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1851年,由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建立"太平天國",歷時14年,劇烈撼動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在此之前,其實還有兩次大的起義,也讓清王朝受到到巨大打擊。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乾隆皇帝名義上打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其實他留給兒子的是一個爛攤子。嘉慶實在是個運氣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蓮教大起義就在川,楚、等地爆發,震撼全國。這場1840年之前最大規模的民變讓嘉慶和他的政府元氣大傷,史學家稱之為“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南宋紹興年間,吳郡崑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唸佛持戒,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在元、明兩代,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秘密組織。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這次起義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兩地爆發,接著迅速擴大到襄陽、長樂、長陽等地,四川、陝西的白蓮教組織也紛紛起義響應,起義烈火匯成一片,聲勢浩大。深厚的群眾基礎,險要的地理形勢,機動靈活的戰術使起義軍屢敗清兵,令嘉慶帝憂憤交加,寢食不安。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親政之後,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嘉慶帝立即著手調整對付起義軍的對策。嘉慶四年(179),他懲治了和珅、戴如煌、常丹葵、胡齊倉等人,把“官逼民反”的責都推到了這些貪官汙吏身上,藉以平息民憤。同時調整戰略部署,三次更換經略大臣,嚴懲了一批作戰不力的統兵大員。在方針上,不再一味地進行軍事圍剿,而採用了剿撫兼施的策略。尤其是採用堅壁清野策略,在起義軍出沒地區四處合併村落、修建堡壘,在山區扼險結寨,在平原地區掘壕築堡,將百姓都驅趕到堡壘之中,清查戶口,限制人員出入,將起義軍和百姓強行隔斷。寨堡四起之後,嘉慶帝又積極組織團練鄉勇,擴大地主武裝,鄉勇無論立功、陣亡都要同正規軍一樣對待,不得存在歧視。嘉慶帝推行這些措施後,白蓮教起義軍遭到沉重打擊。嘉慶九年,在花花費10年時間、2億白銀的代價下,終於將白蓮教起義鎮壓了下去。

嘉慶年間兩次起義,一次持續十年,一次打進了紫禁城

白蓮教起義方興未艾,湘、黔一帶的苗民起義又掀起了狂風巨浪。雖然起義規模較小,但此起彼伏,相互呼應,直到嘉慶十二年才徹底平息。嘉慶十八年,李文成、林清等人領導的天理教起義在北方爆發。天理教又稱榮華會、白陽教,是清初創立的白蓮教支派之一,嘉慶十三年,林清出任掌教後,將其改稱天理教。這支起義軍甚至一度打進了北京皇宮。九月十五日,林清組織的一部分起義軍化裝潛入了北京城,在內線太監的引導下分別由東華門和西華門闖進了宮中。他們白布裹頭,奮勇衝殺,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極大地震驚了躲避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嘉慶帝。他稱這次事件是曠古奇聞,前所未有。不久,林清被捕,李文成戰死,天理教起義的火焰被撲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