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的滿清八旗軍爲什麼這麼弱,被幾千農民軍追著打,原因不複雜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在這場起義中,滿清政府的正規軍面對太平軍屢戰屢敗,簡直不堪一擊,最後不得不依靠漢族地主的民團鎮壓起義。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都說“辮子兵”厲害,什麼“辮子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那麼為什麼清朝末年的滿洲兵如此窩囊?當時滿清正規軍墮落糜爛到什麼程度呢?

後期的滿清八旗軍為什麼這麼弱,被幾千農民軍追著打,原因不復雜

滿清建國初年,八旗入關,幾乎所向披靡,明朝正規軍要麼投降要麼被擊敗,李自成起義軍也慘敗,所以當時的八旗軍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後世人戲言“明末就是滿洲八旗的樂園”。

但是,滿洲八旗僅僅過了一代人其實就不行了,康熙年間爆發的三藩之亂,為了平定這場叛亂康熙已經開始依靠漢軍作戰。

吳三桂就曾嘲諷八旗軍:當年入關時的精兵猛將都去哪了?

滿洲八旗軍的蛻化是情理之中的,當年在關外滿洲人過著近乎漁獵的生活,戰鬥是他們發家致富的唯一手段,整個民族都是以戰鬥為主。

但是入關後,滿清政府將十幾萬滿洲八旗養了起來,這些八旗軍享受最好的待遇,擁有良田豪宅,妻妾成群,美食佳餚,綾羅綢緞,安逸的生活讓他們失去了昔日的武勇,短短十幾年就已經不再是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軍了。

康熙被迫重用漢族綠營兵鎮壓了三藩之亂。

後期的滿清八旗軍為什麼這麼弱,被幾千農民軍追著打,原因不復雜

後世的滿清經歷雍正乾隆數朝,綠營兵也開始逐漸腐化墮落,乾隆朝就已經出現士兵不會騎馬不會射箭的情況。

到了道光年間,隨著鴉片的輸入,無論是八旗軍還是綠營兵都有“兩杆槍”的情況,國家軍隊徹底腐敗,喪失了戰鬥力。

另外,滿清國防的重點在京畿,在北方,南方留守的軍隊多是二流甚至三流部隊,更兼山高皇帝遠常年無戰事,充其量只是保安大隊,根本不具備真正國家軍隊的戰鬥力。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太平軍的勃興,清軍腐敗墮落戰鬥力低下的情況徹底暴露,初期面對人數不多的起義軍,竟然屢戰屢敗,失地千里。

後期的滿清八旗軍為什麼這麼弱,被幾千農民軍追著打,原因不復雜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一旦承平日久就會出現軍隊戰鬥力嚴重下滑的情況,滿清也不例外。

滿清自1644年入主中原,到1851年太平軍興,兩百年的時間早就磨滅了八旗軍的銳氣,漢軍部隊也不復當年之勇,因此被朝氣蓬勃的太平軍從廣西一路打到南京。

最終,清政府被迫用江忠源的“楚勇”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之類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農民起義。

漢族民兵對起義軍廝殺十幾年,起義軍被鎮壓,滿清政府得以苟延殘喘,但是這一招直接抽空了滿清的元氣。

漢族地主勢力開始控制大清帝國的命脈,最後,淮軍後裔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滿清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