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村民樂昌龍放棄「金飯碗」返鄉種木耳帶動貧困戶脫貧

放棄“金飯碗”回鄉種木耳

通訊員 單明海

一排排木耳菌袋整齊排列,一簇簇黑木耳破袋而出,10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摘。7月2日,在寧遠縣舜陵街道麻池塘村星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黑木耳生產基地,基地負責人樂昌龍正一邊幹活,一邊提醒採收的村民把採收後的木耳棒翻面擺放。

“多虧了昌龍,他放棄‘金飯碗’端起‘泥飯碗’,如今又讓我們全村的貧困戶捧上了‘金飯碗’。”65歲的李秀芝一邊採摘木耳一邊介紹,去年我和村裡的12戶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天天跟著大家一起幹活,每天工資有85元,心情好了,病也痊癒了,效益比種地要好。今年年底分紅多,12戶貧困戶都脫了貧,我們大家都挺高興。

今年52歲的樂昌龍,在外從事高爾夫球場管理工作20多年,在返鄉創業之前還在深圳東部華僑城任職,年薪48萬元。放棄“金飯碗”回到家鄉種黑木耳,家人和當地村民都很不理解。“我不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 樂昌龍說,在外20多年厭倦了奔波的日子,這裡有我熟悉的山水,家鄉才是我的根。2016年底返鄉後,樂昌龍在村裡租了200畝地,投資600萬元辦起了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成立寧遠縣星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創業之初不知吃了多少苦。”樂昌龍說。2017年初,他購買了10000袋菌棒,到了春天趕到了雨季,夏天又趕上嚴重的病蟲害,木耳在田裡大片大片地爛掉,眼瞅著幾萬元的投入就這樣打了水漂。樂昌龍心急如焚,卻並沒有阻止他前進的步伐。他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在黑木耳生產原料配備、菌包填充、鍋爐消毒、接種培育、移地保溼及採摘晾曬等環節,嚴格把關,並通過科技人員指導,自己制菌、發酵、種植等一系列程序,降低很多成本,當年種植效益可觀,收入達50多萬元。

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讓樂昌龍在前進的道路上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在他的心裡,自己富裕了並不能滿足他渴望帶動其他人致富的熱情,他相信在自己的帶動下,會有更多的人種植黑木耳。

“這些小菌棒上長得都是‘黑金’啊!去年在自家田裡種植了5000棒黑木耳,讓我們家增收了近兩萬元。”說起黑木耳的種植,水市鎮樟木腳村村民鄒明生滿臉笑意。嚐到了甜頭的他,今年準備擴大規模種植10畝黑木耳,保守估計也能掙到10多萬元,而且有樂昌龍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他心裡更有底了。

目前,在樂昌龍的努力下,星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起了佔地20畝的黑木耳菌種生產車間和菌種培養暗室棚,每天可生產菌棒4萬棒,可滿足全縣400畝田用種。基地已輻射到7個鄉鎮、11個村,預計銷售收入能夠達到1000萬元,其中帶動6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達到4萬元。同時,公司技術員還向周邊種植戶傳授種植經驗,帶動周邊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