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龍永圖等專家組成瀘州自貿區「最強外腦」

今天上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在瀘州正式成立,這個由27人組成的“最強外腦”,將為川南臨港片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视频:龙永图等专家组成泸州自贸区“最强外脑”

自2017年4月1號正式掛牌以來,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高度重視新型智庫建設,此次大會聘任原國家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榮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永斌,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院長、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等27名專家擔任川南臨港片區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為川南臨港片區科學決策發揮智庫作用。川南臨港片區決策諮詢委員會由龍永圖擔任主任委員,楊永斌、趙曉雷擔任副主任委員。

大會為27名決諮委委員頒發了證書,同時舉辦了內陸港口型自貿試驗區建設論壇、內陸開放型港口城市電子政務建設論壇兩場高端論壇。楊永斌、趙曉雷等專家圍繞內陸港口型自貿區建設、內陸開放型港口城市電子政務建設建言獻策,深入交流。

川南臨港片區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成立後,決諮委專家將圍繞瀘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川南臨港片區建設全局性、戰略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積極奔走呼籲、調查研究、獻計獻策,推動川南臨港片區在制度創新、通道建設、協同開放、產業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據瞭解,川南臨港片區正式掛牌一年多來,瀘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深度聚焦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國際化和監管法治化,注重突出內陸水港特色,以“特區、快區”和“全域自貿”思維,高質量推進川南臨港片區加快建設,著力構建全省東向、南向開放門戶,打造沿江經濟帶核心增長極。截至目前,已推進實施《總體方案》試驗任務138項,形成創新成果140項、全國首創16項,新增註冊企業4301家,同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地40個城市建立協同開放合作關係,瀘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40億元、增長4.8倍,瀘州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6.4萬標箱、增長10%,有效帶動了瀘州及周邊開放型經濟發展。

相關鏈接:

內陸港口自貿區建設論壇觀點集錦

龍永圖:自貿區建設著重在於“試驗”

(原國家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

建立自貿試驗區是中央推動,更加主動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舉措。過去幾年來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川南臨港片區由於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又在欠發達地區,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自貿試驗區的建設,著重在於“試驗”這兩個字,有兩個問題我們應該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一個就是問題導向,什麼問題都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改,秉持這樣的導向就可以讓我們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有顯著的可複製成果。第二就是學習交流。我們要主動去學習,虛心地學習其他自貿區的成果,加強複製的能力,再根據具體的情況加以推廣。

趙曉雷:自貿區建設必須補上人才高層次短板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院長、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

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牽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以創新理念和創新驅動推進經濟轉型發展。要實現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因素。

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從經濟層面考察,國內幾家自貿試驗區急需引進國際金融、國際法律、跨境電商、融資租賃、互聯網經濟、旅遊策劃運營、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方面也缺失站在行業科技前沿的高端科技人才。高層次人才不足在管理方面制約了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營商環境的形成;在經濟方面制約了新的功能培育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新經濟增長點的形成;在科技方面制約了基礎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重要突破。為實現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目標,高層次人才“短板”必須補上。

林風元:力爭國家酒文化國際交流基地落戶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

瀘州港要實現水、海運無縫對接,降低物流、對駁等成本,加快通關速度。除已實施的“啟運港退稅”等相關舉措外,還要提升“逆向進口”的清關效率,流程再造。調研、接駁已獲批對外開放口岸的南京港,爭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現南京港5萬噸的外輪已可直抵,逐步形成“水港-類海港”的緊密合作機制,“借船出海”與海港間接縮短約430多公里。

另外在平臺爭取上,建議爭取“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或“國家酒文化國際交流基地”平臺,以“酒文化”為龍頭牽頭打造,促進“白酒”文化與“洋酒”文化的交流、交融。延伸“酒文化”藝術,做大區塊鏈、做足“一條龍”。

霍偉東:瀘州要構建外貿競爭新優勢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

川南臨港片區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相對短缺,為緊緊抓住世界經濟結構新一輪調整的難得機遇,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目標,瀘州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構建外貿競爭新優勢,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吸引外資突破發展,確保利用外資政策落實,切實破除歧視性限制。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樹立全球戰略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川南臨港片區創新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國首創“零費用口岸”、“保B與港口出口聯動”作業、“江上申報,抵港驗收”等模式,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但仍存在貿易便利化缺乏法律依據、政出多門、貿易監管缺乏協調、“單一窗口”覆蓋部門少的弊端。因此,川南臨港片區在保持既有創新成果的基礎上急需進一步改變傳統的通關做法,實行無紙化,網絡通關,節約企業的通關時間和通關人力成本,優化和調整長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功能和內容,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張邦輝:引進產業發展的關鍵人才相當於引進一個隊伍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從國際上來看,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新加坡面積不大,資源匱乏,絕大部分產業、資源都是引進來的。但新加坡在“請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靠著政府的“伯樂相馬”精神,靠日益完善且貼心的社會服務,以及靠不斷升級的產業,吸引並留住了各類人才。一個佔地面積並不大的緯壹科技城匯聚了全球生物醫藥領域2000多個專家,成為世界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中心。1996年的新加坡還沒有生物醫藥產業,但從1997年到今天,新加坡的生物醫藥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從無到有,再到世界領先。新加坡還抓住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機遇不斷進行產業升級,不斷根據產業需求引進不同行業人才,不但帶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新加坡的經驗對我們有三點啟示:一是引進一個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人才相當於引進一個隊伍。二是資本和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以前人才跟資本走,現在資本跟著人才走。三是人才需要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換句話說,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人才。

梁綱:強化區域協作 共建貿易腹地

(仲量聯行企業評估及諮詢部華西區負責人)

川南臨港片區要強化區域協作,合作共建貿易腹地。一是促進川南臨港片區與武漢、南京、蘇州、上海等中下游港口合作。加快與中下游港口建立密切的戰略聯盟關係,在增開航線、市場開發、口岸通關、信息共享、政策互惠、管理運營等方面加強合作。二是依託瀘州港口岸優勢,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一道兩廊三群”建設,依託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作平臺,加強與武漢、蕪湖、南京、上海等港區園區合作,建設跨區域經濟貿易合作區,推動產業發展與港口貿易互促互動。三是抓住長江經濟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和國家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園區建設機遇,在自貿試驗區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轉移引導基金,依託“西博會”、“渝洽會”、“農博會”等平臺,主動承接、引導長江中下游地區具有市場需求的產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裝備製造產業轉移至瀘州市乃至川滇黔地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