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福音派

特朗普與福音派

最近有個奪人眼球的消息,特朗普聲稱要廢除約翰遜修正案,約翰遜修正案旨在執行美國傳統的政教分離原則,而特朗普的主張很明顯是迎合福音派,福音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他們有什麼主張?

我們所說的“福音派”是區分歐洲和美國的,歐洲的福音派實際上就是新教徒,而美國的福音派則屬於基督教中的保守派,強調《聖經》為唯一權威,以此為基礎傳播教義的教徒。歐洲的福音派自不必解釋,是宗教改革的產物,而美國的福音派比較特殊。

清教主義以及清教徒刻板的生活是非常逆人性的,在18世紀美國開啟了一波大覺醒運動,大覺醒運動更強調人在宗教中的作用,強調宗教寬容和信仰自由,凸顯人的地位,這時的福音派開始積極參與政治運動和社會改革,包括禁酒,女權和廢奴,此時的美國基本上是福音主義的天下。

而進入19世紀後,由於自然科學突飛猛進,尤其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逼迫美國各宗教派別必須對目前的形式作出回應,而各教派作出的迴音不盡相同,其中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自由派,不再堅持傳統基督教教義,重新定義聖經,聖經 成為道德準則而非宗教準則。一派是基要派,依然堅持正統教義,維持宗教生活以及聖經地位。

實際上所謂的“基要派”實質上就是原教旨主義,對就是那個對伊斯蘭教的稱呼,之所以不同的中文稱呼只不過是因為翻譯的問題。

基要派並非普通的保守派,而是保守派其中的激進派,一般保守派依然會承認人的能力的侷限性,但是基要派更加註重將聖經裡面上帝的言論作為他們生活的準則,而上帝是完美的。

基要派和自由派進行激烈的爭鬥,尤其是又以達爾文的進化論成為爭鋒的焦點,進入20世紀後,科學更加迅猛的發展,基要派因為不適應現代社會逐步退出現代生活而進入一種純宗教式的隔離區,基要派建立了自己的機構,教會,學校進而逐步把自己封閉起來,而一般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接觸的教派會越發狹隘和偏執。

在這種前提下,基要派其中的一些開明的教徒決定打破隔離,尋找出基要派的新路,這批開明的教徒所建立起來的就是新福音派,而這些新福音派就是現代美國社會福音派的來源。

實際上新福音派誕生的時候兩面不討好,基要派攻擊他們是和自由派同流合汙,而自由派認為他們明明就是基要派,而實際上新福音派的主張是希望整合保守派力量,不至於像基要派那樣成為封閉自我的教派,他們認為像基要派那種自我封閉的教派是達不到傳播福音的目的的,恪守嚴格教規的基要派其生活壓抑枯燥,年輕人看了都怕,哪裡還想去加入?結果人數越來越少,越來越封閉,為了適應現代生活,新福音派對科學更加寬容,和其他教派的關係處理的比較好,很快成為美國保守派中的中流砥柱。

福音派和基要派分家的重要標誌就是1942年成立的美國福音派聯合行動聯盟。這時候代表基要派的是美國基督教協會ACCC,代表福音派的是美國福音派聯盟NAE。

新福音派在迎合年輕人方面獲得巨大成功,尤其是相比基要派來說,通過經過電視廣播媒體包裝的宗教節目,讀書會,以及各式各樣的社團組織,新福音派顯得極其活躍(我真的很想利用這種手段包裝一下馬克思主義),由於新福音派既誕生於基要派,又和世俗緊密相連,而這種緊密相連本身就會導致福音派內部的問題。參加越來越多的活動,做越來越多的節目本身就是一種世俗化的表現,這導致福音派內部對到底幾分傾向於自由派,幾分傾向於基要派產生了爭論,在美國越戰時期由於經濟政治動盪,加之各種社會運動此起彼伏,由於福音派本身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結果更加被捲入其中,產生深刻的分裂,有的福音派教徒傾向於基要派,日漸保守,但是又不肯放棄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度,成為了政治右翼,有的福音派教徒則更加重視現實生活中的正義。

新福音派分裂了。而特朗普所示好的這隻,正是新福音派分裂出來的保守右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