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成立之初,是怎麼打敗的14個帝國主義國家派遣的干涉軍?

蘇俄建立的時候,幾乎沒有流一滴血,建立之後的鞏固階段,卻流了太多的血。

蘇俄建立之後,馬上退出了協約國組織,與德國媾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條約》,沒法不喪權,這是列寧對德國支持的一種投桃報李。

英法不幹了,英國不認可尼古拉二世表兄弟下臺的事實,認為可以挽救一下,於是假裝蘇俄不存在,假裝履行協約國之間的義務,幫助沙俄抵禦德國的入侵,1818年3月,派兵在蘇俄西北部的摩爾曼斯克登陸,拉開了協約國武裝干涉蘇俄的序幕,法國人、美國人和意大利人的軍隊也隨之而來。到了1918年8月,協約國軍隊又繼續深入,佔據了阿爾漢格爾斯克。

蘇俄成立之初,是怎麼打敗的14個帝國主義國家派遣的干涉軍?

除了小規模的直接干涉,協約國還扶持了幾個沙俄將軍,他們也對新生的蘇俄政權恨之入骨,他們分別是沙俄海軍上將、黑海艦隊司令高爾察克、步兵中將鄧尼金、步兵上將尤登尼奇、步兵中將弗蘭格爾等人,他們先後組建隊伍對蘇俄軍隊展開反撲,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前兩位。

1919年3月,高爾察克指揮四十萬軍隊從東線向西一路攻入伏爾加河流域,幾個月之後鄧尼金從高加索一路向北攻至距離莫斯科僅200公里的圖拉。

蘇俄成立之初,是怎麼打敗的14個帝國主義國家派遣的干涉軍?

沙俄組建的捷克軍團在1918年也發動了“叛亂”,與上述兩部形成呼應。在這嚴峻的時刻,蘇俄先是毫不留情的於1918年7月17日,趕在捷克軍團攻陷葉卡捷琳堡之前,處死了沙皇全家,使得叛亂者失去了精神牌位。

這還不算完,當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協約國達成一致意見,分兵兩端攻入蘇俄,西邊的是英法為主,東邊的則是以美日為主,中國的北洋政府也忝列14個帝國一員,派海軍艦隊和4000名陸軍參加了遠東地區的干涉任務,但打的旗號主要是“護僑”,然後根據局勢再籌劃點收回故土等追加目標。

蘇俄成立之初,是怎麼打敗的14個帝國主義國家派遣的干涉軍?

協約國的兵力達到了20餘萬,僅日本就出動了7萬,但是除了日本兵比較賣力,其他國家的士兵剛打完一戰,誰也不願意真正與蘇俄軍隊大打出手,主要還是出錢出槍,為白軍提供訓練,所以性質基本屬於俄國內戰。各國作戰也不統一,出發點和心理都不盡相同,像北洋海軍還借給蘇俄軍隊艦炮使用,讓他們去轟擊日本兵,根本無法做到齊心協力。

白軍內部也是如此,最後被蘇俄裹挾著沙皇政府的舊軍隊一一擊破,最終全部肅清,將領們死的死,流亡的流亡。

到1922年,軍心渙散的各國干涉軍隊也被蘇俄軍隊趕走,日本一直在庫頁島熬到了1925年,也宣告退出,至此,國內國外的反擊勢力全部被蕩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