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一提到清代瓷器,我们听得最多的莫过于清三代。事实上,晚清光绪年产,也逐年被行家们看好呢,它甚至被奉作晚清瓷器之首,在拍场叫座也叫好。那么,就在清廷摇摇欲坠之时,是什么成就了这份瓷界荣光呢?下面,我们先从光绪帝他那悲情也落寞的一生说起 ~

光绪:时势造“狗熊”

有句俗语说,时势造英雄,但时势也可能让英雄变狗熊,大清第十一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就是那个最惨的例证。

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一开始,光绪才不是那个抑郁少年!

公元1908年11月14日,一代女皇慈禧太后驾鹤西去的前一天,年仅38岁的光绪帝也突然暴崩,宫里宫外,没有人知道其死因。当然,即使在110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没有人弄清这其中到底曾有多少诡异发生。。.

其实,常人看来光绪帝是死不瞑目,可他活着,未尝不是一场万劫不复?悲剧始于1875年,那一年大清同治帝薨,年仅4岁的小光绪,不幸被任命为皇子,龙袍加身,也从此当了条困龙,其后数十年在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李莲英等暗黑政治圈儿的夹缝中,卑微的求着生存。。

如果说作为一国之君,光绪帝空有名号,没有丝毫实权,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被打压后,苦B了,郁闷了,一忍再忍,也就算了,但卸下皇冠,作为一个平常人,下班回家,要面对的那个最亲密的人(隆裕皇后),原来也是慈禧太后派来的内奸,处心积虑跟他算计着房本皇权等等。。。这种人生刺激吗?酸爽吗?值得一过吗?

有人会说,面对如此难堪,难道光绪就没想着反抗?他真就懦弱到哪怕是连自己最爱的妻——珍妃都不敢娶进门不能护以周全?

非也!很多时候,那个弱弱的狗熊,一开始也真有过当英雄的梦!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打响。面对日寇的蓄意进犯,光绪深刻痛感"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即使此时的他也是空有皇权,即使朝中主和投降声泛滥,但他还是力排众议,热血了一把,毅然决然对日宣战!

虽然战争的结果,地球人都知道——丧权辱国,日本人拿来了一张《马关条约》。当它被呈递到光绪跟前,他看了一眼苛刻至极的内容条款后,当即愤然表示:拒签。当然,无论内政,还是外交,他终是没资格说no的,不日后,在慈禧太后和日方内外紧逼下,光绪帝不得不背负千古骂名,在合约上签下了“同意”。可有谁知,在提笔之前,光绪曾"绕殿急步约时许,顿足流涕", 想必他那一刻的男儿泪,是为国之清廷,更是为他自己。。

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甲午中日战争画面

更能说明他也曾热血澎湃的是另一个著名失败事件——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与康有为等人多次剖析国情,分析局势后,光绪帝感喟,“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

尽管深知这一图强求变的变法运动要与慈禧太后等保守权贵掀起一番顽强抗争,自己会“朕位不保”,他依然不改初心,置自身命运于度外,势将从此把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一举打开。

这场变法最后的结局相当惨烈,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帝自己也被幽禁瀛台,但从他大义凛然立志振兴中国,以及即使身处傀儡,也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掀起变革之风我们可见,如果得天时,得人和地利,或许光绪帝也能施展他的大略雄才,不说能力挽狂澜,找回大清鼎盛时期的辉煌,但起码从那时起,不再固步自封,真正带领大清向着更大的世界去睁眼看看。。

今天的很多历史学家断言:如果光绪帝推行的那场改革获得成功,或许今天的中国,会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不容假设,生在其中的人最真切鲜活,只不过,于家于国,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光绪帝可怜也可哀,不幸更落寞。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星云斗转,岁月沧桑,但光绪产瓷器,依旧为我们保留了那个时代最后的真性情,和最后那点荣光。

光绪瓷: 晚清瓷器之首

将光绪瓷封为晚清瓷器之首并非没有根据。据《清档》记载,从光绪元年(1875年)烧制大量龙缸、青花、粉彩器开始,至慈禧七十大寿(1904年)烧制的成套餐具、圆器类止,共耗费白银30万两,其数量之巨,为晚清各朝之最

我们仅从品种来说,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的多,一句话总结,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如玉壶春瓶、灯笼尊、牛头尊、凤尾尊、棒槌瓶、天球瓶、柳叶瓶、太白尊、赏瓶、净水钵、香炉、马蹄尊、笔筒、书缸、蒜头瓶、执壶和各式盘碗、盆洗、盅盏等无一未仿。

另外还有杯(花卉杯、钟式杯)、漏碟、圆碟、折腰盅、印泥盒、匙、活环双耳花熏、葵花式洗、漏壶、鼻烟壶、盖壶、八方小罐、提梁壶、端把茶壶、钵缸等。大件器皿上还略有增加,比如如筒式大花盆、大盘、大鱼缸、大盖罐等等。可以说,论仿造种类和水平,光绪无人能及。

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Lot 2147

清光绪 粉彩樱桃小杯(二件)

估价: RMB 10,000-30,000

北京翰海 2018春拍

以光绪青花为例,其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道光、咸丰和同治。仿康、雍、乾的器物,虽难以乱真,但从造型上看却已伯仲不分。光绪民窑青花瓷数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来所有的传统器型,甚至原来已经消失的器型又开始出现,原来没有的器型也被创造出来。品种繁多、质量不一,与咸丰、同治时期的青花瓷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何以光绪瓷取得如此成就?

当然首先得感谢奢靡无度的慈禧。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清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

另外,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寿辰为制作观赏赐瓷,再次花费白银15000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对,甲午中日战争火线正紧时,慈禧也没忘大办自己六十大寿的生日party,又花费白银128400两,烧制两批瓷器。十年之后,七十岁的慈禧当然也要庆祝高寿,再一次耗费白银38500两烧制“万寿庆典”之瓷。

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观赏赐瓷等各种类型。其中“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因为清政府力拨专项资金,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得以恢复,烧制的大量官窑瓷器,不仅囊括前朝各个品种,而且有所创新,独具清雅精致之风,在晚清瓷器鹤立鸡群。尤其是光绪官窑粉彩瓷,由于在粉料中加了较多铅白而显得细腻柔和,呈色淡雅清晰,而且层次分明,在民国初年还被大量仿制。

事实上,光绪瓷蓬勃发展还有另外一大成因,那就是伴随西方列强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渗透带来的推波助澜。其时,战争惨败,国内贫弱,洋人凭借各种优势,不择手段地大肆掠夺中国优质古瓷。而不少官员和商人,为投洋人所好,醉心于发古玩之财,使得官窑之外的民窑也大为精进。

光绪瓷一个“loser”帝王的最后荣光,竟也有这个女人的功劳?

Lot 2271

清光绪 粉彩百鹿尊

估价: RMB 500,000-700,000

北京翰海 2018春拍

最后我们说,一朝天子一朝瓷。也许,与康乾雍或者以往各朝盛世君王相比,作为帝王的光绪,活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但历史总是沉浮起落,分分合合,有胜利者的光芒四射,就有失意者的苦闷哀歌。。曾光鲜的,我们洋溢称颂着;曾暗淡的,也值得悲悯和尊重呢。如果你与这些镌刻着历史的古物有缘相遇,也请珍惜呵护,毕竟器物里的历史,越摩挲越光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