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为什么不救岳飞,韩世忠最后是怎么死的?


屠龙有术


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一听就是私人武装,这就比较可怕了,军队向来由国家供养,供国家驱使,你岳飞率领的军队,明明是国家的,怎么就成了“岳家军”,难不成要造反?

这个问题让宋高宗赵构可谓如鲠在喉,他的先人宋太祖赵匡胤怎么起家当皇帝的,还不是靠着手底下的一行兄弟,把国家的军队掏腾空,成为忠于自己的军队嘛!

从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捅了马蜂窝,出事只分早晚而已。偏偏岳飞还表现出了不驯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古代则更讲究“忠君爱国”,谁是君,谁是国?明摆着的吗――宋高宗呗!

可岳飞却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在他看来,有利于家国社稷的才是忠君爱国,否则就不是,为此他强拒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在此之前,还犯了武将大忌,过问宋高宗的立嗣事宜。


岳飞天天喊的“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宋高宗也喊)都够宋高宗头疼得了,现在又来关心立储一事,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没安好心,宋高宗都在想岳飞是不是要效仿历史上的“司马代魏”了。

这些政治因素综合起来,宋高宗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岳飞了,至于说罪名,虽然秦桧对韩世忠说的“莫须有”有些空泛,但的的确确不需要有什么实际的说辞。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帝弄死个人还需要理由,更何况岳飞老喊“还我河山”,宋高宗更不以为然,怎么就成了“还你河山”,怎么“我的河山”就成了你的。

在宋代皇帝向来对武将有疑心病的情况下,岳飞犯的事,件件够个谋朝篡位的死罪。

因此,岳飞死了,虽然韩世忠跑到秦桧府上质问,但在他心里,岂能不知岳飞的真正死因,岳飞能死,他韩世忠也不是什么丢不掉的棋子。

他们不过都是皇帝的家奴,合得来就用,合不来就杀了,在皇帝来说,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岳飞,此人去了,自有彼来,本无需大惊小怪!


历史三日谈

首先厘清一个认识,谁要杀岳飞,当然是皇帝赵构,秦桧只是奉皇帝旨意当了侩子手。

韩世忠与岳飞同为中兴名将,对金主战,韩世忠的言辞和行动比岳飞更鲜明更激烈。秦桧要搞掉的首要目标起初就是韩世忠,岳飞还曾将秦桧私下收集韩世忠罪证的消息通报给了他,他最终没被赵构杀掉,已属于万幸,他哪有胆量和能力救岳飞?

第一、韩世忠和岳飞、虽同为带兵之人,但岳飞带兵作战在淮河之北,韩世忠带兵作战在淮河之南,两人在军事行动上并没有什么交集;韩世忠贪财恋色,岳飞视钱财为粪土,他俩尿不到一个壶里,谈不上有什么个人交情。他为何要与岳飞同生死共患难,要舍命救岳飞?

第二、作为士大夫耿直人格,韩世忠公开为岳飞鸣过不平,曾当面质问秦桧;杀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何以服天下人?仅此而已。

韩世忠比岳飞聪明圆滑,他主张北伐抗金,但没有鼓吹要迎回二帝;他购置田产宅院,收罗美女,在皇帝眼皮下锦衣玉食,腐败之人何来造反野心?韩世忠曾救过赵构的命(建炎三年,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韩世忠领兵杀入杭州解救出赵构,从此成为皇帝的亲信),所以他虽与岳飞一起被解除了兵权,但逃过了灭顶之灾。

岳飞父子被杀后,北伐无望,韩世忠毅然辞去有职无权的枢密使官职,闲赋在家(还一度复出任过节度使),借酒消愁。先后被封为潭国公、咸安郡王、偶尔也去朝廷与赵构酒聚,得到一些赏赐。六十三岁时病故善终。追赠太师、追封通义郡王、蕲王。


谌人

韩世忠最后是病死的,得以善终。

1.

自从北宋灭亡以后,金兵欺负南宋刚刚建立,动不动就发兵南下,想着彻底灭掉赵氏王朝。金军铁骑横扫东南半壁江山,最远都打到了浙江福建一带,宋高宗赵构躲在海军大船上逃到海上,这才摆脱了金军铁骑的追击。

不过金兵人数不多,遭到了各地政府军,地方武装,义军,甚至于有骨气的土匪的不断骚扰阻击,后勤供应困难。又大多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水土不服,伤亡很大。

南宋的水师,比较厉害。金兵更是惧怕,被人断了退路,包了饺子。所以几次南下,都是匆匆而过,并未过多停留,抢了金银珠宝,女人票子,就撤回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抵抗金兵,南宋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在长江以北,设置宣抚使,逐渐形成了以韩世忠驻守南京为中心的淮东军团,镇江张俊的淮西军团,鄂州的京西岳家军军团,四川吴玠的川陕军团,还有淮北的刘光世军团。下面设置有中军统制,节度使等官职。

五人形成了防御金兵的第一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刘光世的淮北军团最先军败解散,其本人也是入朝为官,成为最早下课的统兵大元帅。

2.

但是宋朝君臣,武将拥兵自重,一直都是块心病,与生俱来。这种军民共管的权宜之计,在生逢乱世之时,可以起到非常大作用。但是也很容形成割据势力。后来的吴玠三代世袭西川军团,最后在孙子吴璘时,发动了叛乱,自立为王的叛乱事件。

四大军镇的存在,随着形势和缓,尤其是宋金达成停战协定之后,就成为了南宋朝廷的心腹大患。

此时四大军镇,人人都是拥兵近十万,享有生杀予夺大权,不缺钱粮。一手培养的私家军,都是从战火中锻造出来,战斗力强大,关键是朝廷指挥不动。

如果要收回军权,又不激起哗变,只有一方面,激化四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各位统帅不和。同时,必须拿一人开刀杀鸡儆猴,才能震慑其他将领,逐步解除兵权。

3.

岳飞这个出头鸟,就成为众矢之的。

他一心要收复故土,迎回二圣。这就触犯到了赵构的利益。赵构还想继续当皇帝,你把两个前任,太上皇接过来了,他这个现任将作何处理?

岳飞以前是张俊的部将,他比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都要小十来二十岁,差了一代人,是个晚辈。当岳飞迅速崛起,屡立战功,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军大将,,风头盖过这些老骨头时,自然老上司就不高兴了。所以张俊等人,一直和岳飞不和。

岳飞军威最盛,功高震主。他立的功劳越大,岳家军越强大,赵构就越是不放心。他看到的不是战神,而是死神。

岳飞坚持北伐,这就又得罪了主和派秦桧等人。

这些嫉恨、怀疑岳飞的一群君臣武将,因为各自的小心思,合谋编制了一张大网,让岳飞往里面钻,举起屠刀向岳飞砍去。

岳飞一死,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也先后解除。从此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四位统军大将,都离开了一线。南宋朝廷通过提拔、分化瓦解、调动,改制整编,重新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各路大军。

韩世忠刚开始时,也是和岳飞不和,但毕竟胸襟开阔,识大体,所以并没有怎么为难岳飞。当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时,还曾经为他鸣不平。但是他自身都尚且难保,又能如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

赵构需要杀掉这个心腹大患,并且杀鸡儆猴,告诉各路大军,比你们都牛逼的大将,朕说杀就杀了,你们不要以为手上有几万雄兵,就可以翘辫子,门都没有。你们现在应该知道该怎么办了,乖乖的就范,否则岳飞就是你们的下场。


延伸阅读:

1、小龙女死在了古墓?

2、杨过和小龙女的儿子是阳顶天吗?

3、黄衫女到底是谁的后人?


三生有画

电视剧中,但凡忠臣蒙冤必然会有人到权贵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张口就是——大人,您救救...

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如果救得了,早就救了;或者说,压根就不想

对于韩世忠来说,他何曾不想拯救岳飞,只是此刻他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命

就算他为了救岳飞放弃一切,那应该如何放弃?

是带兵灭了宋高宗、秦桧,还是说跑去求情然后和那几个书生一起被砍了

答案就是韩世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如归去的韩世忠,选择了放弃一切

当韩世忠怒气冲冲的“质问”秦桧岳飞的罪名,得到的答复便是那句流传千古的“莫须有”,然后我们的韩将军在瞠目结舌之后,无奈而去

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再是曾经雷震三山、炮炸两狼的韩将军了。当时的“中兴四将”都被罢了兵权,聪明如刘光世、张俊都选择明哲保身,唯有韩世忠能和岳飞一样,是忠君为国的将才,只是此时他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

纵使有再多的不舍和愤恨,都只能默默的忍受着。早在之前就因为名声在外被秦桧嫉妒的韩世忠,便差点惨遭毒手,是岳飞提醒他多加防范

韩世忠随后选择了作为武将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彻底放逐自己。不再过问政事的韩世忠毅然辞官,天天醉生梦死、求佛问道,直至死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气,或许仍然存在于韩世忠的心间,只是时局不允许他做什么,为了家庭他没有选择玉碎,这不能怪他,毕竟自己就算一死也是徒劳,为何要搭上更多无辜的生命,何况还是自己的家人

或许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只有梦回黄天荡才能让他安然入眠

手握重兵的岳飞选择杀身成仁,自己又能如何呢?

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岳家军连战连捷,直捣黄龙收复失地是指日可待。而韩世忠部队也在不断的壮大,可就是投降派的怂恿加上高宗的自保心理,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随后收回了包括韩世忠、岳飞、张俊在内三位大将的兵权


群情激愤的军民,大有支持岳飞政变的意思。而且按照当时岳飞的威望,以迎还二帝为旗号,无论是拒绝班师或是直接兵变,都不会有如此下场

纵使迎还宋钦宗,自己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可是岳飞选择了一种最决绝的方式——放弃。或许他以为高宗不会杀他,直到他来到风波亭,或许他有过后悔,只是他仍然从容赴死,选择对国家和君王忠诚

韩世忠又能怎样呢?他何尝不是对赵宋王朝忠心耿耿,纵使是圣上无道,他也不能犯下谋逆之罪。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抗议——辞官返乡,再不问世事

我想,是岳飞的一举一动,让韩世忠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算不惜谋反救援岳飞,就能有好结果吗?

如果说,韩世忠准备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兵变以拯救岳飞,共同为抗金事业出一分力,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刘光世是否会站在自己这边还两说,张俊绝对会成为自己的对立面。毕竟作为亲家,早已投靠了秦桧,此时必然会尽力阻击韩世忠

在外患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进行内斗是很危险的,说不定就被金国趁虚而入,那么不用提未来收复失地了,弄不好都得灭国

而且,兵变就可以救得了岳飞吗?按照岳飞的性子,是否会毅然拒绝自己的救援呢?毕竟如果有此心,他根本不必班师回朝的

所以无论从成功几率还是动机上来说,韩世忠都没把握能够成功拯救岳飞,更何况他根本也没有这个想法

岳飞死后,韩世忠曾毅然辞官。而后高宗多次召见,虽仍身居高位,却已是心灰意冷

绍兴二十一年,六十三岁的韩世忠死去,距离其夫人巾帼英雄梁红玉去世已经十六年

黄天荡一役中,梁红玉曾亲自擂鼓以鼓舞士气,而韩世忠也在此战中大败金军

只是这曾经的豪迈,也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置身黑白的精彩

岳飞死的时候,韩世忠已经救不了了。看到有些人总喜欢把文官和武将对立起来说,又说什么宋朝重文抑武,又说文官恨不得岳飞死……我想说的是,不要弄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有这种想法的基本上都是初中生、高中生水准——至少以前在B站和贴吧遇到的都是这类人,这我并不好奇,因为我高中也有这样的认识。

韩世忠之所以在岳飞死时难以上疏,是因为在几年前的绍兴议和时期他带领一批从官对抗议和,已经遭到了秦桧之流的打压。赵构当时已经甘愿将南宋作为大金国的藩属,且同意取消国号和帝号,这才有了“金国国书”的签订,前有王伦,后有秦桧,秦桧很厉害,他是在左仆射馆以跪拜礼接受金国诏书的。前前后后,和韩世忠一道上疏的文官有御史方廷实,有在朝堂上把秦桧驳得哑口无言的胡寅,还有坚决反对议和的朱元晦的父亲朱松以及乞斩秦桧的胡铨这批人。可以说,当时主战派还能跟秦桧赵构抗衡一把,而以文官居多。

但是,秦桧操控着御史台谏,所以能将所有反对者一一弹劾。朱元晦提到过之后秦桧的做法,赵构说免谁的官,秦桧会执行,但若要提拔某人,跟秦桧有仇的,不是秦桧这边的人,秦桧就只知会赵构,而赵构的命令他是一点不听的。秦桧想除掉谁,就会用金人吓唬赵构,譬如当时赵构祭祀信奉的神庙,秦桧看见后不喜欢,他只说金国不喜,这庙就必须拆了。赵构害怕秦桧,不是因为秦桧羽翼丰满,而是因为秦桧是宋、金之间的联络人,赵构自己没法跟金直接联系——金人只倚重秦桧,让秦桧当代言人。说白了,秦桧只是狐假虎威,但赵构却逐渐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时间长了以为秦桧是在保护自己。所以,秦桧不杀岳飞,是因为他知道被吓破胆的赵构一定会杀掉岳飞来向金国邀功——这种自毁阵脚的事例在历史上从不缺乏,明明是自己这边的精英,敌方想要千方百计弄死的人才,却被无能的领导杀害来表达他对敌方的忠心。无他,人在恐惧到极点的时候之自保术而已,譬如几十年前的事情,自保的事例多如牛毛。

很多人说赵构最聪明,懂得嫁祸给秦桧(初中时候看杂文,就已经出现这个观点了,当时是02年),但在我看来,这显然是说反了。秦桧虽然早在岳飞之前就把反对自己的文臣贬职流放了,但他毕竟知道将领们得罪不起,所以韩世忠继续掌握兵权。这是因为文官手上没兵权,免职流放了,他顶多以文为刀,比不得将领们真刀实枪。所以,面对岳飞这样的将领,他没敢下狠手,下狠手,那只能交给赵构来办,毕竟他清楚岳飞忠心耿耿不可能造反。

赵构的恐惧,不仅仅来自于金国,还有对于将领不能控制的担忧。宋朝是一个很诡异的朝代,很多人说文兴而弱武,这话不对,虽然赵匡胤有杯酒释兵权,但相权对皇权的制衡也是他定下来的。直到宋神宗,他首先是极为强调军队,所以才有了军费之忧,继而才有王安石被其选中进行变法。朱元晦说过,神宗这个人把王安石的手段学到后,就把王安石废了,连王安石自己都很震惊,神宗后来发布命令竟然都不让自己知道——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相的同意,即使皇帝的诏书法令也不能下发。现在很多人引用神宗的趣事来说北宋对皇权的制衡,以及突出神宗的宽容,但很多人不清楚,神宗的“快意事作不得”乃是前期事,而他正是因为“快意事作不得”,才利用王安石一步步废除了相权等的制衡,到了后期,他可是“尽作得快意事”。所以,祖宗之法对神宗这批人而言,那是好不好都要“与时俱进”的,结果就是神宗之败,他之后的皇帝更是刚愎自用,二货居多,一败再败,杀害忠良,任用小人。而且这几个皇帝都有佛、道的喜好,譬如后来的赵昚不喜程学而好苏学,实在是因为苏学里有和禅宗相通处。

从神宗父亲开始,经济主要是跟军费联系起来的,据元晦言,当时国家收入的八成都用在打仗的军费上面,所以重文轻武,那是不可能的。重文,废掉那么多文官是什么意思?轻武,至少反对的文官都没了武将却都在。所以,赵构的问题根本不在于重文轻武,而在于任用奸人,性格懦弱,且生性多疑。除了前面他对金的恐惧,譬如自去国号和帝号,成为对方的藩属,这已经非常懦弱无能了,可见他对金怕得要死,另外,还有对于武将的担忧,生怕他们拥护某个皇族为太子,这也是无能的表现。

元晦发现,岳飞曾对赵构提议立下皇储免得将来被动——这在以前是有先例可循,也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国情的,所以元晦说岳飞虽然是武将,但颇有见识。可惜赵构却怀疑岳飞想要谋反,又召人询问,即便没有谋反的证据,他依旧不放心——这种皇帝真可悲,该你操心的国家大事你处处逃避,为国家考虑的人,你想方设法怀疑,可说神宗以后这几代皇帝真是一模一样。

岳飞之死,便是秦桧用金恐吓,以及赵构疑心病的结果。至于迎回二帝这种事,岳飞没有说过——绍兴议和已经有一帝的尸体回来了,连老妈子都回来了,之后的岳飞怎么可能还要迎回二帝?剩下的一帝可是表明自己不想做皇帝,而只想回家安稳度余生,朝廷里的人也早就清楚皇帝就是赵构,谁回来都没用,所以,把小说当成历史,那是要闹笑话的。

有人对元晦说,那批武将太骄横,上不能用。元晦则反驳说,赵匡胤用的都是悍将,赵构自身不正,所以完全驾驭不了诸将,换成赵匡胤,完全没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