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爆文傳播規律之如何利用人性

互聯網爆文傳播規律之如何利用人性

最近我在某app上學習了一個課程,叫《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這個詞乍一聽挺陌生的,好像和我們普通人沒什麼關係,產品經理麼聽上去也很高大上,大部分人興許會奉上“關我屁事”四個字。

首先來解釋下產品,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個東西基本上都是由一個賣方做出來的一個個產品,包括手機、電腦、衣服、食品這些實物,也包括電影、電視劇、文章這些虛擬的內容。

“產品思維”即賣方如何通過一些特定的套路設計一個產品,讓大眾喜歡。

那我學習產品思維這個課程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就是知道了賣方是如何利用人性來做產品的。

我前面說了,文章也是一種產品,最近有篇文章很火,叫“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那本文我就用“產品思維”學到的套路來解析下這篇文章。

1

首先我要提出一個結論:“

懼即動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家做教育培訓的公司用了一句廣告詞做營銷,叫“世界正在懲罰那些不學習的人。”

我靠,我不學習,世界要懲罰我,有一絲絲的小慌在心中蔓延,要麼,我也開始要好一下,學習一下吧。

奧,你要學習,我們這邊給你提供blablabla的培訓。

吶,宣傳效果多好。

“恐懼即動力”。

還有啊,就是關於上班這件事。

每天要忍受清晨的睏意早起,擠地鐵,工作一整天累屎累活的,是什麼支撐著你這樣?

是因為熱愛麼?

啊呸,還不是因為貧窮!(當然少部分人是真心熱愛的哈,他們是精英。)

慌啊!不上班哪來的錢,沒有錢喝西北風麼?

對吧,所以“恐懼即動力”。

2

明白恐懼即動力之後,你再去看那篇爆文。

裡面有很多觸目驚心的句子,全部是用來營造恐懼氛圍的。

營造恐懼首先需要一個襯托,這個被賦予襯托功能的是一隻共享經濟創業成功者,胡瑋煒,她套現了15個億。

然後,人家那麼牛逼,你怎麼樣?

文章裡說了:

要麼在北上廣的寫字樓裡,剛剛成為一個總監,小腹上長出贅肉,每月因為房貸不敢辭職

要麼在三四線城市裡,過著平淡,卻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

為了工作小腹長出贅肉、在三四線城市一眼可以看到未來。

人家那麼厲害,你這麼差,慌麼?慌!

營銷有個套路,叫重複,當“收禮就收腦白金啊~”磨破你的耳膜,你一定記住了。

這篇文章,也巧妙用了這個套路。

用一個人襯托慌你還不夠,再來一隻:

用一個名人襯托還不夠,用一個群體來襯托你混的如何差:

當年還在一個寢室裡追劇,在食堂裡和大師傅們貧嘴,一起逃課,一起吹牛。

有人卻已經年薪百萬,有人卻還在搶兩塊錢的紅包。

有人去過許多個國家,見過許多人,有人,卻還在為能準時上班打卡,焦慮不已。

3

好了, 你已經恐懼了吧,覺得這樣混日子不行。

接下來,你需要一個具體的個例,看看人家如何努力,你也行!

文章中舉了個體例子以拉近與你的距離,一個叫涵涵二孩媽媽雖然才26歲,即便在家哺乳,也抽空學習英語看專業書籍參加培訓班準備再考一個證。

你看,人家都這麼努力,你憑什麼放棄?!

於是,你把這篇文章轉到朋友圈,心裡默默的發誓一定要努力,帶著焦慮,一週後,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

好了,不是挺好的麼,至少還努力了一段時間,這類文章有什麼壞處,你好像又要批判的樣子。

壞處一:

其實當你把這樣激勵人心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滿足感。

就像是一個豪言壯語,說出來了之後大腦就已經默認達成了一部分。

當然我這不是隨便說說的,TED的一個演講視頻專門做過實驗,發現大腦會在人立完flag之後自我滿足,以此讓人降低努力的程度。

壞處二:

其實,一些體制內的人,比如老師、公務員。

他們原先做的決定就是想要進入這樣的體制,想要穩定(不能講安逸,老師辛苦啊),或者有的人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老師,可時間一久,總會有些倦怠。

然後被文章裡的“一眼望得到頭”這類詞彙蠱惑,去做一些不符自己身份的事。

比如老師上課炒股(我初中語文老師啊,上課拿個筆記本在那看股票)、上課把本子拿倒講課腦子裡想著別的東西(我還真遇到過)。

焦慮讓一個還在體制內的人,想要掙脫到體制外,從而對自己原先的職業倦怠,危害社會上的一部分人。

要是一個公務員在服務人民的時候在學習,浪費的是很大一部分人的時間。

要是老師,說大點,危害的是孩子的未來,而孩子是社會的未來。

壞處三:

提供不必要的焦慮。

我自己是焦慮最大的受害者。

誰不想變好,我們都有目標,但高強度的焦慮會讓你疲勞,在做事情的時候效率降低。

特別是我媽,每次回家要拿誰誰誰來作比較,以此顯示我的垃圾!

我最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目標再遠大,路還是在腳下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成長軌跡,幹嘛非得和已經厲害起來的人作比較。

4

其實我覺得這類文章對於那些特別執著,特別堅定的人而言,是不會有影響的。

一直想要創業的人,不用你來提供恐懼,他們早就在摸索了。

有的人明白自己想要安定的生活,每天下班吃完飯可以打打遊戲,晚上睡覺有老婆可以摟著,就非常開心了。

他們興許也渴望“套現15億”這類標題,但他們清楚自己的定位。

受害的是那些模稜兩可的人,被文章這麼一誘導,就想著,要麼,我也去創個業看。

可你不得不承認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人得有自知之明啊,有的人心理強大,承受的起創業之艱辛,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挫敗也無法動搖他們的決心。

然後你去創業,可能一次失敗就放棄了。

本來人家的失敗之後是積累經驗東山再起,你的失敗是哎呀我不適合還是滾回去單位吧,於是把錢打了水票。

我希望的是,大家認清自己什麼水平、什麼實力,認清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想要幹大事,那得忍受孤獨、心理強大到可以承受巨大的挫折,十分堅定的,十分努力的,十分熱愛的去做一件事。

如果想要平平淡淡的,老婆孩子熱炕頭,那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社會也少不了你的存在啊。

在知道了那些爆款文章背後的套路之後,心懷鴻鵠之志尚未有成就之人可以對此嗤之以鼻了;在體制內穩定工作著的人可以心安理得了。

做人吶,最重要的是開心,幹嘛非要把不必要的焦慮丟給我們。

以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