴跌,那麼,用戶肯定不願意交易,繼而形成反向的循環,就會直接導致此類平臺的用戶持續流失。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綜合來看,前期要穩定平臺幣價,通過限定挖礦數量,結合整合營銷導流,創建創新規則讓前期流量保持熱度,讓新進流量對沖交易挖礦的市值下降。

總之,讓用戶掙到錢,返傭高、幣價穩不失為兩個可行又可靠的答案。要將理論落地,技術的儲備、運營的方式缺一不可。如果將技術比作平臺的筋骨,運營方式就是平臺的血液。先引流、再飢餓營銷,控制發幣量,在時間的考驗下,不斷沉澱用戶,提升品質,平臺的發展自然一路暢通。

FCoin在7月5日發佈了3個層級的分層機制,明顯平臺的速度發展、平臺的運營方都在創新思路做應對。而創新的這種分佈式治理的平臺運維方式,是否能夠長期可持續的進行,上線的幣種是劣幣驅逐了良幣,還是劣幣的流量沉澱在了平臺,後續要通過不斷上線的優質標的來改良平臺上線幣種的長遠價值,力求達到普通投資人也能順應賺錢的完美結果,那就只能繼續“走著瞧”。

瘋狂平臺幣:如果你是張健,你還打算怎麼玩?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是FCoin的張健,接下來,你打算怎麼玩?

免責申明:鴕鳥區塊鏈報道和發佈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提醒請廣大投資人: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數字資產投資有巨大的風險,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