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解放思想,实干兴肇

巾帼担当,建功立业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01

最近黄磊大女儿多多又引网友热议,起因是多多妈妈孙莉晒的一段视频里,12岁的多多戴着耳钉和戒指。

很多网友认为不能让孩子打扮,不能接触首饰,这样会“早熟”。

“爱美”、“打扮”,在很多父母眼里如同洪水猛兽,恨不得扼杀在萌芽里。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一位4岁女孩的妈妈给教育专家尹建莉写过一封求助信,信中提到,因为看过太多女童被性侵的报道,从小她和孩子爸爸就不主张让孩子穿裙子,孩子的衣服都偏中性。

孩子断断续续闹了几多次要穿裙子,孩子妈想说服孩子爸爸,可孩子爸爸说大学前只能穿运动服。

从这封信里可以清楚看出,父母们不希望女孩打扮,生怕“早熟”,其实是为了防范吸引异性。

这些父母内心深处,恐怕巴不得孩子变成中性人甚至无性人,杜绝早恋一心学习,又不会引起成年异性注意,对其产生邪念。

然而,这样故意“扮丑”的孩子,真能如父母所愿吗?

02

闺蜜小英从小学五年级起,就被她爸剪掉长发,剪得像个假小子,说“这才是学生样”。她妈妈很少给她买新衣服,不是捡别人穿旧的,就是买便宜又宽大的。

她有些胖,同学们常取笑她,她说要减肥,父母极力反对,她妈为打压她,甚至说:“你就死心吧,就算你瘦成柴,也不会像人家一样婷婷玉立!别让人笑你丑人多作怪!”

小英从此大受打击,在人前总是局促腼腆。她学习很刻苦,优异的成绩是她唯一的骄傲,但仍然自卑,因为“丑”。她从那开始,只穿运动校服。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小英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可以不梳不洗不换衣服,父母对她的表现很满意。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重点大学,她的父母很是自豪。

她找到工作后,妈妈给她买了几套昂贵漂亮的裙子,说她现在可以打扮了,她却一次都没穿过,觉得穿着浑身不自在。

她从不化妆,领导要求她化妆,她解释说:“我长得不好看,化妆也不好看。”

领导批评道:“化妆不单是好不好看,而是职场礼仪,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公司的品位。”

她学习穿搭和妆扮,却觉得比工作还辛苦。有一次客户来得急,她还是穿着运动服就去了,被客户认为不尊重不专业,丢了一单业务。

她在跟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总是疑神疑鬼,觉得男朋友身边的女孩个个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女人味。

03

孩子的每一种能力都有发展的最佳时期,审美能力也不例外。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东西要求完美,再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那些父母拼命要压制的,会随着敏感期的错过而永远沉睡,而不是:“长大后自然就懂”。

小英在对自我形象要求完美的敏感期,被父母强行压抑,审美能力没有得到正常发展,导致成年后审美能力缺失,没有形象管理的意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为让客户少等几分钟,她不梳妆打扮就匆忙赶去接洽,跟上学时不梳不洗就看书做题一脉相承,“扮丑”已成习惯。

更严重的是,她对自己外貌的全盘否定,造成心理自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男朋友极不信任。

盲目打压孩子的爱美心理,即使一时有所成效,那些潜伏下来的伤害却深远巨大,毕竟,审美是人性的需求,它对于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圆满都绝对必需。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到:审美需求位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每一层需求的满足,都需要前面需求的达成。审美需求缺失的人,很难抵达自我实现的彼岸。

04

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跟我讲过她帮助过的一位女孩K。

K长相平凡,穿着非常朴素,性格羞怯,她说父母不但禁止她多照镜子,还严禁她和那些爱打扮的“坏女孩”玩,说那些“坏女孩”心思不在学习上,爱打扮不正经,以后肯定没好下场。

有一次K在学校被同学用指甲花染了指甲,妈妈看到把她的手狠狠浸在水里搓,骂她“不学好”,要她老实安分点。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K从此变得很安分,跟同学交往甚少。因为学习好,班主任叫她到家里说要栽培她,却在一次单独辅导时性侵了她。她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得罪班主任,性侵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无独有偶,上大学后,K在学校图书馆里被陌生男同学猥亵,她不敢叫,幸亏碰巧有别的同学过来取书,她才趁机逃走。

K在跟心理咨询师说这件事的时候,一直委屈地澄清:“我真的穿得很普通,一点也不招惹人。”

K来做心理咨询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很“脏”,不敢接受心仪男孩的追求。

05

如今网络上曝光的性侵事件很多,每次事件一出,总有部分网友说:“肯定是穿着暴露才招人性侵”、“肯定是太漂亮了才被性侵”,把错都归到受害者头上。这也说出很多父母的心声。

然而,调查数据表明,95%的被性侵的女孩当天穿的都是普通的运动衣或休闲服。

性侵对象的选择与受害人长相、穿着无关,被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看起来弱小、胆小、容易控制和事后很可能不敢声张的女孩。

那些穿着相对性感暴露的女性反而不易招致性侵,因为她们往往气场较强。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像K那样的女孩,因为父母的错误教育,把“爱美”等同于“有罪”,一旦“下场不好”,必定是因为自己“不正经”。

她被要求“安分点”,不敢追求美,不敢张扬自我,让自己越来越弱小,越来越胆小。

而这一点,才是她屡被侵犯的真正的原因。

正如教育专家尹建莉说的那样:“假设某一天坏人有机会性侵孩子,一条裤子和一条裙子有什么区别呢?一条裤子能挡住坏人吗?”当然不会。只有勇气和机智才会。

父母们在阻止孩子爱美这条路上走偏了,没有帮孩子打造抵挡坏人的武器,反倒剥夺孩子追求美的权利、阻碍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强大自信,让孩子产生“美是有罪”的错误意识,自罪自责,变得懦弱可欺。

玫瑰花美丽不是它的错,想要保护它,请帮它长上扎手的刺,而不是扯掉它娇艳的花瓣。

06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扮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