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頗爲活躍的宋國,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宋國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國君子姓,位於現在河南商丘一帶,都城睢陽。其疆域最大時包括河南東北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山東西南部。


春秋戰國頗為活躍的宋國,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北方晉國和南方楚國爭霸時,宋國夾在中間,戰事連年不斷。80年間,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爭。公元前546年,宋國令尹向戎因為和晉楚兩國令尹有私交,又正當兩國交兵疲憊之際,發起和平大會,在宋國召開十國參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國保證了十餘年的和平時期。戰國時期,宋國終被齊國所滅。

至於宋國如此之弱,大致因為以下幾點。

地處中原,無險可守,強鄰環繞,弭兵周旋。

宋國都於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初封時,其統治的孟諸地區面積較小,後來由於戰爭頻繁,疆土屢有變更。

不思改革,發展緩慢。

宋國的宗族與政權密切結合,政權始終為華、樂、向、皇、魯等大族所把持。華、樂、皇是宋戴公之後,向、魯是宋桓公之後,勢力都很煊赫,合稱“戴桓之族”。宋昭公曾對此不以為然,想採取措施革除強宗的力量,但不僅沒有實現,反被祖母襄夫人殺掉,由此可見宋國的舊勢力舊觀念是何等的強固。
春秋戰國頗為活躍的宋國,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民風淳樸,消極無為。

在春秋時代,中原宋民善良仁義、愚笨守舊是出了名的。其流風遺俗,至西漢猶存。司馬遷在論及各地風俗時曾指出,梁宋“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所謂“鄭昭宋聾”,就是說鄭人聰明機靈、宋人愚笨呆滯,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宋襄公仁義之師了。不少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免”、“拔苗助長”、“削足適履”等,也是諷刺宋人愚笨呆滯、不能變通。
春秋戰國頗為活躍的宋國,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春秋戰國,皆為以戰養兵、以戰養國,中原列國其危機大多來自外而非內,周人鎬京城破來自犬戎,衛國多次遷都也跟戎狄相關,春秋戰國最為強大的諸侯國,皆在邊緣,如秦、楚、齊等國,皆在中原之外,而非在內。宋人以和為貴的思想本沒有錯,但在戰亂的年代,就是大錯特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