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历时14年,剧烈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在此之前,其实还有两次大的起义,也让清王朝受到到巨大打击。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乾隆皇帝名义上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其实他留给儿子的是一个烂摊子。嘉庆实在是个运气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莲教大起义就在川,楚、等地爆发,震撼全国。这场1840年之前最大规模的民变让嘉庆和他的政府元气大伤,史学家称之为“清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这次起义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两地爆发,接着迅速扩大到襄阳、长乐、长阳等地,四川、陕西的白莲教组织也纷纷起义响应,起义烈火汇成一片,声势浩大。深厚的群众基础,险要的地理形势,机动灵活的战术使起义军屡败清兵,令嘉庆帝忧愤交加,寝食不安。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亲政之后,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嘉庆帝立即着手调整对付起义军的对策。嘉庆四年(179),他惩治了和珅、戴如煌、常丹葵、胡齐仓等人,把“官逼民反”的责都推到了这些贪官污吏身上,借以平息民愤。同时调整战略部署,三次更换经略大臣,严惩了一批作战不力的统兵大员。在方针上,不再一味地进行军事围剿,而采用了剿抚兼施的策略。尤其是采用坚壁清野策略,在起义军出没地区四处合并村落、修建堡垒,在山区扼险结寨,在平原地区掘壕筑堡,将百姓都驱赶到堡垒之中,清查户口,限制人员出入,将起义军和百姓强行隔断。寨堡四起之后,嘉庆帝又积极组织团练乡勇,扩大地主武装,乡勇无论立功、阵亡都要同正规军一样对待,不得存在歧视。嘉庆帝推行这些措施后,白莲教起义军遭到沉重打击。嘉庆九年,在花花费10年时间、2亿白银的代价下,终于将白莲教起义镇压了下去。

嘉庆年间两次起义,一次持续十年,一次打进了紫禁城

白莲教起义方兴未艾,湘、黔一带的苗民起义又掀起了狂风巨浪。虽然起义规模较小,但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直到嘉庆十二年才彻底平息。嘉庆十八年,李文成、林清等人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在北方爆发。天理教又称荣华会、白阳教,是清初创立的白莲教支派之一,嘉庆十三年,林清出任掌教后,将其改称天理教。这支起义军甚至一度打进了北京皇宫。九月十五日,林清组织的一部分起义军化装潜入了北京城,在内线太监的引导下分别由东华门和西华门闯进了宫中。他们白布裹头,奋勇冲杀,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极大地震惊了躲避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嘉庆帝。他称这次事件是旷古奇闻,前所未有。不久,林清被捕,李文成战死,天理教起义的火焰被扑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