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前言 | Preface

进入2018年,“大西安”利好消息不断。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天的主角——西安又一个重要产业布局在国务院获批,它就是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

在西安最具水平、在国内外享有领先优势的八大硬科技领域中,航空是西安一张王牌。由于它过于“神秘”,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作为我国中西部首个以航空产业为发展特色的综合保税区,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航空产业综合保税区之路

动力与保障


航空产业,有助于带动我国航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更有助于搭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空中桥梁”。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它整合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功能区之一。

航空制造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典型的“合作型工业”。在国际航空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且愈益成为国际合作型产业的背景下,我国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走“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道路。可以说,综合保税区则为此道路注入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石。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项目在此实施

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是国际航空工业合作的典型模式,也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航空国际转包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陕西西安,航空工业西飞公司从波音系列飞机零部件生产开始,首次参与到全球航空产业分工当中,标志着中国航空制造产业走向了国际合作之路。

目前,以西安航空基地为载体的西安航空产业,占据了中国航空国际转包生产的近半壁江山,是世界主要大中型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不可或缺的供应地。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的获批设立,让中国航空工业从国际合作最初开始的地方,迈向全球市场。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西安“新特区”

西安航空基地综保区


随着航空产业国际平台化、集群化发展,提高航空产业国际合作水平成为西安提升航空产业质量的迫切需求,设立综合保税区至关重要。

根据国务院批复,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地处西安航空基地的核心位置。其定位是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航空产业保税区,提供功能最全、开放程度最高、要素流动和配置最便利的新型服务平台和重要载体。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效果图

功能上,它服务于民用航空产业,具有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与分销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维修服务、研发、加工制造等功能,以研发制造、维修和仓储物流三大功能为重点,使企业充分享受“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国产货物入区退税”的待遇。

作为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功能区之一,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对于产业高端化的引擎功能的提升,航空工业加速内合外联的载体,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或作用?

从产业链角度来讲,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极大的促进航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规模和高度,推动大中型飞机研发基地建设,加速产业价值兑现进程。同时,提升西安航空产业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水平,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效果图

另外,设立综合保税区能够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组织体系,充分满足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中的综合需求。在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助推西安航空产业的国际合作水平。

据测算,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建成后3-5年,预计将吸引近百家航空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入驻,提供近万个就业机会,达到10亿美元左右的年进出口规模,以及超过150亿元的年产值。对于整个区域而言,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功能先进、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发展模式,开辟全新经济增长点。

对于陕西地区来说,将促进以咸阳机场为核心的西部机场业务量的增长,并对周边飞机维修和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预计综合保税区建成后3-5年内,大西安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将提高五个百分点。

全国唯一以航空产业为特色的开发区

西安工业的未来和王牌


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选择布点陕西西安,是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特色产业环境,推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考量。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以航空制造为特色的的综合保税区,选择布点陕西西安,是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特色产业环境,推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考量。

陕西航空产业总资产、生产总值、从业人员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航空配套能力、研制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西安,以西安航空基地为核心,形成了我国唯一集飞机设计、研制、生产、试验为一体的独特航空产业生态,大规模国际合作能力业已具备。

西安产业发展短板在工业,西安工业的未来在先进制造业。西安航空工业,科研实力雄厚、产业高度集中,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安一张独一无二的王牌。作为构建“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重要板块,西安航空基地将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高地。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中国的航空城——西安航空基地,西安“王牌产业”核心区之一,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前端。

在产业布局上,西安航空基地以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主,构建了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飞机整机制造、航空专用装备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新材料研制、航空维修、航空培训、通用航空等。

陕西西安在航空领域,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国家级的航空技术发展中心及相关的航空配套厂(所),先后研制生产了轰6系列、运7系列、运20、新舟60/600/700、飞豹等多种型号飞机。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西安航空基地,拥有全国惟一的航空科技企业孵化器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中国试飞员学院,专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试飞人员;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航空学院等一批高等教育学校。除此之外,还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为企业培养航空各类专业技能人才。

截止目前,航空基地已累计注册企业10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

一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航空专业化园区正在崛起,园区内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

文=CICI

中西部第一个!国务院正式批准, 西安诞生一个“新特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